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對話最豐碩成果的取得,來自于這位美國商務部長的“變臉”。
一反去年到訪中國時略帶強硬的態(tài)度,在剛剛結束的中國之行中,49歲的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充分發(fā)揮了其長袖善舞的本色——無論是在世博美國館,還是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的會面中,駱家輝都不忘推行其清潔能源理念。
在5月18日的上海美國商會演講中,駱家輝侃侃而談,從中美沙漠面積增長到海平面升高,指出氣候變化的壞處并暢談清潔技術的發(fā)展,闡釋中美兩國的合作前景。如此熱情并不奇怪,據(jù)美國商務部預測,2020年中國清潔能源市場將達1000億美元,而在駱家輝身上則背負著五年內讓美國出口翻番的重大目標。如果美國能順利贏得大量訂單,在駱家輝看來,美國公司、中國合作企業(yè)以及受益于最終產(chǎn)品的中國消費者都能從中得益,“這當然是雙贏。”
不過在通往雙贏的過程中,雙方仍有太多分歧。駱家輝所抱怨的是中國清潔能源市場一貫的不透明,同時,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在地方執(zhí)行很不到位,而知識產(chǎn)權保護也是一大顧慮。在駱家輝看來,美國每年由于在中國技術遭竊的損失達幾十億,而成長為第三創(chuàng)新大國的中國同樣也需要創(chuàng)新方面的保護。
同樣,中國也有煩惱。從上世紀90年代起美國國會就對美對華出口管制采取緊縮政策。而清潔能源的項目投資往往涵蓋高科技且規(guī)模很大,如果出口管制不放寬,這無疑會成為一大障礙。好在駱家輝對此仍舊樂觀:“盡管每一個貿易分歧都成為雙方貿易戰(zhàn)的證據(jù),但要記住,這些分歧只是我們兩國間貿易的小片段?!倍饨缯J為,華裔出身的駱家輝在執(zhí)行層面上能夠弱化保護主義傾向,利于維護兩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