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愛紅
(遵義師范學院體育系,貴州遵義563002)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20世紀意大利第一位女醫(yī)學博士,著名的教育家,她畢生致力于探索幼兒教育,創(chuàng)建了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她的理論與方法在全世界流行了近100年,受到眾多國家的歡迎。她的教育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yè)化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基礎。蒙臺梭利教育于1994年開始傳入中國,對我國的幼兒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中富含多方面的運動思想,具有重要健身、健心等教育價值,能夠促進幼兒身心的正常發(fā)育和健康成長。本文主要從蒙臺梭利幼兒運動教育思想來源,蒙臺梭利的幼兒運動教育思想,蒙臺梭利的運動訓練方法以及蒙臺梭利運動教育思想與訓練方法給我們的啟示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歸納和總結,以期引起人們對深入思考、靈活運用蒙臺梭利幼兒運動教育思想的重視。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一位女醫(yī)學博士,她研究并吸取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醫(yī)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結合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培爾等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2],總結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學經(jīng)驗形成了獨特的幼兒教育的科學教育方法,這些方法包含在實際生活練習、感覺訓練和肌肉訓練、數(shù)學教育、語言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細分來講蒙臺梭利思想中還融入有運動教育訓練法、音樂教育法、自然主義教育法等。
蒙臺梭利認為體力活動或運動對促進心理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體力活動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益,還能激發(fā)勇氣和自信。在提高人的理想和喚起觀眾的巨大熱情方面,他們還有一種道德的影響力。這種心理的影響比純粹身體的正?;矫娴挠绊懜由钸h。
兒童智力的發(fā)展既有賴于心理的因素也有賴于身體的因素。從心理因素來說,兒童能夠回憶起他所得到的印象,并能使他們保持清晰和明確,正是源于他從外界所得到的感官印象的力量,智慧才得以形成并發(fā)展。身體因素方面,兒童通過運動或活動對客觀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并且使自我跟客觀現(xiàn)實建立一種明確關系,由此履行他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因此,運動或體力活動是智力發(fā)展的一個基本要素,因為智力的發(fā)展有賴于從外界獲得印象。
蒙臺梭利運用豐富的運動生理學知識闡述了身體運動對意志形成的的重要性。在執(zhí)行意志的命令時,一個人的機體必須不斷地進行十分復雜的動作。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意志的形成也不例外。由于只有通過運動意志才能得以實現(xiàn),因此,她建議當兒童企圖把意志付諸行動時,成人應該給予他幫助。兒童有一種自然的欲望,要自主地掌握他的運動器官。如果他沒能這樣做,他就不能使他的智慧成果外在化。因此,意志不僅僅是行動的工具,也是心理發(fā)展的工具。
蒙臺梭利把幼兒的學習活動稱為“工作”,她認為:工作使兒童肌肉和肢體動作協(xié)調,手腦并用,促進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兒童自由選擇作業(yè),獨立操作,專心致志,從而磨練了意志,增強了自制力、勇氣和自信心,培養(yǎng)了獨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嚴格的紀律訓練;同時也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然而兒童不會由于僅僅靠休息和思辨而發(fā)展成一個成人,相反,他在積極地工作。兒童通過練習和運動獲得經(jīng)驗:他協(xié)調自己的運動,把他在跟外部世界接觸時所體驗到的情感記錄下來,這一切有助于形成他的智慧。
運動是兒童工作的需要,運動是智力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因素,只有通過運動,意志才得以形成和實現(xiàn)。因此,運動思想是蒙臺梭利教育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他教育思想的源泉。
蒙臺梭利認為運動的敏感期處于出生到4歲之間。在這段時間中,兒童喜歡活動而且其動作逐漸完美,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如果能在這一時期完全熟練某一動作,不僅對身體、對精神的正常發(fā)展有所幫助,甚至對兒童的人格形成也有影響。”[3]反之如果這一時期缺乏運動就會導致兒童對運動缺乏自信、性格上缺乏協(xié)調性和精神上的不滿足。
蒙臺梭利指出,在這一段時期內(nèi),兒童開始時是喜歡爬,然后是學習行走,到1.5歲至3歲時,他們又喜歡經(jīng)常地抓握東西,如打開—關上、放進—拿出、搭好—推倒等,到4歲左右時,兒童又喜歡閉著眼睛靠手觸摸來辨認物體,并用手和身體作各種較為復雜的動作。
3.2.1 運動環(huán)境
