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化學實驗課教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一種重要形式,只有充分開發(fā)化學實驗課教學資源的潛在優(yōu)勢,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實驗教學中現有和潛在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 實驗教學 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能力
化學實驗課教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一種重要形式,由于這種形式能更好地和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的心理特征相吻合,所以只有充分開發(fā)化學實驗課教學資源的潛在優(yōu)勢,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要實現這一目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突出特色,趣味為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趣味性是化學實驗的一大特色,這對于初中生化學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講究教學藝術,一方面將化學知識藝術地展現出來,使之充滿魅力,能深深吸引學生;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講究教學手段,能將傳授和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而實驗課將這兩個方面可以很好地兼顧。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以實驗課為載體,將化學實驗中現有的和潛在的像容器形狀、聲音、發(fā)光、顏色乃至動畫等趣味性教學資源開發(fā)出來,使學生在驚嘆、好奇中產生愉快的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在學習中學生心中就會自然地產生一系列疑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我能做出來嗎?這個實驗有危險嗎?”再將他們渴求知識的欲望調動起來以后,知識的傳授就水到渠成了。
根據初中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實驗課應多以分組實驗為主,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克服膽怯心理,允許他們出錯,讓他們在手忙腳亂,顛三倒四的錯誤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印象更深,效果更好,教師所做的則是安全防護和合理引導,啟發(fā)學生大膽實驗,幫助學生找到失敗的原因。
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實際和自身特點,多做一些有意義的課外實驗。例如,在講《緒言》課時可以安排學生將“清水變牛奶”、“紙花變色”等趣味性較強的實驗作為家庭作業(yè)自己進行,這樣不僅讓學生觀察到了意想不到、扣人心弦的實驗現象,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其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這些也一定會為他們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二、充分準備,精心組織,引導學生有序探究
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合理地將課本中的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新知識的探究者和發(fā)現者。例如,在講《金屬活動順序》時,可以增加金屬鈉和水反應的實驗,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金屬鈉在水中變成了一個閃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處游動,水溶液迅速變?yōu)榧t色的現象。針對學生的觀察提出問題情景并讓學生思考、討論:金屬鈉為什么要事先放在煤油中?金屬鈉為什么能用小刀切開?金屬鈉在水中為什么變成了一個閃亮的小球?燒杯中的水溶液為什么變?yōu)榧t色?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問題的討論,學生了解了鈉的性質、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狀態(tài)、鈉的保存以及鈉燃燒后的滅火方法等一系列問題。在學生有序探究的過程中,知識學習的容量和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
三、加強操作,重視過程,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也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質。在教學中我們注意到,以往的舊教材無論是學生實驗還是演示實驗,大都是驗證性的實驗,只需照本模仿,無需探索研究,如果哪個實驗沒有模仿成功就是失敗了。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先講理論知識,學生再按課本上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在實驗室里做一遍,最后檢查一下結果,實驗就完成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樣的實驗感到乏味,興趣索然,覺得實驗課就是去實驗室照著課本做一遍,也不用再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根本就得不到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新教材和新課標對實驗課的要求已經由驗證性實驗轉向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并進的局面,化學實驗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目前,由于升學的壓力,不少教師在主觀上對化學實驗并不重視,由于上課和復習的時間緊,為了搞好復習迎接中考,致使實驗課的時間不斷受到擠壓;另一方面,即使進行的學生實驗,實驗器材、方法和操作也都是由教師代勞,學生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就應該注意發(fā)揮實驗課的作用,尊重和重視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學生實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化學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并寫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如(1)哪些化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并從反應條件的難易程度、反應原料是否易得、反應速度的快慢、反應生成的氣體是否易于收集等因素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料。(2)根據選擇的原料,探究出哪些儀器能用,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儀器,設計組裝儀器的方法。(3)將自己的實驗方案拿到小組進行討論,不同方案的優(yōu)缺點在哪里,解釋原因并進行改進。(4)讓學生在實驗室以開放式的形式進行實際操作,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行選擇和組裝儀器,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行操作。(5)再不影響實驗安全的情況下不要過多限制,允許失敗,讓學生做好記錄。(6)實驗結束后認真總結和交流每位學生的實驗情況,分析成敗的原因并給予褒貶得體的評價。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經歷了“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分析探究→儀器選擇→制定方案→實驗操作→交流反思→歸納總結”的全過程,從實驗的準備到結束,學生一直處于思考狀態(tài):“用什么原料?選什么儀器?怎樣組裝?”等一系列問題,最后歸納并驗證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總之,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化學實驗,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到化學知識,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因此,重視化學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化學課學習效果,對化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