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桂 珍
(黑龍江省林業(yè)科學院 江山嬌實驗林場,黑龍江 寧安 157436)
試驗林在黑龍江省林科院江山嬌實驗林場。實驗林場位于43°44′54″~43°54′12″N,128°53′16″~129°12′42″E,年平均氣溫3.5℃,年降水量506.4mm,年蒸發(fā)量1 321.0mm,年日照2 655.5h,無霜期138.8d。土壤為暗棕壤,為樹木提供了適應條件。
該試驗林為黑龍江省林科院江山嬌林場1986年營建的長白落葉松初級無性系種子園單親本子代測定林Ⅰ-9-8。1983年在種子園內采種,1984年播種育苗,1986年按隨機區(qū)組設計定植,每個定植組設計處理數17個,其中包括當地一般生產用長白落葉松苗木對照(CK),單行小區(qū)20株,4次重復,株行距為2m×2m。2007年樹木停止生長后調查每木樹高和胸徑。
家系遺傳力計算公式為:h2=1-1/F;
對17個參試家系生長性狀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由表1可看出生長性狀在家系間、家系內均存在一定幅度的變異。材積性狀家系間分化較為明顯,平均變異系數為20.96%,家系間變異幅度為9.83%~25.84%,家系內個體間分化也大;胸徑平均變異系數為9.06%,家系間變異幅度為17.66%~21.63%;樹高平均變異系數最小,為6.69%,家系間變異幅度為0.51%~10.69%。
表1 各家系生長性狀均值和變異系數
續(xù)表
家系胸徑/cm樹高/m材積/m3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36719.101.357.0814.000.916.470.2070.0418.8336820.521.195.7913.780.755.420.2330.0417.1743619.581.216.1813.280.483.650.2080.0313.5344819.210.995.1613.590.261.940.2010.0210.1845318.041.226.7512.981.3910.690.1750.0420.3349019.271.477.6413.220.312.320.2000.0316.28平均值18.871.719.0613.380.896.690.1960.0420.96
由表2可知,23年生長白落葉松各家系生長性狀間呈正相關極顯著。材積與胸徑相關系數最大為0.969,樹高與胸徑相關系數最小為0.562。
表2 生長性狀相關性分析
注:** 表示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從表3樹高、胸徑和材積生長量方差分析結果來看,樹高、胸徑和材積均差異極顯著水平,說明進行家系水平的遺傳改良具有很大的潛力。樹高、胸徑和材積的家系遺傳力分別為72.81%、65.84%和77.39%,說明生長性狀受較強的遺傳控制,進行家系選擇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家系選擇是把家系作為一個單位,依據家系內個體的觀察值計算家系平均值,按家系平均值大小進行的選擇[1]。
表3 各家系生長性狀方差分析
注:*表示0.05水平上顯著相關,** 表示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入選率為30%(選擇強度為1.16)時,胸徑、樹高和材積遺傳增益分別為7.99%、6.30%和18.49%(見表4)。胸徑生長優(yōu)良的5個家系分別是314、368、234、436和197,分別超出CK 16.17%、10.20%、5.32%、5.16%和3.65%,胸徑生長分別比最差家系16高22.48%、16.19%、11.04%、10.87%和9.29%;樹高生長優(yōu)良的5個家系分別是314、367、368、142和448,分別超出CK 21.63%、11.73%、9.98%、8.94%和8.46%,比最差家系244高21.63%、11.73%、9.98%、8.94%和8.46%;材積生長優(yōu)良的5個家系分別是314、368、234、436和367,分別超出CK 48.92%、25.27%、12.37%、11.83%和11.29%,材積生長比最差家系16高64.88%、38.69%、24.40%、23.81%和23.21%。
表4 入選家系生長性狀遺傳增益
17個23年生參試家系的生長性狀在家系間、家系內均存在一定幅度的遺傳變異,材積性狀家系間分化較為明顯,家系內個體間分化也大;各家系間的胸徑、樹高、材積存在極顯著差異。入選率為30%時,胸徑、樹高和材積遺傳增益分別為7.99%、6.30%和18.49%。以材積為優(yōu)樹評定主要指標,兼顧樹高和胸徑[2],選出優(yōu)良家系5個,分別是314、368、234、436和367,材積生長分別超出CK 48.92%、25.27%、12.37%、11.83%和11.29%,比最差家系16高64.88%、38.69%、24.40%、23.81%和23.21%。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還要考慮家系內個體間的差異,進行優(yōu)良家系內優(yōu)良單株的選擇,以達到更為理想的選擇效果。
[1]陳曉陽,沈熙環(huán).林木育種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25.
[2]于世河,陸愛君,王騫春,等.日本落葉松半同胞家系生長性狀的遺傳分析及選擇[J].遼寧林業(yè)科技,2008,(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