蒙臺梭利強調環(huán)境應該成為兒童可以自由活動的地方,這種自由不僅僅是內(nèi)部發(fā)育潛在的、精神上的自由;兒童的整個生物體,從他的生理、生長部位到機體活動,都將在學校找到“于成長發(fā)育最為有利的條件”。蒙式教育法認為花園和寬闊的陽臺是兒童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為了保證體操訓練的需要,體育館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體育館有寬闊的大廳以及各種各樣結構復雜、價格昂貴的設備”[4];另外,由于兒童的行走練習一般是在室內(nèi)進行,所以為了便于兒童能自由行走,拓寬教室空間也是必須的。
3.2.2 時間保證
表1 “兒童之家”冬季作息時間表[4]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兒童之家”根據(jù)學日長短和學習及生活活動的分配制定有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久扛粢粋€小時都要更換活動內(nèi)容,并且這些內(nèi)容都是圍繞蒙臺梭利三大重要教育內(nèi)容即:實際生活練習、感知覺練習和初步的知識學習(書寫、閱讀和數(shù)學)。比如9:00-10:00主要是實際生活練習,10:00-11:00安排有感覺訓練,在下午的1:00-2:00和3:00-4:00則安排在室外,主要是有指導的游戲、集體體操等項目。
蒙臺梭利認為“進行肌肉訓練最好的方法就是體操練習”[4],應該用體操來幫助孩子發(fā)育,所做的運動是他們需要的運動,并保證他們不致疲勞?!皟和摇钡捏w操練習有以下四種:
3.3.1 保健體操
保健體操主要是對3—6歲年齡段兒童的的保護運動,主要形式就是練習走步。保健體操有助于兒童的發(fā)育和健康,有助于兒童動作的靈活和協(xié)調,也有助于兒童鍛煉意志和養(yǎng)成合作精神。同時,還配備設計有專門的器具,如小圍欄、籃椅、繩梯等。不同的器具具有不同的鍛煉效果,繩梯的配對使用可幫助練習和完善許多動作,如跪下、站起、前彎、后仰等。若不借助于繩梯,孩子做這些動作時就會失去平衡。這些運動有助于孩子們掌握平衡和協(xié)助肌肉運動,還可以增加肺活量。
3.3.2 自由體操
蒙臺梭利所說的自由體操是不用任何器械的體操。這種體操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指導的、在口令下作的體操。其主要形式就是齊步走行進操,其目的不僅鍛煉節(jié)奏感,而且鍛煉平衡性。行進時,最好隨腳步節(jié)奏唱短小的歌曲,這樣可以加強肺部的呼吸運動,除了齊步行進操,還可采用福祿培爾的那些伴著歌唱的游戲,可以激發(fā)兒童興趣。第二類是自由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可以在玩皮球、鐵環(huán)、小布包兒(內(nèi)裝豆子)和風箏等的過程中使肌肉得到鍛煉。
3.3.3 教育體操
蒙臺梭利所述教育體操包括兩類,一類是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動植物栽培,如鋤地、栽種植物(澆水、剪枝)、飼養(yǎng)動物(喂雞),這些活動要求協(xié)調各種動作;讓孩子們把物品搬運到指定的地點,并實際使用這些物品,都是極其有益的體育鍛煉方法。第二類就是實際生活練習,如穿衣、脫衣、解衣扣等,這些動作在增強手指協(xié)調用力的同時,還為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做準備。
3.3.4 呼吸體操
蒙臺梭利采用的呼吸體操目的是調節(jié)呼吸運動。練習呼吸體操可以在教孩子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的同時,還可以鍛煉肌肉的協(xié)調用力。如一些簡單項目:雙手叉腰,張開嘴巴,舌頭平直;深深吸氣,迅速提肩,放低橫隔膜;慢呼氣,緩放肩,回復原姿勢。蒙臺梭利建議教師應該自己選擇或設計簡單的呼吸體操,并伴以手臂運動。
“蒙氏教法”于1994年開始在中國幼教界流行,如今已有300多個蒙氏教室[5]。但蒙臺梭利教育在我國的實踐還存在諸多困難。單就肌肉訓練這塊來說,不光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施有相當高的要求,而且幼兒園教師運動思想、運動意識的培訓,運動知識及運動技能的學習對學校來說都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
但在另一方面,蒙臺梭利主張讓兒童自由活動,教師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缺少了對兒童的保護措施,忽視了教師對兒童安全的監(jiān)護作用。教師要本著“保育”的理念,切實做好幼兒的安全防護工作。
我們應全面認識蒙臺梭利運動教育思想與訓練方法,實現(xiàn)蒙臺梭利教育方法在中國的科學化和本土化[6]。為了使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具有生命力,一方面我們的教育者應該通過對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正確解讀,認識和吸取其對我國幼教有指導作用的教育精髓,另一方面應加強與蒙臺梭利教育專家的交流,虛心求教,開闊視野,本著古為中用、洋為中用以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精神,借鑒蒙臺梭利運動教育思想與訓練方法中適合我國幼教改革的部分,把我國的幼教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1] 武祥海.國際蒙臺梭利協(xié)會主席安德烈答本刊記者問[J].早期教育,2007,(10).
[2] 黃貴.蒙臺梭利幼兒健身思想與方法[J].體育文化導刊,2006,(2).
[3] 霍力巖.試論蒙臺梭利的兒童觀[J].比較教育研究,2000,(6).
[4] 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幼兒英才教育的秘密——三歲決定一生[M].付地紅、張冬梅譯.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249,306,315-321.
[5] 駱艾琳.中國幼兒教育與“蒙氏教法”—訪北京師范大學霍力巖博士[J].早期教育,2000,(9).
[6] 楊莉君.蒙臺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學地解讀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04,(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