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在1972年訪華前夕,把一部長篇小說作為了解中國的必讀文獻,那就是賽珍珠(1892一1973)數(shù)十部中國題材系列小說中最有影響、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它連續(xù)兩年被列為全美暢銷小說榜首,榮獲普利策文學獎與193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半個多世紀以來,它被譯成100多種文字,累計印數(shù)數(shù)百萬冊,始終保持著它的不朽的藝術價值與藝術魅力。迄今已84屆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寶庫中,史詩般地描寫中國的巨著,僅見《大地三部曲》。賽珍珠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世界上用英文寫中國題材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在《大地》中,賽珍珠以滿懷激情的筆觸,描寫了以王龍和阿蘭為代表的普通中國農(nóng)民的情感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向西方世界藝術地再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的原貌,架起了一座世人了解中國的橋梁,改變了中國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在上世紀30年代以前,許許多多的西方人都把中國人看作是性情古怪的人,或者是精明絕頂?shù)纳倘?,或者是獨處在戶外黑暗之中的未開化的異教徒。在賽珍珠之前,西方作家筆下的中國人通常被描寫成神秘之人。西方人對中國和中國人滿腹狐疑、充滿敵意。西方的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一概被視為反映和代表正常人性的一種標準,而歐美國家以外的一切風俗習慣都是怪異的、野蠻的。賽珍珠厭惡所有把中國人描寫成古怪和粗野的人的作品,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盡力把中國人真實地寫進她的作品中。在《大地》中,賽珍珠非常客觀地描繪出一幅幅中國農(nóng)民的真實生活圖景。她寫中國人,是希望西方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人?!百愓渲樵凇洞蟮亍飞祥_辟了新的田地,在從未有人涉足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犁溝?!薄洞蟮亍匪茉斓闹袊椭袊说男蜗螅菍σ郧暗呐で鋸埿蜗蟮囊淮斡辛Φ姆瘩g,受到西方普通讀者的喜愛。《大地》引起了西方人對中國的關注,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印象。美國記者伊薩克斯曾評論道:“《大地》很快在民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幾乎單槍匹馬地以對中國形象或多或少地更加實際的寫照,以及對中國人自身新的、更親密的,更有感染力的寫照,取代了大多數(shù)美國人自己想象出來的中國和中國人形象……他們所留下的是尊貴的中國農(nóng)民形象,堅強、善良、令人欽佩?!痹S多人讀了《大地》之后都產(chǎn)生了到中國一游的念頭。正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所說的,“或許以前所有的書全加在一起都比不上這部小說更使外部世界意識到中國的存在”。他還稱“在《大地》中,數(shù)以百萬計的西方人第一次見到了實實在在地感受、思考和表現(xiàn)的中國人?!?/p>
在《大地》中,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民風民俗都得到了細致、現(xiàn)實的描述和展示。賽珍珠在《大地》中“展現(xiàn)出民國初年中國民間的婚嫁、神祠、習俗和歲時節(jié)日,再現(xiàn)了那時代中國各階層人士的服飾、冠戴、發(fā)型和居屋設施,介紹了安徽、南京等地的風物和特產(chǎn),描寫了可怕的旱災、水災、蝗災、兵災和匪患,用工筆手法描繪出一幅幅災民流徙圖和風俗民情圖”。《大地》還描寫了女仆、家庭價值、階級斗爭、古代哲學、道德教誨,以及現(xiàn)代社會的艱辛等主題,《大地》尤其傳達出“簡樸的重要性”這樣的深意,其內(nèi)涵極其豐富,涉及當時中國社會和人生中包括家庭、婚姻、經(jīng)濟、宗教等多重層面的內(nèi)容。《大地》以安徽宿州和江蘇南京為背景,生動地再現(xiàn)了20世紀初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農(nóng)村的真實畫面,揭示了中國農(nóng)民與土地之間的親密關系以及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生活方式的沒落趨勢。