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十分頻繁,加上視聽手段的現(xiàn)代化,錄音設備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語言信息要比文字信息多而迅速。中外的有關調(diào)查和觀察不約而同地發(fā)現(xiàn):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情況“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只占9%,也就是說,聽和說共占了75%,而讀寫只占25%??梢?,聽說在人們?nèi)粘I钪械闹匾浴_@就需要人們具備良好的聽說習慣和較強的聽說能力,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本文就小學語文“參與式視聽說”教學模式做了相關探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視聽說教學 教學模式
一、“參與式視聽說”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從目前的語文教學狀況來看,要實施聽說教學面臨的是一種喜憂參半的局面,新課標對學生的聽說能力作了明確的要求,可以說,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已逐漸受到重視,有了客觀憑借??傻搅苏嬲牟僮麟A段,聽說教學在課堂上難以落實,主要原因:一是受“君子敏于行、吶于言等傳統(tǒng)觀念和東方人穩(wěn)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響,養(yǎng)成了學生不太喜歡在課堂上主動發(fā)言的習慣,且年級越高,越是“金口難開”;二是課程標準本身在聽說方面要求較為含糊,使中小學聽說教學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三是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語文考試目前只有筆試沒有口試,聽說教學自然難以受到教師、家長、學生重視了。
二、“參與式視聽說”模式的內(nèi)涵
“參與式視聽說”是一門語言技能課,包括視、聽、說三個方面?!耙暋笔峭ㄟ^視覺器官接受視覺圖像,如表情、態(tài)度、動作、色彩等;“聽”是通過聽覺器官獲取對話、音響等;“說”則是把看到的、聽到的信息通過大腦的處理、轉(zhuǎn)換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三者的關系從認知的角度來說,“視、聽”是信息的輸入,“說”是信息的輸出;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視”是手段,看懂、聽懂、會說是目的。利用先進的聽音設備,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聽、說、對話、表演、演講等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扭轉(zhuǎn)以前存在的“你說我聽”的教學現(xiàn)狀。
三、“參與式視聽說”模式的特征
1.搭建寬松和諧的學習空間,凸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參與式視聽說”模式旨在給孩子們提供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生活空間,讓他們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游戲,充分地張開自我情感、思維、想像的翅膀,慢慢去感受人類文化精神的熏染,逐漸打開自己的心智之門,在學會自己去認識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理解世界的同時,擁有健康、充實的自我。
2.重視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反映豐富的生活性
生活中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想象力,易于學生消化學習內(nèi)容,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枯燥乏味引起的厭學情緒。年級越低,就應該越注意聽說內(nèi)容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的體驗中學會學習。
3.教學方法的民主化,體現(xiàn)多極互動性
“參與式視聽說”模式改變過去那種注重語言知識授受的教學方式和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克服學生膽怯心理,形成一種平等互動的課堂氛圍。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選擇者、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更是課程潛能意義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以及行動研究者,并以這樣的身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樹立學生主體觀。“參與式視聽說”模式摒棄那種“我講你聽”的注入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與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共同參與,共同討論,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
四、小學語文“參與式視聽說”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素養(yǎng)
語文教學改革的前提是必須拋棄不合乎時代發(fā)展的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一些教師不熱衷于設計有系統(tǒng)的聽說教學活動,而進一步把全副精力放在設計讀寫教學活動上。他們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具備語言環(huán)境外,還必須經(jīng)過有系統(tǒng)的培訓過程。另外,構(gòu)建“參與式視聽說”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首先必須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聽說教學需要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雙方敞開胸懷,彼此接納,無拘無束地互動交流,尊重學生的表達形式,激勵學生多聽,多說,多想,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欲望,才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gòu)和自主發(fā)展。
2.聽說資源的建設
聽說教學資源相對來說是很豐富的,但它不比讀寫教材隨時可以到書店買到,所以說,建設豐富的聽說教學資源是實施“參與式視聽說”的關鍵,既要有“聽說”的書本教材,也要有配套的錄音帶、錄像帶、光盤等音像教材。書本教材提供所說的序列,聽說訓練的要領,練習題等,音像教材則提供聽說訓練的素材。聽說訓練的內(nèi)容應充分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lián),并讓學生通過練習,形成遷移能力以應對生活。
3.聽說教學中有聲設備的重技術傾向
在“參與式視聽說”中視聽技術的運用,一改傳統(tǒng)“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它帶來的是手段的突破,但手段不是目的。“參與式視聽說”教學中視聽技術的運用僅僅是聽說教學手段的一部份,學生聽說能力的形成不取決于機器和技術的手段,而是取決于平時扎扎實實的聽說訓練,因此,有效地使用有聲設備的視聽教材成為“參與式視聽說”教學模式中的操作要領。
五、小學語文“參與式視聽說”教學模式實例
案例:小學一年級二期的一堂“參與式視聽說”課:《我的家》
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觀看由下列內(nèi)容制作的動畫課件:
小毛蟲的搖籃是樹葉,住在花瓣上的是蝴蝶。愛唱歌的鳥兒有一個舒適的窩,勤勞的蜜蜂住著漂亮的大宿舍。藍色的小河里游著魚和蝦。綠色的原野有著蜻蜓的家。可憐的風沒有家,東跑西跑,找不到地方歇一下。飄流的云,也沒有家,在高高的空中飄蕩。我呀,有個幸福的家。家中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看后思考:()的家在()。誰沒有家?你還能說出文中沒說的其他動物的家嗎?
在小組討論交流后,繼續(xù)播放錄象:2004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臺灣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演唱的歌《讓愛住我家》。學生跟著歌曲和唱,沉浸在別人的幸福中,進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家。由一些同學通過事先用攝像機或DV攝下自己的家,再在課堂上向同學們介紹“我的家”,引發(fā)其他同學的感悟評議。
參考文獻:
[1]黎麗.透視語文本質(zhì) 把握課程標準——小學低年段實施“聽說起步,閱讀識字”教學模式的探索.教育導刊,2003,(11).
[2]肖雪如.小學語文教學應狠抓聽說讀寫訓練.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韋志成,韋敏.語文教育心理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