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翔,陳素霞,趙必華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nèi)在過程或內(nèi)部心理狀態(tài)。[1]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行為發(fā)生的直接推動力,關系到學生是否愿意學習以及最終學習成果。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生對其學習以及組成學習的各方面進行評價時所產(chǎn)生的總體的、帶有情緒色彩的感受與看法。[2]若學習者的感受或態(tài)度是積極的,或愿望及需求得到滿足,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高;反之,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低。學習滿意度的實質(zhì)是學習者在參與學習活動中,對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方式、環(huán)境、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概括性的主觀心理感受。
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有關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國內(nèi)外也有不少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例如,Hoyt、Howard在有關高等教育的教學效果測量評價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較強的學生,對其學習活動的滿意程度較高。[3-4]Biner研究進一步指出,雖然高滿意度不一定有高動機,但低滿意度絕對是低動機。[5]Hui-chin Chu、Pih-Shuw Chen在對成人教育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越強,則學習者的學習滿意度越高。[6-7]我國臺灣學者顏金郎在對成人教育活動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存在顯著性相關,而且進一步指出,學習滿意度除了是評價、分析學習者的學習程度與學習成果外,更是激發(fā)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重要指標和重要相關因素。[8]歸納起來,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相影響效果;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又可以用來解釋學習動機的強度及參與學習的結(jié)果。
文獻檢索和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外有關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綜合性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尤其是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研究并未針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這類特殊群體,且國內(nèi)研究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qū),大陸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本研究期望能在分析、整合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jié)合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具體特點,編制具體、翔實且適合于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量表,藉以了解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狀況及其相互關系,從而把握學生在校學習的態(tài)度與傾向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參與學習。
1.研究對象
該調(diào)查于2010年12月選取安徽省5所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作為被試對象,共發(fā)放問卷1 000份,剔除無效問卷88份,得到有效問卷共912份,有效回收率為91.2%,其中文科類學生521人(57.1%),理科類學生391人(42.9%)。
2.研究工具
(1)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量表。本研究主要參考Sheffield編制的繼續(xù)學習取向指數(shù)量表(Continuing Learning Orientation Index,CLOI)[9]和Boshier編制的教育參與量表(Edcuation Particpation Scale,EPS)[10],并結(jié)合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具體特點,編制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量表,共25個項目,采用Likert五點式計分法,選項從“1=極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該量表包含4個分量表:“求知進取”(7項),指學生因追求知識本身而參與學習;“職業(yè)取向”(6項),指學生為了就業(yè)而參與學習;“外界期望”(5項),指學生因順從他人的期望而參與學習;“外部刺激”(7項),指學生因其他需要而參與學習。4個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Cronbach α 分別為0.668,0.727,0.532,0.603,總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Cronbach α 為0.736。
(2)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滿意度量表。本研究主要參考Betz編制的大學生學習滿意度量表(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SQ)[11]和我國臺灣學者廖志昇、楊士昌編制的有關學習滿意度量表[12-13],并結(jié)合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具體特點,編制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滿意度量表,共28個項目,采用Likert五點式計分法,選項從“1=極不滿意”到“5=非常滿意”。該量表包含5個分量表:“教師教學”(6項),指學生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學習環(huán)境”(6項),指學生對教學設施及學習氛圍的滿意度;“學習成果”(6項),指學生就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滿意度;“人際關系”(5項),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同學、老師及其他人員關系的滿意度;“教學管理”(5項),指學生對教學管理及規(guī)章制度的滿意度。5個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Cronbach α 分別為0.736,0.684,0.656,0.662,0.701,總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Cronbach α 為0.896。
調(diào)查結(jié)果均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
1.基本狀況描述
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取向、滿意度評價指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及單一樣本T檢驗與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1所示。因本問卷采用的是1分到5分的五點計分法,故采用3.5—4.5分作為理論上中等強度的觀測值并作為單一樣本T檢驗的理論值。從表1可以看出,動機各取向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職業(yè)取向”、“求知進取”、“外界期望”和“外部刺激”,各層面經(jīng)T檢驗與方差分析均達到顯著性差異。滿意度各指標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人際關系”、“教師教學”、“學習成果”、“教學管理”和“學習環(huán)境”,各層面經(jīng)T檢驗,除“教學管理”層面未達顯著性差異外,其余皆達到顯著性差異;各層面經(jīng)方差分析,均達到顯著性差異。
表1 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各維度得分及T檢驗摘要表(N=912)
2.相關分析
運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對高職學生學習動機取向、滿意度評價指標,以及整體層面進行相關分析,結(jié)果見表2所示。以學習動機的求知進取、職業(yè)取向、外部刺激、外界期望等4個取向及動機整體性,對學習滿意度之教師教學、學習環(huán)境、學習成果、人際關系、教學管理及滿意度整體的相關系數(shù)分析得到,除外部刺激取向外,其他動機取向?qū)W習滿意度(r=0.473—0.135)或整體(r=0.369)皆達到顯著性正相關。由此說明學習動機得分越高,則學習滿意度越高,即學習動機越強的學生對學習滿意度的評價越高。
