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古錢幣千姿百態(tài),浩如瀚海,吸引了無數(shù)收藏者,市場上對古錢幣的投資收藏呈現(xiàn)出持續(xù)升溫的態(tài)勢
古錢幣收藏中有一句行話:“藏的是錢,賺的也是錢”。如何在浩瀚的古錢幣中淘金,是眾多收藏家和投資者津津樂道的事情。
古錢幣收藏市場走勢良好
我國的古錢幣實物浩如瀚海,從商代的貝幣、戰(zhàn)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千姿百態(tài)的古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龐大的收藏門類,吸引了無數(shù)愛好、收藏和研究者。
近年來,市場上對于古錢幣的投資收藏呈現(xiàn)出持續(xù)升溫的態(tài)勢,古錢幣在拍賣市場也表現(xiàn)搶眼。2007年,在北京誠軒秋拍中,一枚鑄有“湖北省造本省·庫平七錢二分”字樣的光緒元寶因其存世稀少,品相極佳,以436,8萬元人民幣成交。2009年5月,在中國嘉德春季古錢幣專場拍賣會上,一枚明代“永樂元年十月日朝鮮國貢金銀作局制足色金壹錠伍拾兩重”金錠以224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同年11月,在中國嘉德秋季古錢幣專場拍賣會上,一枚清代寶福局所鑄“成豐通寶·大清壹百”大錢以19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今年5月,在中國嘉德春拍古錢專場中,一枚戰(zhàn)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以100萬起拍,經(jīng)過眾多買家近40次激烈競價,最終以3528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此外,另一枚戰(zhàn)國時期韓鑄幣“亳百涅”大型銳角布也以117.6萬元人民幣成交。
多年從事古錢幣收藏的郭先生說,錢幣收藏作為大眾化的收藏,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始終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收藏項目,而隨著更多的人加入,古錢幣收藏市場會繼續(xù)良好的勢頭。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頗受青睞的餞幣有幾種,第一是先秦錢幣。先秦餞幣之所以成為收藏熱點,一方面由于先秦錢幣距今年代較遠,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另一方面也由于先秦錢幣形制多樣,不拘一格,更有很強的觀賞價值。春秋、戰(zhàn)國早期的布幣多鑄成空首形,插上木柄就是一把小鏟子。目前,錢幣市場上的空首布幣價格在幾千元到數(shù)萬元不等,在拍賣市場上一枚鑄有“日工”字的小型聳肩尖足空首布曾經(jīng)拍到過12.32萬元的高價。而另一枚鑄有“東周”字樣的平肩弧足小型空首布,也拍賣了10萬元的價格。先秦的刀幣也是先秦錢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出現(xiàn)的時間略晚于布幣,戰(zhàn)國七雄中燕、趙、齊都使用刀幣,而其中則以“齊大刀”鑄造最為厚實精良,因為面文字數(shù)不同分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其中又以“六字刀”最享盛譽,其幣文為“齊返邦長法化”。目前,世上僅存數(shù)十枚,每枚價值當在數(shù)十萬元人民幣之巨。而戰(zhàn)國的圜錢也同樣值得收藏,今年拍賣市場,一枚面文鑄有“衛(wèi)”的戰(zhàn)國圜環(huán),拍出了336萬元的高價。
第二是金銀鋌。金銀鋌作為古代的硬通貨,從唐朝開始就被國家儲備、民間窖藏,甚至作為上貢、進奉的禮品,歷經(jīng)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五個朝代,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目前金銀鋌在市場上一直很受藏家青睞,市場上出現(xiàn)較多的為南宋時期金銀鋌。南宋大型金鋌主要有束腰型和直型兩種,上面往往寫成色和鑄造金銀鋪名或金銀匠名,有時還會寫驗定成色的入名,如果是官方用途的還有用項和官員名。在使用時有時會分割使用,因此部分古代保存下來的金銀鋌只有一半或缺角。在歷年拍賣會上均出現(xiàn)過不少金銀鋌拍品,個別成交價高達30萬元。
第三是銀錠。銀錠是漢代開始出現(xiàn)的貨幣,但在漢代的流通并不廣泛,到了明代逐漸盛行,清代才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銀錠常見的造型是元寶狀,銀條較為少見,一般大元寶的分量在50兩左右。銀錠上一般有鑄造地點、重量、工匠的名字等標識,如是上繳國庫的銀錠,上面會刻有說明。目前銀錠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較高,拍賣會上也經(jīng)常能夠看到各個朝代的銀錠拍品,其中以明、清銀錠居多。在去年古錢幣拍賣會上,一枚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50兩銀錠以156.8萬元成交,一枚明代“內(nèi)承云庫花銀”25兩銀錠拍出56萬元,今年春季拍賣會上一枚鑄有山東“光緒年月”、“東海關”、“匠魯協(xié)中”、“涌記”50兩重的清代銀錠也成交價11.2萬元。
判斷古錢幣的價值和真?zhèn)?/p>
古錢幣收藏價格一路飆升,在古錢幣的收藏價值逐漸顯現(xiàn)出來的同時,作假的贗品、偽品也無孔不入。面對價格不菲的古錢幣,應該如何判斷古錢幣的價值和真?zhèn)?
