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憑借三萬美元貸款在本國幾家瀕臨破產的銀行中初嘗甜頭后,相信自己這一招術也完全可以用在國外銀行身上。
1989年,王子低調購進美國大通銀行、花旗銀行、漢華實業(yè)銀行以及漢華銀行四家銀行的股票。購買這些銀行的股票,除了因為他們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外,也在于這些銀行當時處于資金困難期,周轉不靈,加上內部調節(jié)不順,致使股價大跌。
在他看來,這四家銀行都是美國歷史悠久的銀行,在金融界很有名氣。這些銀行受損或者破產都會給美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所以美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而且王子也相信,雖然目前這些銀行處于低谷,但總有雄風再起的時候,到那時,他就可以從中獲得高額回報。
當很多人對阿爾瓦利德王子購買這四家處于低迷期的銀行股票感到費解時。王子又作出一個驚人決定——放棄其中三家銀行,只繼續(xù)購買一家銀行的股票,而且是大幅度地購買,這家銀行就是在美國排名前三的花旗銀行。
1990年秋天,獲知花旗銀行受損的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為防范風險,要求花旗銀行提高自身的資本充足率。這對處于資金周轉不靈、股票大跌的花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正所謂樹倒猢猻散,花旗的股東看到花旗每況愈下,不但不大力救助,反而悄悄撤資。而那些持有花旗銀行股票的人,害怕花旗破產,紛紛拋售,加上媒體的渲染,致使花旗股價進一步狂跌。
當時花旗的總裁約翰·瑞德和副總裁保羅·柯林斯緊急碰面,商量挽救對策。在他們看來,尋求財團的支持要比尋求一些私人投資商困難許多。
面對低迷的市場和幾年來的屢屢受挫。一些財團都認為,看似光鮮的花旗其實已是被蟲蛀空的爛蘋果,再怎么注入血液,也無力回天。于是曾經一度風光,在一百多個國家都有分行的花旗銀行,連一個真正派得上用場的財團都找不到。迫不得已,兩人只好出奇招,尋找私人投資商,以參股的形式來助花旗一臂之力。但那時,又有哪個私人投資商敢接收這個爛攤子?
就在花旗總裁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們注意到,一名中東人在源源不斷地購買他們的股票。這時候,阿爾瓦利德已經投入二百零七億美元買下了花旗百分之四點九的普通股。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王子與花旗的淵源由來已久,且他在整個中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ㄆ斓慕鹑谥鞴芎芸毂闩c阿爾瓦利德王子進行接洽,商談關于個人投資的問題。
阿爾瓦利德在購買這家銀行股票的時候,已經對它的底細了如指掌,所以花旗專員跟他談判時,關于花旗的狀況、危機、問題,他都主題明了地闡述出來。這讓對方驚訝不已,因為眼前這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不但有冷靜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而且他的表述嚴謹有序,考慮的不光是個人的發(fā)展,還包括整個花旗的前途。最后,他們在極友好的氣氛下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
王子的行為讓他的集團和家人不得其解,他們都反對投資花旗,甚至連一向不插手兒子生意的父親也持反對意見。理由是花旗就要倒閉,他的錢要打水漂。但王子在自己沙漠里的露天辦公室待了三天后,還是作出了讓很多人都為他捏一把冷汗的決定。
王子跟花旗達成的協(xié)議是投資自己所有家產的一半。如果這一半都石沉大海,他也不至于萬劫不復,他的根基依舊堅實。在父親的嘆息和失望中,他將自己的決定傳達給對方。
1990年,對花旗銀行來說是個劫難。但阿爾瓦利德向瀕臨破產的花旗銀行果斷注資五億九千萬美元,用一己之力挽救了花旗,這不能不說是個神話。如今,當初的五億九千萬已翻身變成一百億,而他也一躍成為花旗銀行最大的個人股東。
王子成為花旗的舵手,刺激了更多投資者前來投資花旗,整個美國,甚至整個世界都驚呆了。他的聲名迅速傳遍全球,正如他的國家一樣,其充滿傳奇色彩的舉動,也為他的身份鍍上一層神秘的光環(huán)。
如今,王子已成為身家二百億美元的世界巨富,而他的投資魔力曾使世界多家知名企業(yè)起死回生。
編輯: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