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樂學”與“活學”,即興趣與方法問題。其對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針對當前中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筆者試從“樂學”與“活學”的關系;實施營造“樂學”氛圍,為學生“活學”支招以及堅持“樂學”與“活學”相結合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與探討,以期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樂學 活學 培養(yǎng)技能 全面發(fā)展
南京外國語學校2009屆高中畢業(yè)生閔婕,為何能被美國最頂尖級的高等學府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14所名校競相錄取?其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去年6月6日晚上,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面對面》董倩專訪節(jié)目——《閔婕:優(yōu)秀女生之路》告訴人們,其成功就緣于家庭充滿民主、寬松、求知的氛圍和學校高度重視素質教育,并與閔婕甘于“樂學”和善于“活學”密不可分。
透過閔婕登陸海外求學的成功案例,筆者試談談對“樂學”與“活學”的思考與認識。
一、“樂學”與“活學”的關系
所謂“樂學”,就是指快樂地、主動地、興致勃勃地投入學習,把獲取知識、訓練技能當作一種“享受”或“樂趣”。閔婕自覺攻書和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樂學”精神?!盎顚W”則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靈活高效地自主學習。“活學”是通過“樂學”來不斷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經(jīng)過思考、比較與綜合分析,進而悟出學習的“訣竅”,找到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掌握了學習的規(guī)律和方法,并用于指導學習實踐。因而,“活學”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980年,劉少奇的女兒劉平平赴美國深造,僅用五年時間,便一舉獲取了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雙碩士及博士四個學位。劉平平在“士途”上一路過關斬將,大獲全勝,充分證明了“活學”的奇效。
“樂學”與“活學”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樂學”是“活學”的基礎,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技能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學得進、學得寬、學得深,積累就更豐富;“活學”是“樂學”的升華,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學得快、學得活、記得牢,成功就更有希望?!皹穼W”能使“活學”游刃有余,“活學”則促進“樂學”如虎添翼。若沒有“樂學”作基礎,“活學”就成了空中樓閣,無從談起;若沒有“活學”作指導,“樂學”將難以高效、持久地進行下去。因此,只有把“樂學”與“活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閔婕被美國眾多名校錄取,便是其把“樂學”與“活學”有機結合的一個成功范例,值得全國中小學生好好學習和借鑒。
二、“樂學”與“活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
根據(jù)筆者的觀察和了解,以及對周邊學校初中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學生真正“樂學”的比例為23.8%,而通曉“活學”的更是鳳毛麟角。毋庸諱言,“樂學”不足,“活學”欠缺的現(xiàn)象,在西部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中還普遍存在??梢?,“樂學”與“活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若不改變這種現(xiàn)狀,勢必阻礙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進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乃至民族素質的提高,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教育部門應當迅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條件,讓學生不僅愛“樂學”,而且能在求知中“活學”活用,真正把“樂學”與“活學”完美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針對上述現(xiàn)狀,可在教學中實施以下對策:
(一)營造“樂學”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诱J為“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營造“樂學”氛圍,“讓學生在他們喜歡的環(huán)境中有效地進行學習,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讓學生感受學習是一種幸福,發(fā)展是一種快樂。引導學生愉快學習,幫助他們形成發(fā)自內心的學習熱情和現(xiàn)代的學習方式,產生對學習對發(fā)展的一種追求與向往,對知識對真理的一種渴求與執(zhí)著”,逐步達到“樂學”的最高境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職責。那么,應當如何營造“樂學”的氛圍呢?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師生共同探求知識的“樂學”環(huán)境。教師應“微笑”服務,關愛學生,態(tài)度熱情、親切,使人如沐浴春風,不給學生帶來任何心理壓力。愉悅的學習心境有利于激發(fā)自尊心,培養(yǎng)自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營造開放的“樂學”環(huán)境。布置教室的圖畫文字,要富有學科特點,知識性與藝術性結合。張貼一些師生的照片,讓學生置身在知識的氛圍中,又能帶來家庭般溫馨,促使學生樂于進教室,主動學習知識。
2.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引導、激勵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營造濃厚的課堂求知氛圍。根據(jù)學科特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科學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教學思路。既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又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組織學生共同探究疑難、重點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我求知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開發(fā)和應用交互式學習軟件,使教學形象生動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3.以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和文體活動,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多種興趣,實現(xiàn)更廣泛的、全面的“樂學”。如參加聲樂、舞蹈、鋼琴、書畫、乒乓球、羽毛球、藍排球等科的學習和各種文藝社團活動,可緩和緊張的知識學習氣氛,使大腦得到休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樂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精神與獨立生活能力。
