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云
(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12)
由學校教育機構、美術團體和一些重要的出版機構創(chuàng)立的數(shù)百種中國近代美術期刊,除了刊載美術作品和美學文章外,還刊登了大量的優(yōu)秀設計作品和探討設計理論的文章,注重對設計展覽信息的報道,是中國近代設計史重要內容的呈現(xiàn),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同時,中國近代美術期刊作為當時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不僅介紹本國的設計發(fā)展狀況,還十分注重引進西方現(xiàn)代設計,對中外設計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中國近代美術期刊不僅是美術史學的一手資料,也是設計史學的一手資料。然而,目前關于中國近代美術期刊的研究大多從美術史學的角度出發(fā),內容多與繪畫、美學相關,從設計學角度出發(fā)的文章寥寥無幾。筆者試從設計史的角度,用傳播學和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在中國近代設計發(fā)展中的媒介作用予以探討。
中國近代美術報刊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3個時期。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國家不僅對中國實行軍事侵略,還開始了對中國的文化侵略,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也隨之傳入中國,西方先進的印刷技術促進了中國近代畫報的繁榮和發(fā)展,攝影技術的傳入也使中國畫報印刷技術產(chǎn)生了質的飛躍。中國近代美術報刊正是在這種“西學東漸”的背景中產(chǎn)生的,之后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藝術設計的重要性。1917年蔡元培提出“文學與美術上現(xiàn)實派與理想派兼收并蓄”的主張,他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以美育代宗教》一文,將美育視為自由進步的象征和人性的自我解放。20世紀初,隨著大批藝術人士和其他文化人士從海外學成歸來,西方現(xiàn)代繪畫和藝術設計思潮也涌入中國,一場中西思想交鋒、提倡以新代舊的新文化運動產(chǎn)生了,提倡西方藝術形式、反對傳統(tǒng)藝術模式的新美術運動也在這個大潮中如火如荼地進行,大量美術社團也隨之成立。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美術期刊進入了旺盛發(fā)展的階段。同時,商業(yè)經(jīng)營理念開始融入美術期刊的出版發(fā)行,傳統(tǒng)的辦刊模式開始向現(xiàn)代出版體制轉變,從而大大促進了美術期刊的出版?zhèn)鞑?,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外藝術設計的交流。
中國近代的美術期刊真正發(fā)展起來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在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的社會背景下,隨著美術院校的先后創(chuàng)辦和印刷技術的發(fā)展,美術期刊開始擺脫政治工具的地位而走向獨立。1919—1928年,美術“期刊出版量達39種,平均每年出版約4.3種,比第一階段高了10倍?!盵1]從1929—1936年,新美術運動處于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加之當時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的促進,各種不同類型的美術展覽紛紛舉行,各種美術團體的創(chuàng)辦促使美術期刊在這一階段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從海外歸來的藝術家們也開始在美術期刊上刊登大量的藝術設計理論文章和作品,促進了中外藝術設計的交流。
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期刊是各種藝術設計思想討論和發(fā)布的重要載體,也是相關藝術設計事件的文本記錄者,內容豐富,不僅涵蓋大量的美術內容,如中國畫、油畫、漫畫、版畫、書法、雕塑等藝術門類,也包括很多設計門類,如陶瓷、服飾、家具、圖案、交通工具、建筑、廣告等,成為中國近代藝術設計思想交流的平臺。其品種前后共計400多種,既有專門的藝術設計門類的美術報刊,還有一些綜合性的藝術報刊。如1918年創(chuàng)刊的《中華美術報》,內容分為文錄、撰錄、雜著、詞林、紀事、函櫝、名著七大部分;1926年出版的《文藝旬刊》,內容包括廣告、消息、文壇、藝苑、雜記等類別;1930年創(chuàng)刊的《藝術文獻》和1948年出版的《新藝苑》,內容不僅包括美術和藝術設計,還有電影、戲劇等。還有一些美術特刊屬于非賣品,內容一般都是對某次展覽會的情況或某個藝術院校的介紹。專門對展覽會內容介紹的美術刊物如1929年4月10日創(chuàng)刊、由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委會出版、全國美術展覽會編輯組發(fā)行的《美展》,1929年初在上海舉辦教育部全國美術展覽會后出版的特刊《教育部全國美術展覽會特輯號》,這些美術特刊都是對相關展覽會內容的評述。對藝術院校介紹的美術特刊有1928年出版的《武昌美術專門學校???,1929年出版的《蘇州美專己已級畢業(yè)特刊》,之后相繼出版的《杭州藝術??茖W校周刊》《廈門美術學校特刊》《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返?。