在《大地》中,賽珍珠以王龍一家與土地的關系為線索,以王龍的盛衰榮辱為經(jīng),以水旱兵匪的災禍為緯,抓住當時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幾個問題,描寫了王龍一家人數(shù)十年的生活史,編織出一幅中國農(nóng)村生活的浩瀚長卷。賽珍珠在小說中緊緊地扣住“大地”這一主題。自始至終沒有脫離描寫王龍對大地的關注和眷戀。小說開頭時,王龍準備結(jié)婚,為此他洗了個澡,他甚至忘不了把水澆到他家地里,他對其父親說,“洗完澡后我會把水倒到地里,不是全部浪費了”。他自家的房子是用泥土砌成的,土地廟里兩尊小神像也是“由廟周圍田里的泥土做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干活時,王龍心里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愉悅。王龍一直堅守著這樣一條信念:一切好東西都來自于大地,并且最終也都回歸到大地。小說結(jié)尾時,王龍已是老態(tài)龍鐘,家里的事情全然不知,但對土地的依戀之情依然在他身上表現(xiàn)出來。小說臨近尾聲時,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在悄悄地商量著將他們父親的田地賣掉做別的生意,年邁耳聾的王龍卻敏感地聽到了,他大為惱火說:“沒出息的兒子,田地我們決不賣!”在小說第六章末尾,王龍用辛辛苦苦積攢的一些銀錢從富有的黃家買來一塊地。這一點對小說“大地”主題的發(fā)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實際上是標志著王龍家族興盛的開始和黃家沒落衰敗的起點。
在藝術手法上,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賽珍珠充滿感情地說:“我屬于美國,但是恰恰是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小說決定了我在寫作上的成就。我最早的小說知識,關于怎樣敘述故事和怎樣寫故事,都是在中國學到的。今天不承認這點,在我來說就是忘恩負義?!薄洞蟮亍愤€具有獨特的中國式審美情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動作描寫上,與西方小說那種注重心理描寫等技巧有很大不同。《大地》有一段描寫王龍把阿蘭僅留的兩顆珍珠搶去向青樓女子荷花獻殷勤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賽珍珠沒有像西方現(xiàn)代派作家那樣去寫心理活動,而是著重描寫阿蘭的動作:“阿蘭又回過來搗她的衣服。大顆的淚珠從她的眼里沉重地慢慢滴下,但她沒有舉起手來把眼淚擦掉;她只是用棒槌更使勁地搗攤在石頭上的衣服”。通過這種中國式的描寫,賽珍珠揭示出阿蘭的心靈受到了怎樣的傷害,讀者的心靈也會隨之受到強烈的震撼。
在《大地》中,她采用人物眾多、頭緒繁雜、情節(jié)交叉然而主線分明的網(wǎng)狀結(jié)構。王龍與阿蘭的故事,王龍與小妾荷花、梨花的故事及王龍三個兒子的故事,眾多故事相互交叉,不同命運的人物紛紛走上小說的舞臺,然后又離開,生命就在這樣的舞臺上得以延續(xù)?!洞蟮亍返倪@種網(wǎng)狀結(jié)構生動地體現(xiàn)了人生的興衰起伏,描繪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歷程?!洞蟮亍吠瑫r運用了中國小說式的敘述視角。賽珍珠在《大地》中采用了典型的第三人稱敘述手法,與中國小說中的第三人稱全知敘事極其類似,主要是通過主人公王龍的眼光來觀察這個外在世界,但當文中出現(xiàn)與西方文化有關的現(xiàn)象時,她又恰當?shù)夭捎玫谌朔Q全知敘述。這樣一來,偏處一隅的農(nóng)民王龍就成了她如實反映中國人的接受習慣與審美準則的形象代表。這種無意間改換視角也產(chǎn)生了“陌生化”藝術效果,使讀者能夠從中體會中西文化的差異。
美國作家賽珍珠在中國度過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其雙語背景、雙焦透視、跨文化的獨特經(jīng)歷給她小說創(chuàng)作帶來意想不到的優(yōu)勢,兩種思維方式,兩種民族感情,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能突破中國作家們“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賽珍珠用小說這種藝術形式,表達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聲。賽珍珠,“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在西方文化的參照中,她找到了中國人的本質(zhì)存在,她是中國文化之美的發(fā)現(xiàn)者和捍衛(wèi)者。
(作者簡介:華瑩,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胡龍青,上海電力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