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輝 陳利紅 鄭連斌 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省都勻市 558000; 天津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院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廣西羅城縣,人口20.74萬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仫佬族主要從事農業(yè),以水稻、玉米為主。拇指類型、環(huán)食指長、指甲形狀、足趾長是4項與手足有關的人類群體遺傳學經典指標。近年來,我國學者鄭連斌[1,2]、栗淑媛[3,4]等對蒙古族、漢族、布依族[5]等不同人群開展了研究。仫佬族為我國南方的土著民族,該民族這4項人類學特征資料尚未見報道,為此,筆者開展這項研究,為人類群體遺傳學的研究積累資料。
1.1 研究對象 2005年6月,筆者對廣西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中學生進行了拇指類型、環(huán)食指長、指甲形狀、足趾長的調查,共獲得有效資料309人 (男120人,女189人)。被調查者均身體健康,父母均為仫佬族。調查按照學術界公認的方法進行。(1)拇指類型:受試者拇指指間關節(jié)盡力后伸,從側面觀察,指間關節(jié)和近節(jié)中心線的交點(O)與拇指末端(A)的連線OA和近節(jié)指節(jié)中心線相交呈一角度,若該角度大于30°為過伸型,小于30°為直型。(2)環(huán)食指長:將紙2次對折呈相互垂直的十字線跡,被試者手指并攏,中指壓貼于十字線下方的垂線,沿此線逐漸上移,若環(huán)指尖先觸及水平線則為環(huán)指長型,食指指尖先觸線為食指長型。(3)指甲形狀:環(huán)指、中指、食指的指甲跟部縱徑(平行于手指)較橫徑長為長型指甲,縱徑較橫徑短為扁型指甲,橫、縱徑均等者為方型指甲,長型指甲與方型指甲合稱為非扁型指甲。(4)足趾長:拇趾長于第二趾為拇趾長型,拇趾短于第二趾為第二趾長型。
1.2 方法 全部數據均運用計算機統(tǒng)一處理,分別計算各民族每種特征的出現(xiàn)率,并進行性別間的差異顯著性檢驗(χ2檢驗)以及各特征間的相關分析。
2.1 仫佬族4項指標的調查結果 見表1。
2.2 仫佬族4項指標兩兩類型間各組合特征的樣本量及相關分析的χ2值 見表2。
3.1 拇指類型 仫佬族拇指類型直型出現(xiàn)率(50.16%)略高于過伸型(49.84%)。無性別間顯著性差異。與我國其他人群相比,低于內蒙古地區(qū)的鄂爾多斯蒙古族(67.32%)和漢族(67.46%),低于興安盟的蒙古族(61.59%)和朝鮮族(56.37%)[3]、新疆維吾爾族 (99.31%)[6]、哈薩克族(98.91%)[6],布依族 (85.94%)[5]。和呼和浩特的回族(51.77%)接近,但高于呼和浩特的漢族(44.91%)[1]。已有的研究表明,拇指類型中直型拇指對過伸型拇指為顯性性狀,仫佬族拇指直型基因頻率為0.293,過伸型為0.707。
3.2 環(huán)食指長 仫佬族環(huán)食指長率(83.82%),低于興安盟的蒙古族(95.20%)、朝鮮族(94.15%)、布依族(94.69%)。鄂爾多斯蒙古族(92.32%)和漢族(88.07%),略高于呼和浩特的漢族(83.40%)與國外群體相比,高于印度人(57.14%~79.19%),加拿大人(43.0%)[7]。性別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環(huán)食指長屬于伴性遺傳,食指長對環(huán)指長為顯性性狀,按伴性遺傳性狀基因頻率計算方法,仫佬族食指長基因頻率為0.091 7,環(huán)指長基因頻率為0.908 3。
表2 兩兩類型間各組合特征的樣本量及其相關分析的χ2值
3.3 指甲形狀 仫佬族指甲形狀以長型居多(48.54%),方型次之(36.89%),扁型最少(14.56%)。與所報道的鄂爾多斯蒙古族、漢族、呼倫貝爾蒙古族、察哈爾蒙古族、布依族的資料一致。其出現(xiàn)率與性別間有極顯著差異。這與張淑麗等所報道不同。與劉燕等[8]所報道的錫盟蒙古族資料一致。仫佬族長型指甲出現(xiàn)率(48.54%)低于鄂爾多斯蒙古族(57.4%)、漢族(57.05%)和阿拉善盟蒙古族(49.22%)、布依族(55.31%)。目前,指甲形狀的遺傳方式還不十分清楚。
3.4 足趾長 仫佬族拇指長率(55.34%),比二趾長率(44.67%)略高,性別間無顯著性差異。與其他人群相比,低于鄂爾多斯?jié)h族(57.05%)和阿拉善盟漢族(57.05%),但高于鄂爾多斯蒙古族(50.98%)和阿拉善盟蒙古族(53.92%)及布依族(51.88%)。和國外人群相比明顯低于印度人(71.42%~89.82%)。目前,足趾長的遺傳方式還不十分清楚。
3.5 4項指標的相關分析 對仫佬族的4項群體遺傳學特征進行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各特征之間均未表現(xiàn)明顯的相關關系,這說明4項指標間多為彼此獨立,這一結果與栗淑媛、鄭連斌、劉燕、張淑麗等的結論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仫佬族人大多數屬于直型指甲、長型指甲、環(huán)指比食指長,足拇趾比二趾長,且拇指類型和足趾長特征不存在性別間顯著性差異。這與鄭連斌、劉燕、張淑麗等報道一致,而仫佬族的指甲形狀和環(huán)食指長特征出現(xiàn)性別間顯著性差異。此外,本文結果顯示,4項群體遺傳學特征間不存在相關關系,彼此獨立。
[1] 鄭連斌 ,陸舜華,李曉卉,等.漢、回、蒙古族拇指類型、環(huán)食指長、扣手、交叉臂及慣用手的研究〔J〕.遺傳,1998,20(4):12-17.
[2] 鄭連斌,曹東寧,馮郁,等.呼倫貝爾盟蒙古族4項人類學特征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1,21(1):47-50.
[3] 栗淑媛,陸舜華,李詠蘭,等.興安盟3個民族4種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1,30(2):142-145.
[4] 栗淑媛,鄭連斌,陸舜華,等.阿拉善盟蒙古族、漢族4項人類群體遺傳學指標的調查〔J〕.生物學通報,2001,36(3):12-14.
[5] 張淑麗,鄭連斌,陸瞬華,等.布依族4項人類學特征的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5,(6):23-25.
[6] 阿不都拉·巴克,多力坤·買買提,吾司曼江,等.新疆四個民族l2對遺傳性狀基因頻率分布的研究〔J〕.遺傳,1998,20(5): 36-38.
[7] 李詠蘭,鄭連斌,陸舜華,等.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13項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J〕.人類學學報,2001,20(3):217-223.
[8] 劉燕,鄭連斌,陸舜華,等.內蒙古西部地區(qū)蒙古族、漢族4項人類群體遺傳學特征的研究〔J〕.遺傳,2004,26(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