蔡南珊,安久意
(1.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天津市 300170;2.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市 101149)
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問題研究
蔡南珊1,安久意2
(1.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天津市 300170;2.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市 101149)
隨著消費者對生鮮食品鮮度與安全性關注程度的日益提高,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成為冷鏈物流發(fā)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冷鏈物流具有對象產品特殊、設備專用性強、運作流程協調性高、運行成本高等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冷鏈物流系統(tǒng)的復雜性,積極調動政府職能部門、行業(yè)協會、企業(yè)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努力提高標準間的銜接性,增強標準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加大標準實施與監(jiān)督力度,注重標準的前瞻性,適當引進國際先進標準,逐步構建科學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
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思路
近年來,隨著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鮮食品在城市的消費量顯著增加。與此同時,消費者對生鮮食品鮮度和安全性的關注程度顯著提高。當人們的消費特征從溫飽型過渡到營養(yǎng)型,再進入到健康型之后,對營養(yǎng)結構和鮮度的追求以及對安全性的重視,會轉化為一種高層次的市場需求,推動冷鏈物流系統(tǒng)的革新與升級。特別是近年來,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需求為背景,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中央在近幾年關于農業(yè)和流通問題的相關文件中,都提出了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的任務。2010年6月,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發(fā)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對加快發(fā)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是冷鏈物流發(fā)展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冷鏈物流具有對象產品特殊、設備專用性強、運作流程協調性高以及運行成本較高等特點,因此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冷鏈物流系統(tǒng)的復雜性。本文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背景,對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就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談幾點看法。
運用現代物流觀點來觀察物流,物流所指的不僅僅是與完成物品的物理性(空間與時間)移動相關的具體活動,更重要的是體現為一個為了特定的目標,由不同功能要素相互作用而構成的一個系統(tǒng),而這個系統(tǒng)的實質就是面向市場需求的商品供應保障體系。也就是說,無論物流的信息化也好,物流技術的現代化也好,其本身并不是最終目的,只有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才是物流系統(tǒng)的終極目的。
按照這樣一個理解,我們可以對易腐食品(主要包括農副產品、工業(yè)食品)冷鏈物流系統(tǒng)以及冷鏈物流管理作出如下表述:
冷鏈物流系統(tǒng)是指為高效率地完成易腐食品由生產領域向消費者的物理性流動,由低溫儲藏和運輸設備與低溫儲藏和運輸技術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相互結合,上下游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有效完成易腐食品儲存、運輸、流通加工、銷售等物流活動的易腐食品供應保障系統(tǒng)。[1]
冷鏈物流管理則是對冷鏈物流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的低溫環(huán)境、物流作業(yè)以及上下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等進行監(jiān)測、控制與協調的過程。冷鏈物流過程如圖1所示。
冷鏈物流系統(tǒng)在運行過程中表現出以下特點:
生鮮食品的易腐性要求對其物流過程的溫度進行嚴格控制,溫度始終保持在規(guī)定的低溫狀態(tài)。食品暴露在常溫下容易腐壞和變質,也會縮短食品的保質期,影響食品的品質。因此,溫度成為決定冷鏈物流系統(tǒng)特殊性的關鍵因素。
生鮮食品(比如蔬菜)在采摘、加工后需要及時預冷并在低溫下儲藏。此外,生鮮食品在保鮮溫度下進行儲藏也有一定的期限要求,比如鮮奶一般只有一周的儲藏時間。生鮮食品不僅保質期較短,而且需要在低溫下保持品質和口味,因此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儲藏并送達銷售場所,對銷售環(huán)節(jié)的貨架期也需要嚴格掌控。
為保持易腐生鮮食品的品質,在整個冷鏈物流過程中,需要使用冷庫和冷藏保溫車進行預冷、冷卻冷凍儲藏和運輸,在低溫環(huán)境下完成分揀、流通加工等物流作業(yè)活動,進入到零售環(huán)節(jié)也需要使用低溫冷藏設備保管。使用低溫儲藏和運輸物流特殊設備是冷鏈物流的一個重要特性,這個特性決定了冷鏈物流系統(tǒng)技術性較強,需要有完備的技術保障。
由于冷鏈物流需要使用特殊的低溫物流設施設備,設備投資大,而且在儲藏和運輸過程中要消耗較多的能源,因此運營成本較高,物流費用占食品成本或銷售額的比重相對較高。
