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是目前高中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導致歷次考試失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筆者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語言表達能力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提高;高中生物學;語言表達能力
中國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0)4-021 -01
讓學生能“正確闡述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規(guī)律、原理和方法,用文字、圖解、圖、表格等不同的形式準確地描述或表達生物學基本事實和實驗結果”,應該成為中學生物教學的一個重點。
提高學生生物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主要有:
一、發(fā)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1)用標準、規(guī)范的普通話授課
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按照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加以組織、潤色,并且用準確、生動富于啟發(fā)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語言不規(guī)范、(如用方言授課) 表達不清,有可能起到誤導學生的作用。所以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語言素養(yǎng),即課堂教學必須用標準規(guī)范的語言授課。
(2)板書設計力求簡潔、嚴謹、有條理
板書有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考、強化記憶并體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知識體系的優(yōu)點。但現在由于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大部分教師的板書越來越少,甚至根本沒有板書,這樣容易出現學生對關鍵詞或字印象不深,導致語言表達失誤。如在作業(yè)或測試的卷面中,經??吹揭淮蟛糠謱W生把“光合作用”寫成“光和作用”;把“自養(yǎng)型”寫成 “自氧型”;把“類囊體”寫成 “內囊體”等等。若教師在授課時,能在板書上多下點功夫,進行“咬文嚼字”的訓練,效果就不同了。
另外,板書不能出現用符號代替文字、不恰當的簡縮化學式。筆者在聽一位教師的公開課時,其板書中,把“細胞”寫成“c” ;把“氨基酸”寫成“aa”;把“蛋白質”寫成“pro”等等,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及其書面的表達。
(3)運用生物學科的術語授課
生物學有自己的概念、理論系列,并通過它們所構成的理論體系揭示其客觀規(guī)律,如在授課時,經常用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和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專業(yè)術語,若不用這些專業(yè)術語,不僅不利于交流,往往會使語意不嚴密、表達不理想 。如:“呼吸作用”不能說成“呼吸”;“蒸騰作用”不能說成“蒸發(fā)作用”;“靜脈輸入”不能說成“打吊瓶”等等。所以教師必須運用生物學科的術語授課,這樣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4)用語要辯證,防止絕對化
生物的種類繁多,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多種多樣。在用語言表達時要考慮全面周密、唯物辯證,不能片面、形而上學地看問題。教材里常用的“一般”“主要”等詞有其特定的含義,并非可有可無,絕不可主觀地用“都是”“凡是”等詞取而代之。如講“DNA是遺傳物質”。這句話顯然是把話說得絕對了,不夠科學。應該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二、指導學生閱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量和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教材中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熟記教材可以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各種生物學專業(yè)術語,還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并且可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一些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規(guī)范性。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熟記教材時,可采用兩種措施,一是指導課前預習: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在課前把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以資料為工具,正確填充,對知識初步理解;二是課堂上指導學生對概念、特點、生理功能等閱讀,對一些重點的部分,要求原句、原話必須記住,如:“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還具有差異性” ;“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等等,這樣,只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熟記于心,才能在做題和分析問題時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此外,還可據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科普讀物,要有多渠道的知識來源,這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語言積累,也能提高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在課堂授課時,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滿堂灌、填鴨式)為新課標下的教學模式(對話式) ,采用對話交流的方式,師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共同討論未知,這樣,學生往往會踴躍發(fā)言,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甚至對不同的意見進行爭辯,在此過程中,學生互幫互學、相互促進,從思維到表達,都能得到鍛煉,使原本易混淆的知識變得清晰 ,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學生是在不斷地“聽”、“說”中,鞏固所學知識,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堂教學結束前,還可以由學生來回顧、歸納整堂課的內容,向全班同學闡述。在個別學生回答、復述、回顧小結之后,還要請有不同看法者提出意見,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得以鞏固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培養(yǎng)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文字表達能力
習題是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最主要工具,選擇題和判斷更正題提供了關于概念或原理正誤并存的表述,讓學生在選擇、判斷中學會科學準確的表述方法;填空題對規(guī)范書寫方式作用最大,具有較大開放性的問答題,更能反映較高層次學習結果,比較適合于檢測、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為學生表達生物學語言提供極好的訓練機會。學生是否真正準確理解了教材內容,通過答題就能看出,但事實上是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寫作業(yè),尤其是簡答題,只是看看,感覺會就行了,很少動筆,所以教師應及時督促檢查、批改每一位學生的作業(yè),并用適當的激勵性批語,給以鼓勵,培養(yǎng)他們對完成簡答題的興趣,增強每位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信心。
五、嚴格批閱平時試卷,讓學生體會準確表達的重要性
由于在平常各種考試中,不少教師為了讓自己所帶班級成績突出一些,閱卷時就比較松散,不能嚴格把關。這樣就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認為只要回答出意思就可以了。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答題習慣,從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樣也會造成平時教師無論多么強調表達能力的重要性都會被當作耳邊風的現象。所以可以通過試卷批閱讓學生體會準確表達的重要性,對表述有問題的堅決不給分。在講評中不要采用對答案的方式,而是要啟發(fā)學生去思考自己的表達不準確在那里,所扣的分數是否合理,只有讓他們確實心服口服,認識到了自己在表達上的疏漏,才能避免下次錯誤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