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復
海 子
麥地
別人看見你
覺得你溫暖?搖美麗
我則站在你痛苦質(zhì)問的中心
被你灼傷
我站在太陽?搖痛苦的芒上
麥地
神秘的質(zhì)問者啊
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
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
北方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總是對麥地擁有一種感恩的情懷,何況敏感多情的詩人。“麥地”是詩人海子詩歌中的經(jīng)典意象。
在這首詩中,詩人在主體“我”與“麥地”之間建立了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這種對話好似兩個孤獨者的對話,進行著心靈的交流。世事被拋卻,“世界”缺席,只有三者:麥地、我、太陽。太陽又是“第三者”。而層層推進,方暴露出其中最大的孤獨者——“我”。
第一小節(jié)前三句詩告訴我們:在普通人眼中,在大眾的想象中,麥地是溫暖美麗的。正因了常人眼中的“溫暖美麗”,方顯得“質(zhì)問”的沉重和深刻,原來麥地有著自己的“痛苦”。
麥地是痛苦的。而我,卻站在這質(zhì)問的“中心”,被“灼傷”。如果只是被麥地的質(zhì)問灼傷也就罷了,麥地中孤獨的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卻還有著別一種的痛苦?!岥湹刈兊脺嘏兔利惖年柟?,普照大地的陽光原來有著自己的“痛苦”。而“我”恰好又站在這痛苦的芒上。是否同時被陽光拷問呢?
至第二小節(jié),讀者亦并未明白麥地的痛苦與質(zhì)問是什么。只一句“麥地/神秘的質(zhì)問者啊”,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情思馳騁,卻不知所終。只是感到被質(zhì)問,而問題是什么卻難以言明,更無法給予答復,茫然無措。
第三小節(jié),“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承擔了麥地和陽光的雙重痛苦,而對于麥地的質(zhì)問(似乎還有陽光的質(zhì)問)卻無法答復?!澳悴荒苷f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似是面對麥地無聲質(zhì)問的無力回答,似乎在說:“我不知你的痛苦來自何方,但我也是痛苦的,并非一身輕松的。而我的痛苦同樣難以言說?!?/p>
本詩將麥地人格化。以最后一小節(jié)反觀全詩判斷,應該表達的是一種奉獻者的無言和痛苦,因為“麥地”經(jīng)常被賦予“奉獻者”的人格化的意義。
而以筆者看來,最痛苦的卻莫過于“我”。“我”感受到了痛苦,卻無法言說,更無法答復。第三小節(jié)便是以答復的無奈顯示其痛苦的深沉、真摯。對于孤苦、無私的奉獻者,海子有著特有的注目與關懷。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城廂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