冷鏈物流系統(tǒng)的構建及順暢運行,要求冷鏈上下游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協調,有效銜接,以保證易腐食品能夠在適宜的溫度和安全的衛(wèi)生通道中順暢流動。這些環(huán)節(jié)包括:生產(農產品的采摘和加工、工業(yè)食品的制造)、批發(fā)、運輸、儲藏保管、零售以及從零售到消費者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尚未達到高度縱向一體化的環(huán)境下,要做到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高度協調并非一件易事。
冷鏈物流系統(tǒng)的上述特點從一個側面表明,標準化是構建冷鏈物流系統(tǒng)的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沒有相關技術標準、作業(yè)標準、服務標準的保障,那么對于在物流過程中有著嚴格溫度要求和上下游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高度協調的冷鏈物流來說,難以成為一個順暢、高效的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目標也難以高質量實現。因此,在搭建冷鏈物流系統(tǒng)、建設冷鏈物流體系的過程中,必須把標準化建設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冷鏈物流標準化的迫切性是由冷鏈物流自身的特點和我國冷鏈物流的現狀所決定的。生鮮食品在原料獲取、加工技術和設備、質量控制和管理、產品質量和檢驗方法、產品安全、衛(wèi)生、包裝、儲運、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所組成的產業(yè)鏈條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相應的標準和規(guī)范,標準間應相互聯系形成有機的整體。但是,現狀與要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冷鏈物流過程涉及原料獲取、冷凍加工、冷藏、冷藏運輸和配送、銷售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帶來服務“斷鏈”,影響食品品質,甚至給消費者健康帶來損害,我國分布在不同行業(yè)的冷鏈物流標準共有200余項,無論是國家標準還是行業(yè)標準,都以產品標準和產品檢驗標準為主。已有的產品標準和產品檢驗標準大多集中在儲藏和運輸兩個環(huán)節(jié),針對上下游環(huán)節(jié)銜接與全過程的標準以及銷售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還缺少標準。
我國冷鏈物流涉及的管理職能部門主要包括交通運輸、鐵道運輸、衛(wèi)生、農業(yè)、進出境檢驗檢疫等部門。目前,冷鏈物流標準的制定一般由各個部門根據自身管理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針對不同的范圍進行制定,部門間缺乏足夠的協調,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
此外,地方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三者之間的關系有些混亂,標準制定的主題不明確,條塊分割現象還比較嚴重,導致冷鏈物流標準存在重復和交叉現象,彼此缺乏統(tǒng)一性和協調性。
冷鏈物流標準應當在冷鏈物流行業(yè)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實際上我國冷鏈物流領域的相關企業(yè)大多采用自己的企業(yè)標準,較少采用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現有的冷鏈物流標準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是某些現存標準與企業(yè)實際脫節(jié),置換成本較高。目前,全國物流標準化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在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的進程中,積極引導企業(yè)參與行業(yè)標準的制定,以提高冷鏈物流標準的操作性和實用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冷鏈物流面對的是全球化的市場環(huán)境,冷鏈物流標準化具有非常強的國際性,要求與國際物流標準化體系相一致。然而,由于缺乏全球化的思考,冷鏈物流標準在制定過程中較少考慮與國際標準的銜接問題。
冷鏈物流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職能部門、行業(yè)協會、企業(yè)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
從我國標準化建設的現狀來看,由于缺乏整體發(fā)展框架,標準之間協調性較差,標準制定的口徑以及標準的管理都較為混亂。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冷鏈標準體系勢在必行,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冷鏈物流標準體系表。通過制定標準體系表,可以明確標準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強標準整體的協調性,為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有步驟地開展新標準的制定、舊標準的修訂以及整合工作奠定基礎。[2]
冷鏈物流自身的特性要求全程一體化運作,實現上下游無縫銜接。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滯后,一方面表現為標準研制力度不夠;另一方面表現為標準之間銜接性較差,無法滿足冷鏈物流一體化運作的要求。在已經梳理的近200項冷鏈物流相關標準中,標準分布不均衡、標準之間不兼容及部分環(huán)節(jié)標準缺失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冷鏈物流標準化對冷鏈物流的瓶頸作用。在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的推動下,2009年有8項冷鏈物流國家標準獲批,2010年《冷鏈物流企業(yè)服務條件評估》等6項標準相繼啟動,冷鏈物流標準的研制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在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的起步時期,在重視量的同時更要注重標準的整體規(guī)劃與標準之間的銜接性,為冷鏈物流發(fā)展提供全流程的標準和依據。