一般而言,媒介是負載符號的物質實體,而交流則是借助媒介達到相互溝通的動態(tài)過程,因而媒介與交流體現(xiàn)出一種共生關系——如果缺少媒介,交流則不能順利完成;如果沒有交流,媒介也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各大通商口岸紛紛對外開放,歐洲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等設計思潮隨之涌入中國,形成一個中西文化互動的高峰期。在無線電產(chǎn)生之前,印刷媒介是唯一的大眾傳播媒介,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對人類的社會交往及文化知識的生產(chǎn)和傳播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中國近代美術期刊作為一種重要的印刷媒介,它使與藝術設計相關的信息能大規(guī)模地復制而得以廣泛傳播,在中外設計交流中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中西藝術設計思想不斷撞擊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藝術設計思想遠遠落后于歐美。刊登在1923年9月11日《申報》上的《藝術協(xié)會宣言》宣稱:“我們的民族精神,如今是腐化到了極點了,創(chuàng)造的靈泉已經(jīng)消涸,失了水的游魚只以唾沫相噓濡……如今不是我們閉關自主的時候了,輸入歐西先覺諸幫的藝術,也正是我們的急圖,我們要宏加研究,紹介收集宣傳,借石他山,以資我們的攻錯。”[2]基于這種認識,中國近代美術期刊開始大量介紹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設計,如1918年由上海圖畫美術學校出版的??睹佬g》,不僅刊登古今中外美術史,還報道國內外重要美術活動,并側重于對西洋美術的介紹。1928年創(chuàng)刊的《亞波羅》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不僅刊登國內的畫作,更注重對國外藝術設計的介紹,如林文諍的《從亞波羅的神話談到藝術的意義》、雷圭元的《近今法蘭西圖案運動》、金公復的《近代意大利美學》等。除了理論文章,它還經(jīng)常報道國外藝術展覽情況,如在第13期上設置了“世界藝壇”專欄,對當時世界各國的藝術展覽和博物館瀏覽人數(shù)等情況作了詳細的闡述。中國近代美術期刊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開始大量刊登西方現(xiàn)代主義設計文章或作品的,并在這個不斷引進和傳播西方現(xiàn)代設計的過程中促進了本國藝術設計的發(fā)展。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刊登的西方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內容包括:俄國的構成主義、莫里斯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維也納分離派等。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設計內容的報道主要有3種形式:西方現(xiàn)代主義理論、設計師和設計作品分析、對國外設計展覽的介紹與評述。如由魯迅和柔石主持的上海朝花社于1928年創(chuàng)辦的《藝苑朝花》,在介紹西方現(xiàn)代主義設計時,既有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設計理論及流派的評介,也有對當時重要設計師的介紹及其作品的分析。在該期刊的第4輯《比亞茲萊畫選》里,刊有英國畫家比亞茲萊的自畫像、裝飾畫、書面畫、書插畫12幅。魯迅為之作《小引》,介紹比亞茲萊的生平和作品。魯迅還在該刊物上發(fā)表了一篇介紹俄國構成主義的文章,并認為:構成主義反對藝術的純粹性,主張把藝術融入生活,傾向于贊頌工業(yè)科技帶來的成果,并注重設計產(chǎn)品的可行性。1929年的《中央畫報》在刊登中國畫家畫作的同時,對西方的藝術設計也進行了介紹,相關文章有中國工藝美術家劉既漂的《西洋工藝史》《介紹西洋圖案》《玻璃之美》等。在《教育部全國美術展覽會特輯號》上刊登的金偉君的《美展與藝術新運動》,詳細介紹了由莫里斯發(fā)起的工藝美術運動。1937年廣州青年藝術社編輯出版的《青年藝術》,是一份繪畫、雕塑、建筑、應用美術的綜合期刊,也非常重視對國外藝術設計思想的介紹,所刊登的相關論文有趙世銘的《希臘古代期的美術》、李慰慈的《俄國彼得大帝前之建筑》等。