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黎黎,管霞飛,陳瑞海
(瑞安市中醫(yī)院 護理部,浙江 溫州 325200)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而血壓的晨峰現(xiàn)象及血壓變異性與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密切相關(guān)[1]。有研究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中血壓晨峰越高,其發(fā)生腦血管病和腦卒中的概率越大[2]。因此,控制血壓變異和減低晨峰程度成為降壓治療的新目標[3]。我們對有晨峰現(xiàn)象及杓型曲線的高血壓患者采用短效聯(lián)合長效降血壓藥物治療,配合以深入細致的護理觀察,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瑞安市中醫(yī)院住院的高血壓患者90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經(jīng)動態(tài)血壓(ABPM)監(jiān)測24 h血壓節(jié)律呈杓型、超杓型及出現(xiàn)清晨血壓高峰。按入院單雙號隨機分為3組:A組30例,年齡50~82(69.1±7.8)歲,體質(zhì)量50~80(57.5±6.7)kg;B組30例,年齡51~82(67.1±6.7)歲,體質(zhì)量48~82(58.4±8.6)kg;C組30例,年齡47~80(67.5±8.7)歲,體質(zhì)量44~80(58.3±8.1)kg。3組在年齡、體質(zhì)量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用長效降壓藥(鹽酸貝那普利10 mg)口服,6:00及18:00各服1次;B組:用中效(尼群地平10 mg,2次/d)加長效降壓藥(鹽酸貝那普利10 mg),11:00口服;C組:用短效(卡托普利25 mg,晨醒時口服)加長效降壓藥(鹽酸貝那普利10 mg,11:00口服),共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用藥前及藥物治療2周后分別進行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測量方法:袖帶縛于受檢者右上臂,設(shè)定6:00-22:00為白晝,每30 min自動充氣測量1次血壓;22:00-6:00為夜間,每60 min測量1次。記錄并算出:治療前后3組患者24 h平均血壓、清晨血壓(6:00-10:00)、清晨-睡眠血壓差及治療后3組患者夜間最低血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治療前血壓比較 3組治療前24 h平均血壓、清晨血壓、清晨-睡眠血壓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13、0.56、0.78、0.93、1.45,均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情況(±s,n=30,mmHg)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情況(±s,n=30,mmHg)
組別A組B組C組24 h平均血壓收縮壓 舒張壓152.4±14.3 86.6±11.6 151.7±11.2 85.1±10.4 151.7±13.3 86.7±9.7清晨血壓收縮壓 舒張壓158.9±16.4 88.9±9.1 162.9±15.2 88.0±9.3 160.8±13.3 86.3±10.2清晨-睡眠血壓差收縮壓 舒張壓50.3±8.4 29.8±3.8 51.5±7.5 27.9±5.9 51.5±7.9 30.3±7.5
表2 3組患者藥物治療后血壓變化(±s,n=30,mmHg)
表2 3組患者藥物治療后血壓變化(±s,n=30,mmHg)
與A組比:**P<0.01;與B組比:#P<0.05
組別24 h平均血壓 夜間最低血壓A組B組C 組收縮壓 舒張壓145.7±11.7 86.1±6.9 125.5±9.4** 73.9±6.3**120.2±7.4**#77.6±5.9**#收縮壓 舒張壓100.2±9.3 60.4±8.4 104.7±7.9 57.9±7.6 105.1±14.9 60.3±11.6清晨血壓收縮壓 舒張壓154.9±16.4 88.91±9.1 128.2±6.3** 80.33±5.5**123.3±6.1**#76.3±5.7**#清晨-睡眠血壓差收縮壓 舒張壓47.0±13.2 27.2±4.4 23.8±4.0** 18.8±4.7**23.1±7.8** 9.9±6.68**
2.2 3組治療2周后血壓變化比較 B、C 組與A組比較,24 h平均血壓、清晨血壓及清晨-睡眠血壓差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12、3.67、2.76、2.89、3.76、4.01、4.37、4.89、2.78、2.98,均P<0.01);C組與B組比較,24 h平均收縮壓、清晨血壓均明顯降低(t=2.79、2.67、2.57,均P<0.05)。夜間最低血壓3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76、1.30,均P>0.05)。見表2。
3.1 心理護理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指導患者加強自我修養(yǎng),學會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保持樂觀情緒。②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以及可能引起的并發(fā)癥,說明觀察血壓及堅持正規(guī)服藥的重要性,以簡明扼要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增強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4]。
3.2 嚴密監(jiān)測血壓水平 采用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對所有患者用藥前及藥物治療2周后分別進行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測量方法:袖帶縛于受檢者右上臂,設(shè)6:00-22:00為白晝,每30 min自動充氣測量1次血壓;22:00-6:00為夜間,每60 min測量1次[5]。
3.3 服藥時間的控制 ①向患者講解治療高血壓應(yīng)遵守醫(yī)囑按時、按量、按次服藥的重要性,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6]。②護士應(yīng)嚴格按照服藥的時間發(fā)放藥物,并監(jiān)督患者服藥。③經(jīng)常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并向患者講明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yīng),使其正確對待這一問題。④指導患者做好用藥記錄,并每天書寫服藥日記、病情觀察及用藥反應(yīng)記錄,對用藥情況進行自我監(jiān)督,防止漏服或多服[7-8]。
3.4 飲食控制 ①指導患者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脂肪、內(nèi)臟、魚子、軟體動物、甲殼類食物,補充適量蛋白質(zhì),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防止便秘。②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咽,避免過飽,少吃零食等,避免咖啡、濃茶、巧克力、辣椒等刺激飲料及食物。③進餐時間到患者床邊檢查食物,評估患者執(zhí)行情況。
3.5 休息與活動指導 ①指導患者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清晨醒來后不要立即起床,要在床上靜臥5 min后再起床,適當?shù)姆潘汕榫w,如深呼吸、欣賞輕音樂。②并指導患者餐后在走廊或病房的陽臺進行散步、快步走等活動,以不出現(xiàn)不適為宜,護士督促指導[9-10]。
[1] 鄭琦,吳可貴,晉學慶.清晨高血壓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高血壓雜志,2004,12(5):783-785.
[2] Kario K, Pickering TG, Umeda Y, et al. 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 as a predictor of silent and clinic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 a prospective study[J].Circulation,2003,107(10):1401-1406.
[3] Kario K. Morning surge and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J].Hypertension,2005,45(4):485-486.
[4] 羅春燕,史月田,賈長寬.復述式健康教育在非識字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yīng)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3):78-79.
[5] 楊建平,向艷平.某高校社區(qū)高血壓患患者群自我監(jiān)測血壓調(diào)查及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9,17(6):152-153.
[6] 李壯苗,陳錦秀,郭實,等.高血壓低齡群體的社區(qū)管理干預與效果評價[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1(6):799-801.
[7] 楊苓,魏雪梅,肖嫻.對住院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9):1247-1249.
[8] 趙立新.時間護理理論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yīng)用[J].護理管理志,2009,9(2):28-30.
[9] 蔡艷芳.自我管理教育對高血壓人群健康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報,2009,6(21):137-138.
[10] 周萍,林裕民,鐘波濤,等.社區(qū)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狀況與護理需求的調(diào)查[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9,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