表2 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各維度相關系數(shù)表(N=912)
注:*P<0.05;**P<0.01
3.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分別以學習動機各取向維度為自變量,并以學習滿意度各指標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jié)果如表3所示,匯總情況總結(jié)見表4所示。
表3 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的回歸分析表
注:*P<0.05;**P<0.01;***P<0.001
對于“學習滿意度”之“教師教學”來說,有3種“學習動機”取向?qū)ζ洚a(chǎn)生影響,表現(xiàn)為“求知進取”、“職業(yè)取向”和“外界期望”,合計可解釋“教師教學”總變異量的18%;對于“學習滿意度”之“學習環(huán)境”來說,有2種“學習動機” 取向?qū)ζ洚a(chǎn)生影響,表現(xiàn)為“求知進取”對其有正向預測,而“職業(yè)取向”對其有負向預測,合計可解釋“學習環(huán)境”總變異量的10%;對于“學習滿意度”之“學習成果”來說,有2種“學習動機”取向?qū)ζ洚a(chǎn)生影響,表現(xiàn)為“求知進取”和“職業(yè)取向”,合計可解釋“學習成果”總變異量的20%;對于“學習滿意度”之“人際關系”來說,“學習動機”取向皆對其產(chǎn)生影響,表現(xiàn)為“求知進取”、“職業(yè)取向”和“外界期望”對其有正向預測,而“外部刺激”對其有負向預測,合計可解釋“人際關系”總變異量的20.7%;對于“學習滿意度”之“教學管理”來說,有2種“學習動機”對其產(chǎn)生影響,表現(xiàn)為“求知進取”和“外界期望”,合計可解釋“教學管理”總變異量的14.4%;對于“學習滿意度整體”而言,表現(xiàn)為“學習動機”之“求知進取”和“外界期望”對其產(chǎn)生影響,合計可解釋“學習滿意度整體”總變異量的24%。
表4 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的預測情況匯總表
注:1 代表預測力最大;2 次之,依此類推。+ 代表正向預測;- 代表負向預測。
筆者運用自行編制的量表考察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現(xiàn)狀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顯示,就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取向而言,職業(yè)取向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求知進取、外界期望和外部刺激。這表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功利性比較強,可能與高職教育的特點及學院整體學習氛圍有關,大多數(shù)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更關注的是能否獲得文憑、證書及相關專業(yè)技能,是否能夠找到工作;且職業(yè)取向、求知進取均顯著高于理論值,這也說明了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能夠認識到當前的就業(yè)形勢與學習的重要性,也愿意嘗試付出努力。就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滿意度指標得分而言,整體狀況良好,其人際關系得分最高,這說明高職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成熟,懂得如何與同學、教師及家人融洽相處;其次為教師教學、學習成果得分,這說明高職學生對教師教學以及教學質(zhì)量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上能夠達到他們的需求;而教學管理和學習環(huán)境得分較低,尤其是學習環(huán)境,表明在有關制度、管理、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制度與管理方面要更人性化一些,同時應加強學風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習環(huán)境。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顯著性正相關。就動機各取向而言,求知進取、職業(yè)取向和外界期望均與學習滿意度達到顯著性正相關,而外部刺激與學習滿意度之間不存在相關,表明高職院校學生其求學的動機主要是以職業(yè)為目標導向的,進而參與知識的學習,凸顯出功利性學習傾向。通過多元回歸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求知進取、職業(yè)取向、外界期望、外部刺激4種學習動機取向,對教師教學、學習環(huán)境、學習成果、人際關系、教學管理5種學習滿意度指標的變異作出了顯著性的解釋,而且5種動機取向?qū)W習滿意度各指標的解釋是有差異的。這表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取向可以用于預測學習滿意度,并隨著不同的學習動機取向而有不同的預測力,其中學習動機取向中的求知進取對學習滿意度各指標均有最大正向預測力,而外部刺激預測力最小,更進一步揭示出,高職院校學生的求知欲越強,對其學習滿意度評價越高。
[1] 李伯黎,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14-235.
[2] 肖蓮英.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學習滿意度研究——基于蘇南地區(qū)某高職院校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D].蘇州:蘇州大學,2008.
[3] Hoyt,D.P.Measurement of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73,1(1):367-378.
[4] Howard,G.S.,Schmeck,R.R.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student motivation to student evaluations of instruction[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79,10(4):305-315.
[5] Biner,P.M.,Dean,R.S.,Mellinger,A.E.Factors underlying distance learner satisfaction with televised college-level courses[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4,8(1):60-71.
[6] Hui-chin Chu,Mei-Chi Hsieh,Shan-Chih Chang.A study of career development,learning motivation,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adult learners in unconventional scheduling graduate.programs[EB/OL].[2011-03-15].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search/detailmini.jsp?nfpb=true&&ERICExtSearch Searchvalue 0=ED504762&ERICExtSearch SearchType 0=no&accno=ED504762.
[7] Pih-Shuw Chen,Jin-Ton Chih.The Relations between Learner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Management Training: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28(1):77-90.
[8] 顏金郎.嘉義縣山區(qū)原住民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D].嘉義:國立中正大學,2007.
[9] Sheffield,S.B.Profiles of continuing adult learners[J].The High School Journal,1965,49(2):64-72.
[10] Boshier,R.,& Riddell,G.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 factor structure for older adults[J].Adult Education,1978,28(3):165-175.
[11] Betz,E.L.,Klingensmith,J.E.,& Menne,J.W.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J].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guidence,1970,3(2):110-118.
[12] 廖志昇.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系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D].屏東:國立屏東師范學院,2004.
[13] 楊士昌.臺灣北部地區(qū)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diào)查研究[D].臺北:國立臺灣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