(二)為學生“活學”支招,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眾所周知,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如果學生能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去靈活自主地學習,學習效率就高,而且學得輕松,思維變得靈活流暢,并能很好地駕馭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各科教師應當千方百計為學生“活學”支招,促進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和發(fā)展進步。
1.堅持多思,注重理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因此,教師應當循循善誘,教育學生明確: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駕馭大腦更重要。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最多也沒用,而且不可能學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突破。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遇到問題不要急于問人,應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求正確答案。注意不斷總結學習的規(guī)律和方法,并運用到求知實踐中去,進一步提高思考能力與學習效率。
2.注意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教師應引導學生站在整個學科系統(tǒng)的高度上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jīng)常進行知識的分類比較和歸納總結。尋找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掌握新知識。注意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在融會貫通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并內化上升為學習技能。
3.加強合作、探究學習。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主張學生在獨立探求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探究。這樣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識。當然,知識的掌握也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所以,學生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而且要積極跟同學進行深入而廣泛地討論,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協(xié)作,共同探究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和凝聚團隊精神。
(三)堅持“樂學”與“活學”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當前,世界教育觀念變革的主題是:高度關注人的發(fā)展。只有堅持把“樂學”與“活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激發(fā)學生“樂學”的情趣,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勤于動手,樂于探究,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其終生受益。
實踐證明,學生“樂學”了,探求知識就更專注投入,學習成績提高就更快,積累就更豐富;學生懂“活學”了,思路就更開闊,思維就更敏捷,學習效率就更高。若能把二者結合起來,學習將變得更輕松而易如反掌。重要的并非是結果(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把“樂學”與“活學”相結合的求知過程。因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激發(fā)了潛能和上進心,而且形成了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技能與能拼善搏、勇于挑戰(zhàn)的鮮明個性。在求學中,南京外國語學校給閔婕提供了一個遠離題海戰(zhàn)術而充分發(fā)展個性的廣闊空間,使她脫穎而出,實現(xiàn)了跨越式的發(fā)展:從參加校內的社團活動到代表學校出訪新西蘭四國五校會議,參加美國常青藤模擬聯(lián)合國代表大會;從當班長到策劃第一屆南京市中學生校際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并擔任大會秘書長;從高二寒假作出出國留學決定到一個月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攻克了SAT(美國大學的新生入學考試標準)和托福考試的綠卡,以及精心準備的10個版本的向美國20多所名校求學的申請;從南京外國語學校的高中生到具備領袖潛質的被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杜克大學等14所世界名校青睞并錄取的留學生……這些事例,無不印證了閔婕把“樂學”與“活學”有機結合所取得的驕人成績,凸顯了她要“做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未來領袖的鮮明個性。
當今世界,科技發(fā)展迅猛,綜合國力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各國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中國也不例外,既要參與國際競爭又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勢在必行。因此,作為當代教師,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肩負使命,擔當起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任;立足崗位,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千方百計為學生營造“樂學”氛圍,為其“活學”指點迷津,并一如既往地教育引導學生堅持把“樂學”與“活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培養(yǎng)像閔婕那樣茁壯成長、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使他們成為影響和改變世界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平泳佳,秦蘆浩.“快樂教育”的藝術[J].上海教育,2009,(4):31.
[2]李文燕.美國中學“樂學”氛圍的營造[OL].20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