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步走”教學法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一套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完全不同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新模式。其運作的每個基本單元都包括學生課前設計研究方案、課中陳述討論答辯、課后完成論文寫作三個步驟,因此將其命名為“三步走”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相比,“三步走”教學法具有明顯的特色,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模式;研究生課程;“三步走”教學法
一、“三步走”教學法簡介
“三步走”教學法是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嘗試的一套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完全不同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新模式?!叭阶摺苯虒W法的核心目標是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三步走”教學法的設計理念是把課題研究的規(guī)律和程序與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研究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把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與師生互動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有效地學習一門課程,還能深入地鉆研一個課題,在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的雙重體驗中,提前獲得畢業(yè)論文寫作中選題、開題、陳述、答辯、寫作等環(huán)節(jié)的鍛煉。其運作的每個基本單元都包括學生課前設計研究方案、課中陳述討論答辯、課后完成論文寫作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步驟,因此將其命名為“三步走”教學法。
二、“三步走”教學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教學大綱
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提出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師在大綱中指定該課程的主要
參考文獻,對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和研究任務提出明確要求。
(二)導論和專題
整個課程分為導論和專題兩部分。導論部分由教師主講。教師在導論部分主要講述教學大綱的整體設計,介紹本門課程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論,并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研究過程介紹給學生。專題部分采用“三步走”教學法,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發(fā)揮作用。一般情況下,導論部分安排在第一次課一次完成,其余部分都采用“三步走”教學法。
(三)選題與排序
教師在教學大綱的各個專題中列出若干可供選擇的研究方向,每個研究生從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教師給定的范圍內(nèi)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原則上每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能重復,如果出現(xiàn)研究方向重復現(xiàn)象,由教師協(xié)調(diào)相關學生協(xié)商解決。每個學生選定了研究方向之后,教師就可以為每個學生排出一個序號。選題和排序的工作也要在第一次課上完成,之后就可以按照這個排好的順序來組織剩下的專題部分的“三步走”教學。
(四)“三步走”教學法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課前設計研究方案。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課前的業(yè)余時間完成一套研究方案的設計,包括研究大綱、內(nèi)容簡介、
參考文獻等。
第二步是課中陳述、答辯和討論。每次課組織一個學生的開題陳述、答辯和討論。首先,當值學生作為報告人做主題陳述,介紹自己的研究方案和研究進展。其次,在教師的組織下其他學生針對報告人的研究方案提出問題,當值學生作為報告人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教師對當值學生的陳述和答辯以及課堂討論進行總結,對當值學生開展下一步研究提出指導意見。每次課堂活動安排一個學生做好記錄工作。
第三步是課后完成論文寫作。研究生根據(jù)課堂討論和老師的總結,利用課余時間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寫成研究論文的初稿,教師審閱并提出修改意見,最后經(jīng)教師把關,學生自主完成論文定稿。
(五)“三步走”教學法的考核方法
“三步走”教學法的考核貫穿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研究的全過程。具體來說包括三個部分:第一,課前部分,占20%,以課前設計的研究方案的定稿為主要依據(jù)。第二,課中部分,占40%。其中30%以當值學生的陳述和答辯的表現(xiàn)為依據(jù),另外10%以每個學生整個學期在課堂活動中提出問題的表現(xiàn)為依據(jù)。第三,課后部分,占40%,以學生最后提交的論文為主要依據(jù)。一般情況下,期末不再另外組織考試。
三、“三步走”教學法的特色與效果
(一)“三步走”教學法的特色
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或以講授為主間有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相比,“三步走”教學法具有明顯的特色:
1.雙向互動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記為主要模式,間有課堂討論,整體上表現(xiàn)為單向的知識傳播。“三步走”教學法以教師指導之下的學生課前研究設計、課堂陳述答辯討論和課余論文寫作為主線,在知識傳播上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研究生主要扮演聽眾,偶爾成為發(fā)言者;在“三步走”教學法的實踐中,每個研究生需要分別扮演研究者、報告人、答辯者、提問者、記錄員五種角色。
2.動態(tài)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不確定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一個靜態(tài)的系統(tǒng),教師的講稿是可預知的事先確定的的常量,教學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藝術以及教師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叭阶摺苯虒W法呈現(xiàn)為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教學實踐之中,既有可預知的常量,也要結構性的不可預知的變量。例如,教師可以基本了解和掌控當值學生課前準備的情況,這個可以看作一個常量,但是,在課堂的陳述、答辯和討論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之中始終存在的結構性變量??深A知的常量與不可預知的變量的相互作用,使“三步走”教學法的實施從整體上呈現(xiàn)為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
3.以培養(yǎng)科研能力為中心任務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三步走”教學法以科研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課程教學為主,輔之以科研能力的訓練?!叭阶摺苯虒W法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目標,輔之以課程教學。在“三步走”教學法的實踐中,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寫作能力等都是圍繞科研能力這個中心目標而展開的,它們是科研能力的具體化。教師教學的著力點不是一般的知識和信息的傳播,而是更深層次的研究方法的傳授和訓練。
(二)“三步走”教學法的效果
“三步走”教學法的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學生普遍反映在這一新模式下學習和研究活動變得主動、靈活、深入。實行“三步走”教學法,研究生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研究生由于有了較多的學習、研究自主權,學習和研究變得更有主動性、積極性。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閱讀面也比較寬廣。通過課堂討論,可以使不同的學術觀點相互碰撞、切磋、交流和補充。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專題的學習、研究,都是一次研究能力的訓練,都必須認真對待。同時,他們的講課水平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可謂一舉多得。
“三步走”教學方法是對傳統(tǒng)的研究生教學模式的一個挑戰(zhàn)。這一改革,之所以能夠在實踐中取得明顯的效果,主要在于:它符合高等學校教學的規(guī)律,符合現(xiàn)代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趨向,符合現(xiàn)代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四、“三步走”教學法的適用條件
“三步走”教學法的適用要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現(xiàn)代通信條件?!叭阶摺苯虒W法的順利實施需要師生之間頻繁的適時溝通,現(xiàn)代移動和網(wǎng)絡通信技術環(huán)境為此提供了基礎性的便利條件,“三步走”教學法也正是利用現(xiàn)代移動和網(wǎng)絡通信技術環(huán)境而設計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新模式。第二,課程性質的限制。“三步走”教學法更適合應用在研究生的專業(yè)選修課程。以筆者開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專題研究”課程為例,該課程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選修課。而且,大學生在本??齐A段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公共的思政課程中,已經(jīng)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和實踐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第三,班級規(guī)模的限制?!叭阶摺苯虒W法更適合20人以內(nèi)的小班授課。學生人數(shù)和授課次數(shù)的比例不大于2:1,才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當一次課堂教學的主角。如果是大班授課,學生人數(shù)太多,課時有限,教師也窮于應付,“三步走”教學法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責任編輯:周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