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一:夫妻經(jīng)常為一些“今天是你做飯還是我掃地”之類的雞毛蒜皮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
父母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父母吵架時的神態(tài)、姿勢、語氣語調(diào)、用語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壞習慣二:你辛苦工作,勤儉持家,舍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可是對孩子卻很大方,也不叫孩子節(jié)省。
父母的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是不能體會到掙錢的辛苦的。
壞習慣三: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優(yōu)秀”,不斷地“優(yōu)秀”下去。
“優(yōu)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不斷迎合家長的期許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有些“優(yōu)秀”的孩子,是一顆炸彈!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yōu)秀”者。
壞習慣四:孩子為了某些小事跟別的小朋友吵架,你懲罰了孩子。幾天后,你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可是你想“父母的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不把自己的話收回。
父母犯了錯誤,拒不認錯,孩子也跟著學會了一錯到底。
壞習慣五:你和孩子排隊在超市等著付款,一位婦女插隊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隊去,但是她對你的話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門,與她理論,最后爭吵了起來。
父母的做法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教育,使孩子誤以為吵架、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沖突的好辦法。
壞習慣六:在家總是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nèi)”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
父母說一套,做一套,對于一個沒有形成適當?shù)牡赖赂械暮⒆樱斔L大后面對現(xiàn)代社會的種種挑戰(zhàn)、種種誘惑時,很難有定力守護好自己。
壞習慣七:孩子時常表現(xiàn)得不盡如父母所愿,父母就常說孩子沒出息。
預(yù)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jīng)]出息,完全失去斗志和學習興趣,最終實現(xiàn)你的預(yù)言!另一是你越說孩子沒出息,孩子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使孩子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壞習慣八:吃飯時,你當著孩子的面憤憤不平地告訴愛人:“小王升職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
父母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孩子就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
壞習慣九:兒子試圖拆開一只鬧鐘看個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準亂動!”
父母想讓孩子知道哪些該做、可做,哪些不該做,可是,簡單說“不”只能破壞親子關(guān)系,壓抑孩子的能動性。
壞習慣十: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要代為選擇,或者不聲不響地為孩子報了鋼琴班。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黑龍江 李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