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nèi)部分城市陸續(xù)出現(xiàn)“血荒”,而2010年由于血液短缺持續(xù)時間長、波及城市廣,引起了更加廣泛的關(guān)注。當前我國獻血率僅為0.84%,遠低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況且,隨著中國社會的老齡化,適合捐血的人群正在減少,而血液使用人群卻在增加。不過,即使在捐血率較高的美國,也難以保證充足的血液庫存。
相對于日常生活,戰(zhàn)場上的血液供應更加緊張。以美軍為例,在外作戰(zhàn)時,大部分捐血者來自美國本土,經(jīng)過血液采集、病原檢測、長途運輸,血液抵達前線已是三周之后。也就是說,海外美軍急救時用的血液大多已屬于不新鮮血液。因此,五角大樓下屬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撥款195萬美元給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Arteriocyte公司,支持他們就人造血液立項研究。2010年,該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首批O型陰性血樣本已送至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鑒定。
Arteriocyte公司采用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發(fā)的NANEX專利技術(shù),利用以往一直被當作廢棄物的臍帶和胎盤中的造血干細胞來大量制造血紅細胞,并讓它擁有萬能血型: O型Rh陰性。這種人工造血的速度比人體自身造血還要快,只需五個周期,也就是大約50天的時間,就可以讓一條臍帶變成20個單位的人造血液,大約相當于兩個正常人體所有血液的總和??陀^上來說,這種人工血液避免了儲存期過長和捐血者自身疾病等風險。但這種技術(shù)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干細胞分化為血細胞的過程中,可能分化為其他細胞甚至是癌細胞、腫瘤細胞,這就對技術(shù)把關(guān)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人工造血的成本依然過高,大約為每單位5000美元,而只有當每單位血液的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時,這種技術(shù)才能真正擁有應用價值—該公司預計一旦獲得生產(chǎn)許可,隨著生產(chǎn)規(guī)模的擴大,成本有望降到1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