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加入WTO,經濟的國際化程度逐步提高。保險市場已于2005年全面對外開放。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市場風險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體制改革,衍生金融工具的廣泛使用,壽險公司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日益多樣化,由于VaR模型具有可以綜合度量風險的特點,在我國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但是在實際中又會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風險衡量的正確率偏低。
一、VaR模型存在的問題
1.樣本數據問題
VaR模型是建立在大量的歷史數據基礎上的,而我國金融市場的數據庫不能滿足風險計量的數據要求,即數據信息量不夠、數據不具有代表性,數據不能及時獲得、反映不夠全面等等。這與我國金融發(fā)展的歷史和多年來形成的金融體制有關,因為沒有形成一個開放的金融市場環(huán)境,數據信息很封閉。運用數理統計方法計量分析都面臨著樣本數據問題。在利用模型進行分析和預測時要用足夠的歷史數據,對分析數據的檢驗同樣要求數據量,如對VaR模型有效性進行返回測試要求的數據期限更長。如果按照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的要求,采用99%的置信水平和10日持有期限,一次返回檢驗就需要三年的歷史數據,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許多股票都難以滿足要求。此外數據有效性也是一個重要問題,而且由于市場的發(fā)展不成熟,使一些數據不具有代表性。市場炒作,消息的引導等原因,使數據非正常變化較大,缺乏可信性。壽險產品具有長期性的特點,而壽險發(fā)展的時期又不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央行的普遍降息,壽險產品的增殖利率也多次下調,有的產品只有短短幾個月的生命期,新產品如分紅險,萬能險,投資連結險的大量涌現,各家公司積累的數據不多且可信度不大。并且,由于統計手段限制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使的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據分析水平處于參差不齊的狀況。
2.風險因子的確定問題
在VaR模型中,首要的一步是對組合中的資產進行風險的分解,從而確定所包含的風險因子,引入的風險因子的個數越多,計算的維數越大,計算越困難,也越精確。因此首先要在精確且完整的反映組合的風險與提高運算效率之間進行權衡。在我國目前的壽險公司中,還沒有公司建立VaR的風險管理體系,即使應用VaR較為完善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沒有建立其VaR風險管理體系,一旦壽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要用VaR進行風險衡量,就沒有適合我國實際的VaR模型可以利用,就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相當大的財力和人力去進行風險因子的確定。
3.模型問題
由于在計算VaR時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模型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使得VaR的可靠性難以把握。因此無論是監(jiān)管部門還是金融機構本身對不同的VaR模型進行評價和選擇都是比較困難的。目前在我國使用VaR來管理風險還是一個空白領域,不管是風險管理人員的識別能力還是硬件的機制配套都要從零開始,因此對模型的檢驗、評價和甄選都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其中,事后檢測在確認壽險公司所采用的模型是否妥當方面可以擔當重要的角色。事后檢測是指事前風險值和事后實際的損益相結合進行比較。如果經過多次,多期測量,事后的損益值小于事前風險值,則模型基本是可靠的。反之若事后的損益值大于事前風險值,則需要重新修訂模型。任何一種經不起事后檢測的風險度量模型都將被淘汰。
4.利率市場化
利率改革的滯后己經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瓶頸。利率不能由市場所決定,不僅造成了金融抑制,而且使金融資產的配置極為紊亂,存貸利率、長短利率倒掛的現象屢見不鮮,利率的非市場化,還導致了金融資產價格的非市場化,使價格變動的風險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政策風險,這使VaR模型功能難以有效發(fā)揮。利率決定的人為化.還使金融產品的定價無從下手,制約了金融產品和VaR模型的標準化及其推廣。利率改變的實質性推進,是深入發(fā)展中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前提條件。利率也是影響我國壽險公司的一個重要風險因子,特別是我國壽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使利率風險變的更加重要。如果利率的市場化功能不能正常發(fā)揮,將使VaR的應用效率大打折扣。
5.真正市場參與主體的塑造
中國金融市場投機行為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的主要參與主體都是管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國有機構.這些機構的代理人(經理人員和市場操作人員)的風險收益結構較為扭曲。因此,每一個初衷良好的金融產品最后都有可能扭曲成追逐風險的工具,這顯然不利于金融風險管理的實施與發(fā)展。也許,中國金融市場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真正的市場參與主體的塑造問理.
