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言者與非本族語言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速,世界各民族已被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障礙??梢哉f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成為整個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其地位和作用日趨顯著,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把英語文化教學置于突出地位,著眼于對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滲透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陣地
1.挖掘教材,精心備課,適當導入
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資源,豐富的教材內(nèi)容直接體現(xiàn)著英語這門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教師不但要理解、挖掘教材里的文化內(nèi)容,還要精心備課,組織教學,適當?shù)貙胗⒚绹业奈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文化導入離不開中西文化的比較分析。教學中,教師可從英語詞匯入手,充分理解和挖掘單詞的多重意義,盡量體現(xiàn)其文化色彩的一面。如龍在中國文化中是高貴、神圣、偉大生命力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中國人常會自豪地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但在西方文化中,龍是“邪惡”的象征。因此,如果我們面對英語國家的人自稱是the descendents of dragon(龍的傳人)會引起對方的尷尬甚至是厭惡。在語言學習中我們不僅要看其字面含義,也要看其文化意義。如:sheep的意思是“綿羊”,英語里還指“膽小鬼”“蠢人”,而在漢語中綿羊隱指“性格溫順的人”。中西方對顏色的聯(lián)想意義也有所不同。如白色在英語中指“純潔”,在漢語中除了“純潔”的意思外,還象征“死亡”。
從日常交際行為看中西文化的不同。如:
—A: Your coat is very beautiful.
—B: Thank you.
—A: Your drawing is very good.
—B: Thank you.
從上面的簡短對話中,我們知道在英語文化中,面對贊揚、祝賀、恭維等,人們常以“謝謝”作答??墒窃谥袊幕?,人們往往是“哪里哪里”謙虛一番。再如在英語文化中,兩個陌生人初次交談時,一般不談及個人私事,他們談論的話題是天氣、新聞等公共事宜。
2.創(chuàng)設情景,靈活運用
如果說緊扣教材、滲透英語文化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的話,那么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則是關鍵。真實的教學情景不僅是學生進行交際活動的前提,而且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在特定的語境中得體交際的能力。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比較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文化與語言知識學習的密切關系。這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生搬硬套,不會靈活運用。有很多在中國人聽來極其普通的日常話題,如你去哪了、你今年多大了、你結婚了嗎、你一個月賺多少錢等問題,對外國人而言則是隱私。如果學生真正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并學會了靈活、準確地運用,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因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不同而造成的完全中國式的英語對話。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還應注意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另外,應引導學生區(qū)分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英語表達的不同。如,在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應說:“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Mr.Wang to everyone.”這樣的介紹顯得鄭重。而在非正式場合,就可以說:“I want to introduce you to my friend. This is Mr.Wang.”總之,我們教師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在其中運用英語,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交際障礙。
二、校園文化建設是營造英語文化氛圍的關鍵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一門“隱性課程”,在現(xiàn)代化教學中表現(xiàn)出不容忽視的作用。校園文化中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可以通過完善、改造校園硬件設施,營造良好的英語文化氛圍,如配備英語語音室、活動室、圖書館等??梢栽谛@環(huán)境上作些布置,如在教室內(nèi)外墻壁上都貼上圖文并茂的英語日常交際用語、諺語、格言等,并定期更換,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英語文化的濃郁氛圍,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梢圆扇∮行У拇胧┎⒊浞致鋵崳鐚嵭小?0分鐘英語”、創(chuàng)設“英語角”等,以促進師生共同學好、用好英語。還可以充分利用班級的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校園廣播、英語沙龍等。通過這些途徑,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三、社會實踐是充分利用英語文化資源的保證
人們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的,語言的運用和發(fā)展均離不開社會文化環(huán)境。因此,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及校園內(nèi)了解文化外,還應走入社會,去發(fā)現(xiàn)、挖掘更多的英語文化信息。結合在我國舉辦的各種大型國際活動,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學校可以開展“小小志愿者”“小導游”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鍛煉他們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英語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接受能力,適時、適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導入英語國家的文化內(nèi)容,滲透文化意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