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廣播學院讀大學時,每每看到來往穿梭的如云美女,梁冬的心情就很復雜。他很想看,卻又不敢看,因為自卑。畢竟,“眼袋比眼睛大,腰圍大過身高”這個鮮明的身體特征,在他進入鳳凰衛(wèi)視之前,已經(jīng)持續(xù)很多年。
當時,他對成功的第一定位是“有朝一日要做一個工作,能直勾勾地看美女,可以調(diào)侃她們,還能掙錢”。這個理想給了他足夠的動力,讓他努力學習,如愿以償?shù)剡M入當時最新銳的電視媒體——鳳凰衛(wèi)視。
梁冬后來才明白,成功其實就是個俗不可耐的故事,延續(xù)著“在挫折中不屈不撓”的俗套。在鳳凰衛(wèi)視做了很多節(jié)目,他一直找不到自我。這讓他想起烈士黃繼光,那個不惜生命堵槍眼的人。在主持《娛樂串串Show》一夜成名之前,他只感到“郁悶至死”,一直覺得自己就該叫“梁繼光”——這個主持人今天病了,OK ,梁冬你上……
“堵槍眼”的日子里,有一次,他差點斷送“大好前程”。
那時,陳魯豫已火,號稱“新聞獨步天下”。突然有一天,她眼睛上長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皰,那天的《鳳凰早班車》就把“梁繼光”推上去了。魯豫每次準備節(jié)目是早晨5點鐘起床,梁冬則整整提前了兩個小時。他心慌意亂地趕到單位,看到一群香港的年輕人剛剛參加完派對,在單位樓下接吻。這讓他感到極不平衡,甚至“義憤填膺”。
更可惡的是,開播前15分鐘,美國突然發(fā)動了一個轟炸伊拉克的行動,所有準備好的新聞全改了,還要立刻進入直播狀態(tài)。直播時,他語無倫次,冷汗透背,比沒吃飯做仰臥起坐還累。節(jié)目還有三分鐘才結(jié)束,他就對全亞洲的觀眾說“咱們明天見”。主編發(fā)瘋似的沖進來告訴他,還有兩條新聞沒播。那天回去看回放,他一邊看,一邊把頭扎在馬桶里面哭泣。
后來的兩周時間里,他度日如年,天天盼著魯豫好起來。那時,互聯(lián)網(wǎng)很熱。他心灰意冷,想趁機轉(zhuǎn)行加入網(wǎng)絡(luò)熱潮。一位前輩對他當頭棒喝:“如果你作為一個失敗的主持人離開這個行業(yè),一輩子都不會有一個英名。”
一語驚醒夢中人。美好的生活不過就是你咬了咬牙,選擇堅持下來。終于等到《娛樂串串Show》,他像火山爆發(fā)一樣,一夜躥紅。他大學時的理想終于實現(xiàn)。后來,全國最重要的選美賽事,有一半由他主持。
梁冬說,其實,世界上的東西一通百通,明白了它背后的邏輯,不管是做節(jié)目,還是管理公司,做投資,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很從容,這就是中國智慧。當然,你可以拼一時,卻不能拼一世。這也是他為什么會毅然離開鳳凰衛(wèi)視,離開百度公司,優(yōu)哉游哉地單干的原因。
如今,在新浪微博上,他的個人簽名中寫著“中國文化傳播者”。他半路出家,去學中醫(yī),研究《黃帝內(nèi)經(jīng)》,會毫不猶豫地帶著客戶閉關(guān)七天:一碗粥,9顆花生米,吃40分鐘,每一口嚼36下,沒吃完就打飽嗝了。
他開始享受別樣的成功,另一種風生水起的生活。他的樣子變了,比以前安靜了,不那么糾結(jié)了,不那么反應迅速,會慢半拍了。他享受的幸福是略受約束的自由,上有老下有小,公司還未盈利,老板還在給員工打工。
他說,很多人心里有這樣一個頻率,就像收音機,就看你是103.9還是106.1,找到自己的頻率,調(diào)到這里,有人正好發(fā)信號,你接收了,就會進入心靈,就會去改變和調(diào)整你的生活。
(摘自《哲思》2010年第11期圖/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