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學期制改革目的不在改制本身,學期制度的改變,更是教學制度的變化,其實質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和中國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為順應社會需求,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做出的努力之一。學期變革意承前啟后,適度推行;要圍繞學分制的實施進行;學期安排要有充分的靈活性。
關鍵詞:學分制;學期改革;思考
學期制變革已經(jīng)成為近年來高校制度變遷中的一個動向,越來越多的高校參與進來。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也紛紛實行三學期制,浙江大學的學生分春、夏、秋、冬四學期上課。本文嘗試從推行學期改革的根本目的,學期改革的原則與依據(jù)、推行學期改革應該注意的問題等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高校完善學分制,推行學期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一、多學期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與學效率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教育時期。這一時期也是高等教育調整、鞏固、提高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持續(xù)的擴招使各高校在教學方面面臨諸多壓力和困難,其中,由于教學資源的有限和教學改革的滯后等原因所形成的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習節(jié)奏慢,缺乏自主性等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為緩解的教學壓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急需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許多高校開始嘗試學期改革,旨在通過拓展教學安排的空間,一定程度上精簡課時,進一步豐富并有效配置教學資源,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增大師生對教學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來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質量。學期改革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同時也為解決學分制實施過程中課程總量不足,選課次數(shù)太少的難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期改革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師的教學,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多學期制改革目的不在改制本身。從表面上看,學期制度的調整,是教學時間與教學周期的調整。實際上學期制變革勢必會影響到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制訂、師資儲備及其他學校資源的利用,反映出高校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也是高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體現(xiàn)。所以,學期制度的改變,更是教學制度的變化,其實質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和中國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為順應社會需求,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做出的努力之一。所以,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明確學期制變革的目的和意義,也要清楚地認識這項變革可能帶來挑戰(zhàn)。其實,學期制變革仍然是手段。課程教學效率、質量的提高才是其核心目標。實行多學期制后,如何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是決定改革能否成功的首要問題。對于實行三學期制的高校來說,短學期的出現(xiàn),長學期的縮短,意味著教學課時的壓縮。一方面教學內容要少而精,教師要把最核心的內容提煉出來;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能力這些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這是對教師和學生雙方提出的挑戰(zhàn)。另外,是否所有課程都適合于短學期開,是很值得研究的。比如四學期制,教學安排必須緊湊,教學內容相應減少,學習進度要加快,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減少,這就對教、學雙方都形成了較大的壓力,教學方式與學習方法都要改變。所以,從根本上說,學期制變革的目的,應是通過以學分制為核心的教學管理制度的重構,促進教師教學內容、方式的改革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二、多學期改革的原則及依據(jù)
學期制變革的依據(jù),總的來說,要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有利于高校的長遠發(fā)展。從這些要求出發(fā),學期制變與不變應依據(jù)這些原則。
(一)學期制變革要注意承前啟后,適度推行
目前已經(jīng)實行多學期制的高校多數(shù)是在漸進試行。比如在原來兩學期制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短學期。而實行四學期制的高校,一般也是在原來三學期制基礎上再加一個。實行兩長一短學期制的學校,學期安排多帶有長學期制的痕跡。實行四學期制的學校,相當多的課程設置與安排是跨學期或跨“學習小節(jié)”的。這是因為,原來的長學期看起來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管理體制特別是學分制的推行,但是它仍有一定的優(yōu)勢和強大的慣性,人們對長學期具有某種程度的心理依賴,多年來的各種教育資源的配置都是按照長學期制運行的,調整應是漸進的,不宜幅度過大。
(二)學期制變革要圍繞學分制的實施進行
實施學分制的教序管理有三種類型,即學年學時制、學年學分制、學分制。上述三種教學管理制度,對多學期制的依賴程度與需求強度是依次遞增的。學期制度的安排,要根據(jù)本校的學分制實施狀況適時安排。
(三)學期安排要有充分的靈活性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提高課程效率也是如此。多學期制的實行,要求精煉講授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但不是所有的課程都能做到。對于高等數(shù)學等自然科學類課程,語言文學類的英語、漢語文等基礎類課程,需要安排足夠的學分和較大跨度的學習時間。大學課程紛繁復雜,對學習時間的跨度要求和學分安排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學期設置要有相應的靈活性。就高等教育整體而言,學期制度不僅是現(xiàn)在,而且到將來任何時期,都將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征。高等教育將逐漸實現(xiàn)從管理本位到學生本位的轉換,這就意味教學管理制度將逐步實現(xiàn)相應轉變。這種教育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從這一點出發(fā),“混合學期制”將成為我國高校學期制度的安排之一。所謂“混合學期制”,是指一方面學期的設置具有多學期的特征,另一方面長、短學期又可以實現(xiàn)有條件轉換。這種學期制不僅適應學分制配套改革的要求,也適應多輪次選課、滾動式開課和滿足重修的需要,特別是適應多種學分課程安排要求。
三、推行多學期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學期改革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同時也為解決學分制實施過程中課程總量不足、選課次數(shù)少的難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期改革除了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外,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高校教師。實行多學期后,教師就有可能在一個學期內完成以前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從而集中精力搞科研工作,也可外出交流訪問。教師根據(jù)在外獲取的前沿學科信息,開出一些短期課程,拓寬學生的視野學期改革,真正改的是教與學的效率,不僅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師的教學,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科學化。
當然,學期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面臨觀念轉變、課程安排、學生管理、假期服務等方面壓力,譬如,教室、實驗室的使用頻率和強度加大,學校管理層面的工作量增加,與學期制改革相配套的措施(比如學分制、選修課制、教學計劃)需要大幅度調整,短學期的收費問題。有人也擔心,學期縮短,教學任務會不會因此“縮水”,學生是否會學業(yè)負擔過重等等。妥善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學校具備一定的實力。因此學期制沒有絕對好壞之分,改與不改應從本校、本學科的實際出發(fā)。否則,不注重實際效果的改革形同虛設。
參考文獻
[1]廖小明,李明芳.以“2+1”學期改革為契機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能[J]. 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2]王曉麗.關于學期改革的探索[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2).
[3]趙秀紅.學期改革觸動高校改革神經(jīng)[N].中國教育報,2004-06-15(5).
[4]王明華.高校多學期改革須穩(wěn)步試行[N].中國教育報,2004-02-26(5).
[責任編輯:王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