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因素,然后分析我國農產品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受到了那些沖擊,之后提出我國如何應對沖擊。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 影響因素 沖擊 對策
一、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因素
1.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將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對外出口價格,降低國外農產品的進口價格,直接導致進口增加、出口減少。2005年7月,我國實行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的美元,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2009年7月,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18.58%。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包括升值預期和實際升值的影響,升值預期對農產品出口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實際升值對農產品出口則會產生實質的抑制作用,在兩種力量的共同影響下,據研究,人民幣升值在12個月內對農產品價格都有抑制作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徹底消除,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預期開始增強,對農產品出口的抑制作用會逐步顯現。
2.農產品資源化與資本化加劇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
國際市場利用農作物比如玉米和高粱加工燃料乙醇與生物柴油的規(guī)模日益增加,農產品資源化的趨勢開始呈現,使農產品價格與石油價格掛鉤,必將加劇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幅度,影響國際農產品貿易。與此同時,在美元匯率波動和投機資本的共同作用下,部分投資資金開始將大宗農產品作為保值增值或投機買賣的對象,農產品日益資本化,在投機資金的炒作下,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必將大起大落,嚴重影響農產品貿易。2008年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雖有眾多影響因素,但投資資金的炒作是一個重要因素,面對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迅速上漲,除個別國家加大農產品出口外,更多國家實施了限制農產品尤其是糧食出口的措施。
3.食品安全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壁壘
農產品是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合格農產品的進口會影響進口國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大量農產品進口則會沖擊進口國農產品市場,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因此,對農產品進口設定過高的技術標準和質量檢驗標準成為發(fā)達國際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保護國內農業(yè)生產者的重要手段。
二、我國農產品貿易受到的影響
1.國際市場價格優(yōu)勢降低
自金融危機以來,牛肉出口大國巴西貨幣貶值了30%,澳大利亞的澳元更是貶值了近40%,其他牛肉出口國貨幣也同樣貶幅很大,從2008年10月初起這些國家牛肉的出口價格近乎降了一倍。而此時人民幣依然堅挺,人民幣升值削弱了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yōu)勢。
2.農業(yè)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增加
與農產品價格下滑形成對比的是,農業(yè)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近兩年國際投機資本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大舉進軍原油、磷礦等基礎原料,國際原油價格從2007—2008年7月最高點的上漲速度達到104.6%,是2003—2007年平均上漲速度的3.8倍,導致化肥價格高位運行。由于農業(yè)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農民增收受到較大影響。2008年1—8月山東省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平均上漲19.8%,其中化肥漲價就使小麥、玉米每畝增支50多元,基本抵消了農資綜合直補的實惠。
3. 農產品出口國際壁壘加大
連續(xù)發(fā)生的“毒水餃”、“三鹿奶粉”、“問題雞蛋”等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對我國農產品加工行業(yè)帶來了陰影,主要進口國加大了檢驗檢測力度。出口產品檢驗指標增多、檢驗費用過高,企業(yè)產品達標困難,出口數量萎縮。如山東萊陽龍大集團,2008年1—10月份食品對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5%,木制品對歐盟出口下降30%,11月份之后基本無訂單。
三、中國農產品貿易應對沖擊的策略
1.加大對國際農產品需求信息的獲取與研究
當前外部環(huán)境何時能根本好轉尚難預料,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形勢依然嚴峻,而進口的態(tài)勢依然強勁,農產品貿易逆差在近兩年內可能將是一種常態(tài)。中國2009年的農產品逆差仍會持續(xù),但會明顯低于2008年的逆差額。近年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性漸強,全球農產品供求趨勢將發(fā)生變化,國家要加大對國際農產品需求信息的獲取與研究,用以指導農業(yè)產業(yè)政策制定,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進出口結構。
2.適度放緩人民幣升值的步伐
考慮到我國進出口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彈性較小、出口產品加工程度有所提升、出口種類集中度趨高、優(yōu)勢出口商品仍有很大議價空間等因素的作用,當前人民幣升值的實際影響程度可能更低一些。要掌握好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速度和方向,適度放緩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以抑制農產品逆差繼續(xù)擴大的局面。
3.開拓新市場
要擺脫傳統認識的束縛,改善農產品出口市場高度集中于亞洲國家的現狀,積極發(fā)展非洲、中東、拉美、南美洲等新興市場,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分散出口風險。只要確立以需求為導向進行有序生產,合理引導進出口,農產品貿易就有可能日趨平衡。
4.加大投資力度
考慮到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面臨阻礙,而投資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根本上改善產品競爭力,促進我國農產品逆差現狀的扭轉,所以應繼續(xù)加大對農業(yè)的投資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現狀,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化。
5.優(yōu)化農業(yè)市場
隨著我國收入水平和國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對優(yōu)質農產品需求快速增長將成為長期趨勢。持續(xù)優(yōu)化我國農業(yè)生產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和產品附加值將成為扭轉農產品貿易持續(xù)逆差局面的必然手段。
參考文獻:
[1]楊秀平,劉合光,彭超:我國農產品面對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變動態(tài)勢分析 [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03) .
[2]彭秋香:對金融危機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理性思考 [J]. 科技信息,2008,(35) .
[3]孔祥智,李圣軍: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 [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04) .
[4]羅蓉: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 [J] 商業(yè)時代,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