中國錢幣鑒定專家戴志強說,一枚古錢幣的價值的高低有五個因素:第一,要看這枚古錢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即它在每個歷史時期所起到的作用大不大。第二,要看它的稀有程度,即這枚古錢的存世數(shù)量是否很少。比如說,歷史上有一些農(nóng)民政權發(fā)行的貨幣,像明末李自成、張獻忠和清末太平天國的錢幣,因為時間很短、有地域性局限、發(fā)行量也小,所以價值就較高。還有歷史上幾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遼、金、西夏、元等朝代鑄造的錢幣,其價值也遠遠高于同期漢族政權鑄幣.第三,要看它的材質(zhì)是不是高檔。古餞中金銀材質(zhì)的其價值自然要比一般的銅質(zhì)和鐵質(zhì)古錢高許多。第四,還要看它外形美不美,如王莽政權雖短,但王莽時期貨幣的外形及幣面上的書法藝術都達到了非常完美的高度,王莽錢的市場價格也是很高的。第五,還要看它的品相。品相是指古錢本身的銹蝕程度及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錢既稀有,同時又具備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不過了。錢文雖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銹成一團,那市場價格也會太打折扣。
戴志強說,收藏古錢幣要多看實物。光有書本知識、光看拓片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收藏者而言,看實物也可以考慮地域優(yōu)勢,選擇就近、易得的品種。山西地區(qū)可以注意收集早期布幣,北京、河北地區(qū)可以留心燕刀,江浙一帶是南宋錢、明“大中”、“洪武”錢的薈萃之地,上海地區(qū)則以近代機制幣、金銀幣相對為多。收藏者可以充分利用地域優(yōu)勢,揚長避短,有效擴大收藏。
收藏古錢幣一定要有防假意識,明朝嘉靖以前銅錢的材質(zhì)都是青銅,因含少量錫或鉛,銹色發(fā)青、白或紅色,之后才有了黃銅,如果發(fā)現(xiàn)有明朝嘉靖以前的黃銅材質(zhì)的錢幣,肯定是后仿制的。目前,市場上金銀幣作假尤其厲害,比如金的五銖錢、開元錢,以前非常少見,現(xiàn)在一下子出現(xiàn)不少,很多高仿品用真金真銀做成。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而且采用了電子翻版技術,初學者很難識別。
戴志強說,鑒別真假古錢,要結合字、形、色、質(zhì)、聲等多方面綜合考察,有一處不合基本就可斷為贗品。餞文是古錢辨?zhèn)蔚闹匾矫?,一朝有一朝的錢文書法,與當時的書法風格、書寫慣例相符合。一般說來,先秦用古篆,秦、漢用小篆,王莽垂針篆,北周玉箸篆,唐代八分書,宋代蘇(蘇東坡)、米(米芾)、瘦金體、九疊篆,元八思巴文,明清真書,太平天國仿宋楷體等。了解不同時期的作偽風格,尤其懂得當代的作偽手段,有助于更好地辨識古錢。銹色也是古錢甄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有些贗品仿制巧妙,銹色自然,其實是“假錢真銹”,用的是出土古青銅器上的銹,很有迷惑性。也有“真錢假銹”的情況。在文字模糊不清的普通真錢上,由良匠精工刻制珍品字文,或剜去字中一二筆,改刻成“珍品”。為了掩蓋刀刻痕跡,作偽者常常制作紅斑綠銹以亂真,這些作偽手段都要仔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