6.道德危機
利用VaR模型,各壽險公司可以控制自己公司面臨的風險,但可能會導致“道德危機”的問題,即為了降低風險資金的要求,人為減少VaR模型的風險暴露。同樣,壽險公司的各個部門有時為了追逐高利潤而不被高層機構察覺,就人為減少風險暴露。因為VaR模型的保密性,使監(jiān)管機構對于模型的檢驗十分困難,模型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可能無法發(fā)現和及時調整。
7.難以預測的業(yè)務增長狀況
我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但也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很難對業(yè)務的發(fā)展狀況做出準確預測。與保費收入增長緩慢的市場相比,我國保險市場正處于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每年不斷增長的保費收入將能夠滿足當年保險給付的資金需求和營運費用的支出需求,而以各種準備金形式存在的保險資金需要尋求更加安全的增值空間,以應對未來集中給付的高峰。一個不穩(wěn)定的市場產生的VaR信息將不能有效的反映公司面臨的風險。
二、VaR方法的完善與修正
應用VaR模型在實踐中有上述因素的影響,導致即使在置信區(qū)間內,偶發(fā)事件也會非常集中的發(fā)生,由此帶來的風險是致命的,極端情況的發(fā)生將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另外,VaR對交易頻繁,成交量大的金融產品風險測量比較準確,但對交易不活躍,成交量小的金融品種風險測度的準確性就差些。最后,我國金融證券市場受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市場的有效性不高。因此在應用此方法測量風險時,仍需結合其他一些定性定量方法,以保證測量風險更準確、更有效。這就需要對VaR方法做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正:
1.完善的數據庫體系
保險經營中的各類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經營的數理基礎,從相當程度上也可以說,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經營的保險資源。在具體運用風險價值方法時,我們不僅需要獲得各個風險的數據,也需要總的風險數據。
總的風險需要協方差距陣來整合,協方差距陣需要長期觀察統計才能得出。但目前我國無法得到該數據,可以用其他國家的數據然后根據中國的實際進行調整。保險經營依據這些保險資源從事保險展業(yè),通過展業(yè)擴充豐富這類資源以提高保險經營水平和展業(yè)范圍。而我國的壽險公司即使是一些大型公司也缺乏完善的數據庫.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利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和技術對數據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得出科學和可靠的結論.最后,壽險公司不僅要建立自己公司的數據庫,還要注意運用其它公司的數據和保險行業(yè)協會的數據,這對一些小型公司和開發(fā)新業(yè)務的公司尤為重要.
市場持續(xù)在變化,導致使用歷史資料所估算出的風險無法反映最新的市場狀況。這個缺點也是所有采用歷史資料方法所共有的缺點。解決的方法所起來簡單,就是定期更新模型。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設置專門的機構或部門來負責,需要人力和財務上的支持。
2.加強補充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
為了彌補VaR對非正常情況下風險衡量的不足,應當加強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的補充,還必須注意采用返回檢驗,來檢驗模型的有效性。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對未來的極端情況(往往是不利的情況)做出主觀上的想象,然后將金融機構或資產組合置于這一設想環(huán)境中來考察它的表現。只是壓力測試是針對市場中的一個或相關一組變量,如假定利率驟升100個點或股價暴跌20%,在短期內的變化進行假設分析,研究和衡量的是這組市場變量異常變化給投資組合帶來的風險。情景分析是從更廣泛的視野更長遠的時間范圍來考察金融機構或投資組合的風險問題。所謂返回檢驗即是將實際的數據輸入到VaR模型中去,然后比較該模型的預測值與顯示結果是否相同的過程,以此來檢驗VaR模型的有效性,并做出適當的模型修正。
除此以外,還需在管理和制度建設方面的進一步完善,改進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適合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完善的風險管理報告體系,通過這些,將進一步增強VaR的有效性、適用性,擴展其在壽險領域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皮埃特羅#8226;潘澤:用VaR度量市場風險[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
[2]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3]盧仿先 曾慶五:壽險精算數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4]魏巧芹:保險企業(yè)的風險管理[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5]林 源 林 霄:V aR方法及其在我國保險業(y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