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繳個人所得稅的根本目標在于借助稅收杠桿調節(jié)貧富,其首要環(huán)節(jié)是起征點的合理設定。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在多少才算合適?記者查閱了一些數(shù)據(jù),得知,二十五年前,社會平均月工資是60元左右,而當時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800元,起征點高出平均工資的13倍多。也就是窮人不必繳稅,只征收那些特高收入的富人的稅。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人們的收入已經(jīng)漲了幾十倍。據(jù)記者了解,2009年城鎮(zhèn)職工月平均工資約為2000元左右,如果同樣按照13倍計算,個稅起征點就應該是在26000元。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起征點是2000元。征繳個稅的對象,顯然已由原先的高收入群體,降格為普通的工薪階層。這與個稅法的法理邏輯并不相符,2000元起征點未免太低。
“我每個月要交一千多塊錢的個人所得稅,一年至少白干一個月,你說這稅高不高?”曾慶紅是一家證券資訊公司的編輯,單身,和另外三個同事住在單位租的兩室一廳里。對于如此之高的個人所得稅,她一直心存不滿。
如果曾慶紅知道吳曉雷的情況,想必心里就會平衡很多。吳曉雷,某大賣場部門主管,月薪1萬元整,上繳的個人所得稅比曾慶紅低幾十塊錢。但不同的是,吳曉雷還養(yǎng)兒養(yǎng)妻。這就是目前中國個稅征收的現(xiàn)狀:無論你是12萬元的單身貴族,還是要養(yǎng)活全家老小的頂梁柱,個稅繳納比例都一樣。
記者采訪吳曉雷的時候,他正準備搬家,搬離租住了三年之久的一室一廳。原因是,房東要漲租金,每月1600元的租金原本就很吃力,如今有了孩子,花銷就更大了。新租的那間平房,租金每月只有500元,可以給他省出一筆不小的費用,只是,他上班在路上的時間延長了近一個小時。
看工資,兩人收入不相上下,但當被納入到以家庭為單位計算時,其中一個卻成了困難戶?!叭∠麄€人所得稅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但不太可能。那么,起征點是人均收入的十倍比較合適?!眱蓚€人不約而同地這樣認為?!叭绻锌赡埽詈檬且约彝ナ杖霝閱挝徽魇諅€人所得稅,不過可操作性比較差?!眳菚岳籽a充說。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上調個稅起征點一直是個熱點話題,許多代表、委員建議調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希望新的稅制能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把家庭成員數(shù)、家庭收入、支出情況都予以考慮。但是,財政部一位官員表示,綜合稅制改革的最大難度是,如何建立一個電子稽征平臺,這個平臺如何保證個人申報總收入的真實性,這一切都需要銀行甚至公安等部門的深入?yún)⑴c,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