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斌,張 勇,曹國慶,鄭 杰,高 迪,馬雪峰
2006年7月~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開放性旋前型踝關節(jié)骨折12例,給予徹底清創(chuàng)的同時,采用有效內固定,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齡23~54歲。墜落傷8例,道路交通傷3例,運動損傷1例。左踝5例,右踝7例。踝關節(jié)內側結構損傷形式:內踝骨折8例,三角韌帶斷裂4例。按照Gustilo改良分度[1]:Ⅰ度1例,Ⅲ度7例,ⅢA度3例,ⅢB度1例,伴有內踝部皮膚缺損。根據Lange-Hanson分型:旋前-外展型Ⅲ度3例,旋前-外旋型Ⅳ度9例。合并有后踝骨折9例,糖尿病1例。傷后至手術時間0.5~21小時,平均1.7小時。
2 治療方法 硬膜外或腰硬聯(lián)合麻醉。常規(guī)肥皂水刷洗創(chuàng)口周圍皮膚3遍,生理鹽水沖洗;3%過氧化氫、生理鹽水(總量>6 000ml)交替沖洗創(chuàng)口3遍,碘伏溶液浸泡傷口3~5分鐘。取腓骨外側切口,以重建鋼板或1/3半管型鋼板固定外踝骨折。后踝骨折塊大于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1/4者采用空心螺釘固定(本組7例)。下脛腓聯(lián)合需要固定者(本組10例),采用2枚皮質骨螺釘自踝關節(jié)水平間隙上方2~3cm處,平行于脛距關節(jié)面且向前傾斜25°~30°由腓骨向脛骨打入,2枚螺釘的間距1~2cm。內踝骨折借用內踝部開放創(chuàng)口或給予適當延長后,以1~2枚松質骨螺釘或空心釘固定;三角韌帶損傷的給予修補后,踝關節(jié)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由于皮緣張力大或皮膚缺損創(chuàng)口無法Ⅰ期關閉的,給予負壓封閉引流(VSD),Ⅱ期縫合創(chuàng)口或行轉移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術后靜滴廣譜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下脛腓螺釘一般于術后8~12周取出。典型病例見圖1。
圖1 患者男性,35歲,墜落致左踝關節(jié)內側開放性損傷。a.左踝關節(jié)內側開放性創(chuàng)口,骨質外露,無血管、神經損傷;b.術前X線片示左踝關節(jié)旋前-外旋型骨折并踝關節(jié)脫位;c.外踝給予1/3半管型鋼板固定,脛腓聯(lián)合以2枚皮質骨螺釘固定
3 結果 本組均獲隨訪,時間9~32個月。骨折愈合時間10~16周。按照Mazur[2]評分標準,總分為83~92分,優(yōu)7踝,良3踝,可2踝;優(yōu)良率達83.3%。術后創(chuàng)口感染1例,經抗生素應用4周、創(chuàng)口換藥后感染控制,骨折順利愈合。1例ⅢB度伴有皮膚缺損開放骨折經3次VSD治療后,給予局部轉移皮瓣覆蓋創(chuàng)面,愈合佳。無內固定失效、骨不連、關節(jié)僵硬發(fā)生。
開放性旋前型踝關節(jié)骨折、脫位多由高處墜落、車禍等高能量引起,軟組織挫傷嚴重,加之踝部離地面較近,極易受到廣泛的污染,所以徹底清創(chuàng)是不可缺少的。對傷口大量沖洗及徹底清創(chuàng)、嚴格執(zhí)行無菌規(guī)范、早期應用有效抗生素是避免感染的主要因素[3]。
長期以來,對于新鮮的開放性骨折是否采用內固定,一直有不同的觀點。在我們觀察到的病例中,開放創(chuàng)口均為位于內踝部,而外踝及脛腓聯(lián)合的復位及固定是穩(wěn)定踝關節(jié)的關鍵,該部位的骨折距離開放創(chuàng)口較遠,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證內固定手術的安全。對于Ⅲ度開放骨折,由于存在軟組織缺損,局部抗感染能力低,所以不推薦進行內固定,可以給予外固定架固定。
總之,在徹底清創(chuàng)的基礎上,對開放性旋前型踝關節(jié)骨折、脫位給予Ⅰ期內固定,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治療方法。
[1] Gustilo RB,Mendoza RM,Williams DN.Problems inthe management of typeⅢ(severe)openfractures: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ype III openfracture[J].J Trauma,1984,24(8):742 - 746.
[2] Mazur JM,Schwartz E,SimonSR.Ankle arthrodesis.Long - term follow - up with gait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79,61(7):964-975.
[3]王宏川,龐貴根,馬寶通,等.踝部開放性骨折的急癥手術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6):421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