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通脹與外部沖擊
我們重新構建了周期、通脹、外部沖擊的分析框架,在這樣的體系中,周期的趨勢是最為確定的,單純就經(jīng)濟趨勢而言,2011年的基本態(tài)勢是向上的,但還只是開啟階段,而不是繁榮階段,所以,中周期趨勢本身的影響力是不足的。通脹的趨勢也是可以相對確定的,即2011年上半年,通脹處于相對較高的階段,據(jù)此推測可能也是貨幣政策緊縮壓力最大的階段。由此,外部沖擊可能會對市場的節(jié)奏產(chǎn)生影響,因為,國內的政策是在外部沖擊的博弈中展開的。
2011年一季度,
平淡加通脹沖擊
就短期走勢而言,在2011年三季度中周期開啟之前,經(jīng)濟趨勢基本是一個平淡的階段。在這樣一個經(jīng)濟形勢并不悲觀的趨勢中,通脹的預期被不斷地強化,特別是在2010年11月和12月短暫的CPI基數(shù)效應回落之后,2011年1月開始的通脹數(shù)據(jù)不容樂觀,由此,在未來的兩個月中,緊縮的預期可能會隨時存在,所以,在中周期尚未開啟而緊縮預期不斷升溫之時,相信流動性對市場的沖擊作用將大大減弱。
既然節(jié)能減排提前開啟了二次補庫存的周期,在節(jié)能減排理論上于2011年初結束后,二次補庫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復,也許此時PPI的壓力會有所減輕,而CPI應該還處于高位運行,所以,通脹機會仍然會集中體現(xiàn)在消費品和農(nóng)業(yè)。而與PPI相關的周期品則不一定會系統(tǒng)性上升,因此,我們堅持看好的中游裝備制造業(yè)仍然具有向好的環(huán)境。單獨看經(jīng)濟邏輯和通脹邏輯的分析,未來依然是消費加科技的投資線索,而周期的機會仍未系統(tǒng)性到來。真正的周期機會,當是在中周期啟動之后。
周期機會必然是以固定資產(chǎn)投資為前提的,但就2011年上半年的投資而言,有兩個問題我們目前仍無法確認:首先,保障性住房投資是否能夠對沖房地產(chǎn)投資的下降,這一點與地方政府財政及中央與地方利益的重新配置有關;其次,作為“十二五”規(guī)劃的第一年,“十二五”投資的實質性效應有待觀察。
而在美聯(lián)儲二次量化寬松政策的沖擊之后,顯然未來兩個月是全球基于新的博弈形勢的消化和觀察期,在這個過程中,大概率事件是沒有超預期的寬松,也許會有超預期的博弈因素,比如,蒙代爾認為,美聯(lián)儲購買債券以刺激美國經(jīng)濟的舉動,或將導致歐元兌美元上漲,使得歐洲主權信用惡化,削弱債務國的償債能力。所以,歐洲狀況的惡化應該是可以預期的。同時,我們認為在2011年一季度之前,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不可能在反擊定量寬松方面做出實質性的動作。
2011年上半年不確定性大
中國而言,雖然在博弈的過程中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重要的籌碼,但使用這個籌碼理論上應該在國內緊縮之后,從而,在中國內外關系的平衡中,國內的緊縮一定是先于升值的優(yōu)選,從這個角度推測,在2011年一季度,緊縮是必然的,但在緊縮的同時,中周期的啟動依然處于萌動的狀態(tài),從而,就資本市場而言,2011年一季度應該是一個艱難的季度。
我們仍然肯定中周期將在2011年下半年啟動的判斷,所以,增長層面的確定性是比較大的,但是在中周期啟動的初期,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過渡階段,這一點也為歷史經(jīng)驗所證明,所以,2011年的經(jīng)濟和市場趨勢中超預期的因素可能會與經(jīng)濟政策的擺布有著較強的關聯(lián),這正是難以判斷的關鍵所在。就我們建立的體系而言,在周期、通脹和外部沖擊的關系中,2011年上半年是為通脹和沖擊所主導,2011年下半年理論上是由周期所主導,因此,2011年上半年是不確定性較大的階段。
同時,就復雜的國際形勢而言,美國定量寬松以鄰為壑的政策一定是以犧牲某個經(jīng)濟體為代價的,目前來看,如果中國執(zhí)行緊縮的政策,我們認為最終犧牲的不會是中國,就像上世紀70年代最終犧牲的不是日德而是拉美一樣。所以,中國的短期緊縮可能換取的是中長期的利益,由此也可以推斷,2011年當是中國經(jīng)濟抉擇的一年。因此,在這樣的年景中,雖然資本市場必然有中周期向上的支撐,但通脹和政策都會帶來較大的擾動,從而我們仍然無法在2011年上半年看到系統(tǒng)性機會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