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忠 吳新勇 何書一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蘇新沂221400)
腎囊腫是一種良性常見病變,分為單純性和復雜性兩類,對于單純腎囊腫,直徑小于5cm或者5~10cm,分別可以采取觀察隨診和穿刺硬化劑(酒精)注射治療,傳統(tǒng)的開放性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療效確切,但損傷多、痛苦大、恢復慢[1]。隨著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日漸廣泛,其優(yōu)勢得到充分體現,我院近年來采用腹腔鏡下經腹去頂減壓術治療腎上極囊腫,效果明顯,現總結如下。
選擇我院2002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單純性腎囊腫患者58例,腎上極直徑>6cm囊腫,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采用腹腔鏡下經腹去頂減壓術治療,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5~63歲,平均(43.2±7.8)歲。對照組28例采用開放性手術,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齡23~66歲,平均(44.3±6.2)歲。兩組手術前經CT、B超、MRI檢查明確診斷及定位,且性別、年齡無統(tǒng)計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觀察組 使用常規(guī)膽囊腹腔鏡切除(LC)手術器械。在全麻下取平臥位,頭部略高,患側稍墊高6~8cm。在臍下緣弧形切開皮膚約1.5cm,用兩把巾鉗提起腹壁,以1.0cm鏡鞘穿刺進腹腔,進鏡后以CO2充盈腹腔,在直視下分別在腹中線臍上8cm處,或者患側腋前線臍上5cm切口,將0.5cm鏡鞘進入腹腔,左側在橫結腸上、脾下緣分離,右側在橫結腸上、肝下緣分離,以三葉鉗牽拉固定,較大囊腫可以看到隆起,在隆起處分離網膜及后腹膜,找到囊腫后在其表面分離,盡量不使囊腫破裂,分離至囊腫邊緣,沿囊腫邊緣電凝切除囊腫頂部,吸盡囊液,探查囊腫內部無異常,取出囊腫壁組織,沖洗術野,查無出血,將周圍脂肪填塞囊腔,退鏡,放出氣體,縫合切口。
1.2.2 對照組 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取第十一肋間切口或第十二肋下切口,常規(guī)入路,打開Gerota笳膜,游離囊腫,靠近。腎實質邊緣5mm,剪除囊壁,電凝止血,放置引流,關閉切口。用生理鹽水沖洗術野后放置負壓球引流。
觀察兩組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平均引流量。
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等相關指標比較見表1。兩組手術時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等相關指標比較(χ±s)
腎囊腫是最常見的腎囊性病變,40歲以下人群中發(fā)病率為20%,60歲以上約為33%[2]。腎囊腫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變,對于直徑小于4cm的無任何臨床癥狀的單純小囊腫,可以定期隨訪觀察;對于直徑≥4cm的囊腫,由于可以引起壓迫腎實質,造成腎功能損害,引起腎區(qū)疼痛、感染、出血、腎性高血壓等癥狀需要積極治療[3]。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成功率100%,但是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已經逐漸被腹腔鏡手術所取代[4]。而傳統(tǒng)的B超、CT引導下腎囊腫穿刺手術,經皮穿刺抽吸囊腫液體近期有效,可以使囊腫體積縮小,癥狀減輕,但復發(fā)率高達30%~78%,有時囊腫反而增大,并且有一定的并發(fā)癥,目前已經不再作為治療方法[5],尤其對腎上極腹側的囊腫,穿刺難度大,臨床上一般不采用。此外,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經腰部切口行腎囊腫去頂術的成功率很高,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恢復慢、住院天數長,具有切口疼痛及切口瘢痕等缺點[6],從而限制其在臨床使用。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效果可靠、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經過多年探討與普及,腹膜后間隙入路已成為腎臟外科安全可靠的手術途徑。住院時間短及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腎囊腫的理想術式[7]。我科主要是在腹腔鏡下經腹膜后腔和經腹腔兩種途徑。經腹膜后腔術式,對于腎中下極背側囊腫,特別是多發(fā)囊腫及多囊腎,可以在直視下將囊腫分別去頂減壓,手術比較徹底,但腹膜后間隙為一潛在腔隙,相對狹小,對于腎上極腹側囊腫,需要充分游離腎周圍組織,創(chuàng)傷大,且由于囊腫部位的特殊關系,無法徹底切除囊腫頂部組織,易導致復發(fā),同時無法從分觀察到囊腫底部,排除有囊腫合并其他病變的可能;由于有腎臟變異血管的存在,導致操作難度增加、出血、局部腎段缺血等。而腹腔鏡下經腹去頂減壓術治療腎上極囊腫不僅可以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而且創(chuàng)傷小,操作方便,術野清晰,不僅可以避免腹腔臟器損傷,而且可以直視囊腫底部,避免囊腫內病變漏診、以及因操作導致尿瘺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因術中分離創(chuàng)傷小,術后隨訪無因粘連出現腹痛并發(fā)癥,最長術后隨訪7年囊腫無復發(fā)。
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經腹去頂減壓術,與對照組相比,兩組手術時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腹腔鏡下經腹去頂減壓術治療腎上極囊腫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疼痛輕、住院時間短、療效明顯等優(yōu)點,值得外科推廣應用。
[1]高慶貞,趙勇,呂家駒,等.腹腔鏡和開放去頂減壓術治療多囊腎的臨床效果分析[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5,10(3):134-136.
[2]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l715-1718.
[3]何京偉,陳光耀,關登海,等.后腹腔鏡去頂減壓術治療單純性腎囊腫[J]. 臨床醫(yī)學,2010,30(1):31-32.
[4]練文勇,王建國,汪利明,等.后腹腔鏡下去頂減壓術治療腎囊腫31例臨床體會[J]. 新疆醫(yī)學,2008,38:90-92.
[5]李旭日.后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79例臨床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46(2):172-173.
[6]張藝,吳育鋒.后腹腔鏡與開放性手術行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的對比研究[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09,38(6):743.
[7]羅波,孫立江.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7,43(2):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