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除了刊登國外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理論文章和對設計師的介紹外,還及時報道國外的藝術設計展覽和最新的藝術設計動態(tài)。為了及時掌握國外藝術設計動態(tài),還特地聘請駐外編寫人員,如1926年創(chuàng)刊的《藝術界》,為了“廣通聲氣及時調查近代國際藝術界情形,特延請得國外特約撰術員多人,如:在美國紐約,有良友公司經(jīng)理伍聯(lián)德君;在法國巴黎,有季志仁君;在意國羅馬,有陳之藩君;在日本東京,有高劍父君等,隨時將供給新穎材料于藝術界讀者”[3]??梢娭袊佬g期刊十分注重把國外的藝術設計思想和最新的藝術設計動態(tài)介紹到國內?!端囆g界》的“新聞”一欄專門介紹國外最新藝術設計動態(tài)和展覽情況。該刊在第1期上就刊登了《日本商工省最近工藝美術展覽會記》,第8期介紹了安東尼·高迪的建筑(見圖1),在第14期上,《最新意大利藝術界新聞》不僅介紹了威尼斯法朗取底美術館開幕情況,還對法尼斯別墅的建筑特點和內部珍藏作了詳細介紹?!秮啿_》這一綜合期刊十分注重報道西方和日本的藝術設計展覽,在該刊第13期中出現(xiàn)的“藝術藝壇”專欄,詳細論述了當時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藝術設計展覽會情況,如布魯塞爾的現(xiàn)代書籍裝訂美術展覽會等。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對國外藝術設計家的介紹、對國外現(xiàn)代設計理論的解讀和對國外設計展覽的報道,引起了當時中國藝術界對本國設計水平的關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設計的發(fā)展。如1928年創(chuàng)刊的《藝苑朝花》等一些美術期刊對西方新藝術運動中重要的設計師之一比亞茲萊的大量報道,使黑白線條和頹廢風格對中國當時的書籍裝幀設計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如葉靈風就受到比亞茲萊的影響,制作出了大量的比亞茲萊風格的插畫,獲得了“東方比亞茲萊”的稱號,由此可見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設計傳播的廣泛性和對中國設計深刻的影響力。
圖1 《藝術界》1926年第8期介紹的安東尼·高迪的建筑
通過中國近代美術期刊這一媒介,國外的現(xiàn)代設計廣泛傳入中國,但是期刊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其傳播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輸入的同時必然也伴隨著輸出,所以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在把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設計思想傳入中國的同時,也把中國的藝術設計傳播出去。中國美術期刊的創(chuàng)辦宗旨反映了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十分注重把中國的藝術設計向外傳播。如1918年由上海圖畫美術學校出版的《美術》,在第1期上發(fā)表了劉海粟的發(fā)刊詞:“愿本雜志發(fā)刊后,四方宏博,意本此志,抒為宏論,有以表彰圖畫之效用,使全國土風咸能以高尚之學術,發(fā)揚國光,增進世界文明事業(yè),與歐美各國競進領頑,婢美術前途隆隆炎炎兮如旭日之光,蓬蓬勃勃兮如陽春之景?!盵4](P9)再如1934年創(chuàng)刊的《國畫月刊》,該刊的《發(fā)刊語》中寫著刊物出版的兩大使命:“一、提倡繪畫法度,改善作風,二、溝通會員消息,推進會務?!薄俺谝塾诖藘纱笫姑猓椅幕錾嫌猪毐M其一大職責。其職責之效用,即發(fā)揮固有藝術之精神提高國際藝術地位?!盵4](P113)可見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從創(chuàng)刊開始就立志宣揚中國的藝術設計,以提高其國際地位,所以中國近代美術期刊把中國的藝術設計向外傳播是必然的。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在“發(fā)揚國光,提高國際藝術地位”的宗旨下,開始注重對本民族藝術的宣傳,主要傳播方式是對當時一些藝術設計展覽情況的報道。如在1918年創(chuàng)刊的《美術》第2期上刊登了劉海粟《參觀法總會美術博覽會記略》,該博覽會是由英國的馬咯麗夫人在上海環(huán)龍路法國總會舉辦的美術博覽會,博覽會中有“中國圖案作品十余副,其中包括建筑圖案(均為中國之寺院建筑)、工藝圖案,均精細美觀”[5],該刊還報道了“民生女學美術展覽會”,展覽會的地址在法租界內,并報道第一天到場人數(shù)就有200多人。在《亞波羅》第8期上刊登了大量的由林風眠發(fā)起的藝術運動舉辦的第一次展覽的情況,并描述此次展覽是“把東西藝術向更廣的國際間表示”。在《教育部全國美術展覽會特輯號》中刊登的德國“支那美術展”,由“東洋美術研究會與德國聯(lián)邦書院所主持,除建筑而外,并收集我國之美術品,如雕刻、陶瓷器、硬玉、七寶漆器、繪畫等”?!睹佬g生活》第2期中介紹了“中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政府專館模型”(見圖2),第38期刊登的玉器展覽,是“我國為參加巴黎博覽會起見,特搜集全國玉器精品以宣揚我國的玉器文化”?!