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文章的內(nèi)蘊來說,一篇作文成功的奧秘無外乎“情”、“理”二字?!扒椤焙汀袄怼笔俏恼碌膬纱髢?nèi)核。在寫作過程中,只有釋放出這兩大內(nèi)核的能量,文章的內(nèi)蘊才會更為豐富。
[關鍵詞] 文章 內(nèi)蘊 作文 情 理
從文章的內(nèi)蘊來說,一篇作文成功的奧秘在哪里呢?簡言之,無外乎“情”、“理”二字。仔細研究一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不難發(fā)現(xiàn),有許多要求都是植根于對考生文章的“情”和“理”的考查。應該說,“情”和“理”是文章的兩大內(nèi)核。或者言“情”,以情感人;或者寓“理”,以理服人。在寫作過程中,只有釋放出這兩大內(nèi)核的能量,文章的內(nèi)蘊才會更為豐富,才會贏得閱卷老師的認可。
一、如何言“情”
1.敘事求“真”訴真情
感情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之中,感情“真”,首先要事情“真”。而這一“真”字,我們絕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就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或所見所聞的事實,還應包括作者的閱讀所得,甚至于建立在現(xiàn)有思維水平上的所思所想。因為作為一個高中生,閱歷還相對膚淺,如果一味地只求記寫圍繞自己的事實,勢必只能顯現(xiàn)出材料的匱乏,更多的是讓作者活在幼稚的記憶中,或者發(fā)一些無病呻吟的感慨。更有甚者,再沒有嫻熟的文字駕馭功底,文章自然就會索然無味了。因此,考生在平時要多讀多思,積累起豐富素材。如果要寫自己的圈子以外的人或事,就要盡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化身所寫人物或融身所述事情之中,在一種心與心的交流中,將真情宣泄出來。
2.繪聲繪色方有情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情景交融”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寫作技法。而這里所說的“繪聲繪色”也便是提倡學生要善于進行景物描寫,以此來烘托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情與景伴生,既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也會使感情的流露更加自然而含蓄。景物描寫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要圍繞中心景物構造“畫圖”,一是要符合人物情感選擇景物。實現(xiàn)文中寫景的藝術美與和諧美的統(tǒng)一,再注意筆法細膩流暢,狀物有聲有色,文章也便意味無窮了。
3.斐然文采自蘊情
毋庸置疑,一篇文章要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當然,文采不一定非要文言辭華麗,在質樸中流露深摯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一樣會收到好的效果。這就說明,語言風格的不同,絕不影響文采的表達,關鍵的是我們?nèi)绾我晕牟蓙韮A訴情,以文采來感染人。文采的獲得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只有有了豐富的語言底蘊,再對其進行組合、加工、潤色,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才會浮現(xiàn)出來。
文采的體現(xiàn)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選詞生動。根據(jù)語言整體風格的需要,盡可能選用生動可感的動詞、貼切的形容詞、合律的疊音詞以及意蘊得體的成語等。文章有了豐富的詞語做基礎,也就會情文并茂,極富美感了;其二,句式靈活。立足平時,多注意對各種句式(常見句式包括:①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動句和被動句;④長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變式句)的了解,在具體語境中考慮到每一種句式的語氣情調,合理運用,自然就會使文意富有流動美,情感表達也更為充分;其三,善用修辭。文章波瀾不驚,是難有成效的,這就需要各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只要運用的恰如其分,靈活多樣,就會使文章的語言文采飛揚,情真意切。一般地,一定要注意排比、比喻、比襯、比擬、設問、反問等手法的得體運用。
二、如何寓“理”
1.博思深索謀新意
所謂“博”,也就是于常事中見出別人看不出的事理,即別人只看到人所共知的,自己卻看到其他角度的;所謂“深”,也就是于常事中見出別人看不出的深度,即別人只看到表面,自己卻看到實質。在構思中,通過博思深索,也就會對話題認識得深刻了、透徹了。在此基礎上,排開別人“常式思維”之所得,自己看出或確立蘊涵在“正?!敝獾囊馑?,文章說理也就會富有新意。
當我們圍繞話題進行構思時,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也就不致淺陋。當然,也要避免一味“求新”而偏離題意,甚至流于怪謬,否則就會弄巧成拙,那也就得不償失。
2.對寫假設求透辟
“對寫”就是在一種比襯的作用下,正反結合進行論證,使說理更為透徹;而假設性推理,就是以現(xiàn)實為依據(jù),假定沒有按事實所發(fā)生的那樣進行,又會是怎樣一種結果。其實,作為事實材料的有益補充,無論是“對寫”法,還是假設性推理,都能保證文章含量的豐富,增加文章的寬度和深度,是說理性文章的一劑良方。一般地,“對寫”法一定要注意所用事例的相對性,而假設性推理則要注意運用“試想”、“假如”、“如果”之類的標志性詞語。
3.點面結合拓容量
一篇文章中,只選用兩三個材料,沒有主次地一一鋪開,勢必給人一種羅列論據(jù)的嫌疑。因此,在行文中,一定要注重“點”與“面”的巧妙結合?!包c”上詳細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作“點”的要避免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擴充論據(jù)的容量,濃縮文章篇幅。對于“面”上的一系列材料最好以排比句式來表達,這樣就可以在符合人們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曉喻道理了。
作為文章的內(nèi)核,“情”與“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忌浞终J識到兩者密不可分的關系,最好使“情”、“理”完美交織,做到寓情于理。這樣,一篇文章的內(nèi)蘊也就更顯豐腴了,其可讀性也便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