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蔚 王燦 馬曹
參麥注射液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
王蔚蔚 王燦 馬曹
目的研究參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6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包括低流量吸氧、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措施。治療組∶治療除上述方法外加用參麥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2周。對治療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比較,治療組心功能改進例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參麥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參麥;慢性充血性心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簡稱CHF)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不全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是各種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嚴重或終末階段,是目前內(nèi)科領域的疑難重癥。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采用參麥注射液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心內(nèi)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2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治療組36例。對照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65~90歲,平均68歲,平均病程5.4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1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7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心功能分級Ⅱ級6例,Ⅲ級17例,Ⅳ級13例;合并房性期前收縮6例,室性期前收縮4例,交界性期前收縮1例。治療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65~89歲,平均69歲,平均病程5.8年。冠心病1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1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8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心功能Ⅱ級5例,Ⅲ級18例,Ⅳ級13例;合并房性期前收縮5例,室性期前收縮3例,交界性期前收縮1例。兩組入院前均使用硝酸酯、利尿藥、ACEI治療。兩組的年齡、性別、原發(fā)病、合并癥、心功能、入院前用藥情況比較其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臥床休息、低鹽飲食,必要時吸氧,對照組繼續(xù)應用洋地黃、利尿藥、硝酸酯、ACEI等藥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靜脈點滴,滴速25~30滴/min,以1 d為1療程。
1.2.2 療效判定標準[1]①顯效∶能達到完全緩解的標準,或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者;②有效∶能達到部分緩解的標準,心功能改善1級,一般處于Ⅱ~Ⅲ級;③無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或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者。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對結果進行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兩周后,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比較(例,%)
對于心衰的病因病機的認識,目前比較公認的是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本虛主要是氣陽虧虛,還涉及陰傷,臟器以心為主,還與腎、脾、肺相關;標實主要是血瘀痰飲和水濕為患[1-2]。本虛與標實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傳統(tǒng)理論認為,心衰患者均有器官瘀血癥狀,因而統(tǒng)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現(xiàn)代認為心衰不是單純血流動力學障礙,而是包括由此而激活的一組神經(jīng)體液因子參與代償,促進心功能不全持續(xù)發(fā)展的臨床綜合征。臨床常按充血主要部位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及無癥狀心衰。治療上除病因治療外,主要給予減輕心負荷、限鈉鹽攝人及利尿劑,正性肌力藥物,血管擴張劑應用等,以減輕癥狀、降低致殘率和延長生命期限。
參麥注射液為紅參、麥冬提取物的混合物。紅參中的人參皂甙具有非洋地黃正性肌力作用,能加強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臟負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3];麥冬則可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明顯提高心肌細胞耐缺氧能力,同時還可以擴張外周血管。同時人參、麥冬具有一定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可減少洋地黃用量[4],從而不易發(fā)生洋地黃中毒。參麥注射液在治療中已經(jīng)得到廣泛應用,其治療效果也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參麥注射液是根據(jù)傳統(tǒng)中藥古方“生脈散”研制而成,由人參和麥冬組成,有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斂陰固脫作用。本組患者通過靜脈滴注參麥注射液,對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取得良好的療效(與對照組比較,P>0.05),且無明顯的副反應,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陳國偉,鄭宗鍔.現(xiàn)代心臟內(nèi)科學.第1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04-607.
[2] 程丑夫,張煒寧.心衰的中醫(yī)病證歸屬淺析.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8,22(2)∶107-108.
[3] 吳紅金,魯燕鳴,張琦,等.參麥注射液對心力衰竭患者血漿神經(jīng)肽丫、內(nèi)皮素和心鈉素的影響.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9,19(11)∶653.
[4] 方文祥.人參總甙對冠脈血流量的血液動學的影響.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20(1)∶5-8.
∶450000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