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最終的落腳點在于所制定的有關標準能夠在實踐中得到貫徹實施,充分發(fā)揮其標準化效益。首先,要對企業(yè)加強宣傳和培訓,使企業(yè)認識到冷鏈物流標準化的重要性,讓企業(yè)轉變觀念,自覺參與到標準化工作中來。企業(yè)具有物流運作方面豐富的經驗,又是標準直接的需求和受益者,可以為標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素材。企業(yè)的參與不僅可以使制定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真正符合企業(yè)的需求,也可以使冷鏈物流標準的應用水平得到提高。根據國外標準化建設的經驗,政府和行業(yè)協會也可以出臺各種政策和措施,引導和鼓勵冷鏈相關企業(yè)參與冷鏈物流標準化工作。
冷鏈物流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政府、企業(yè)、公眾對冷鏈物流及標準化認識不足,成為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起步階段的一大障礙。冷鏈物流相關協會的宣傳對于提升企業(yè)和相關部門的冷鏈物流意識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僅僅依靠協會的一己之力難以持久地推進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社會冷鏈物流標準化意識的提升也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社會公眾及企業(yè)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經濟全球化決定了冷鏈物流標準化具有非常強的國際性。我國在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時,需要考慮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和對先進標準的引進問題。為此,我國應加強與國外冷鏈物流標準化機構的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冷鏈物流標準化領域的國際交流,及時跟蹤國際物流標準化動態(tài)及技術發(fā)展趨勢。同時,加大對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國際冷鏈物流標準和一些發(fā)達國家先進冷鏈物流標準的研究力度,借鑒國內外各部門各行業(yè)標準化建設經驗,注重冷鏈物流標準化與國內經濟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性,兼顧冷鏈物流標準化的國際性與前瞻性,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新思路。
[1]孫明燕,蘭洪杰,黃鋒權.冷鏈定義淺析[J].物流技術2007(10):29-32.
[2]劉衛(wèi)戰(zhàn),等.中國冷鏈物流發(fā)展報告2010[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7-9.
Study on Cold-Chain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in China
CAINan-shan1and ANJiu-yi2
(1.Tianji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Tianjin300170,China;2.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The freshness and safety of fresh food is now attracting increasingly more attention.And building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cold-chain logistics is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dchain logistics.To meet the demand of features of cold-chain logistics,we should,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fully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cold-chain logistic system,bring the rol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associations and enterprises into full play,enhance the availabi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is standardization system,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is system,pay attention 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is system,appropriately introduce the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nd build the scientific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the cold-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standardization;building;ideas
F252.24
A
1007-8266(2011)06-0040-04
蔡南珊(1964-),女,天津市人,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安久意(1985-),男,河南省南陽市人,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工程。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