端囆g旬刊》在第3期還刊登了《“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的意義》,提出要注重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展,才不會被“他人掠奪和消失”,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國藝術的國際地位。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正是通過對這些展覽會的報道,一方面使國人認識到提高國內藝術設計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讓人們意識到把本國藝術設計向外傳播的必要性。此外,當時的美術期刊不僅提供給國人閱讀,也開始在海外發(fā)行,從而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藝術設計向外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如1922年創(chuàng)刊的《支那美術》,當時已經(jīng)開始在海外發(fā)行,內容不僅包括繪畫、書法、金石等,還包括瓦當、建筑等設計工藝,在向外傳播中國藝術設計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27年創(chuàng)刊的《湖社月刊》以其精美的印刷質量和高質量的美術著述,遠銷到日本、新加坡、吉隆坡、仰光、加拿大、古巴、檀香山等國家和地區(qū)[4](P41)??梢娭袊佬g期刊在把中國的藝術設計向外傳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圖2 《美術生活》1934年第2期介紹的“中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政府專館模型”
中國近代美術期刊一方面引進了國外的藝術設計,另一方面也把中國的藝術設計向國外傳播,在這個中外設計交流的過程中既促進了中國近代設計的發(fā)展,也提高了中國藝術設計的國際地位,所以中國近代美術期刊是中外藝術設計交流的重要媒介。當然,在中外設計交流上,除了報刊的傳播作用,其他一些媒介也起到了相應的影響,如書籍、電影、廣播等。但中國近代社會處在工業(yè)剛起步、社會生產(chǎn)力還不發(fā)達的階段,電影和廣播還未得到普及,報刊作為一種相對廉價的消費品,更能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相對于報刊,書籍則因其更具專業(yè)性并針對特定的受眾,傳播的力度沒有報刊廣泛。所以與其他傳播媒介相比較,美術報刊在傳播中外設計交流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廣泛性和滲透性。
中國近代美術報刊作為發(fā)表現(xiàn)代藝術設計作品的重要媒介,有專門的藝術設計人員和著名的藝術設計家,其整體設計水平相對其他報刊更具有專業(yè)性和時代性,特別是中國近代美術報刊的現(xiàn)代設計思想逐漸發(fā)展完善,通過近代美術報刊的開拓,對后世的報刊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中國近代美術報刊具有開放的學術精神和包容的編輯思想,在中外設計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給后世報刊的創(chuàng)辦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其次,近代美術報刊定位準確、個性鮮明,并注重期刊的品牌化,引導了后世報刊的創(chuàng)辦理念。再次,這也是最為重要的,近代美術報刊不僅注重對藝術設計思想的宣傳傳播,而且在促成中國現(xiàn)代報刊美學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其整體設計的形式感和畫面感都越發(fā)朝著現(xiàn)代設計的方向發(fā)展,本身亦是中國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可以說,沒有近代美術報刊對外國現(xiàn)代藝術設計思想的引進,以及對中國藝術設計走向國際的重視,或許中國藝術設計的現(xiàn)代化進程還要向后推遲??傊袊佬g報刊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僅擔當著中外藝術設計交流的媒介角色,其本身的發(fā)展亦是中國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 鄭利權.民國繪畫期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
[2] 喬志強.美術期刊與中國近代美術史學的發(fā)展[J].美術研究,2008(2):71.
[3] 同人消息[J].藝術界,1926(13):15.
[4] 許志浩.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113.
[5] 劉海栗.參觀法總會美術博覽會記略[J].美術,19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