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廟輕輕一攬,便把一部遠古文明全都藏在了心里。
叩拜伏羲爺,恰逢一場大雪灑落天水。
雪直撲天水大地。厚厚的雪似乎預(yù)示著一個豐年的到來。
天水城關(guān)伏羲廟內(nèi),一株唐槐,一株宋柏,一座明清古建筑,太博大,太厚重!這是羲皇故里一塊福澤無邊的大地——“太皇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主,母日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今天水地區(qū)),蛇首人身,有圣德?!狈擞址Q庖犧、太昊、宓羲、犧皇,在遠古的晨曦中,他首先睜開了一雙睿智的雙眼,
“仰則觀象于天,府則觀法于地”,大地之光便在這里啟耀。一畫開天,一種秩序由此而生: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記事,始嫁娶,以動物毛皮為禮,結(jié)網(wǎng)捕魚……這是多么井然有序的生活啊!東漢曹植詩曰:“木德風性,八卦創(chuàng)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網(wǎng)罟魚畋。瑟以象時,神德通玄?!贝蟮禄萦诿癖?,于是,人們奉伏羲爺于心靈的高地之上。
天水有兩處伏羲廟,一處是三陽川卦臺山上的伏羲廟,另一處是天水市西關(guān)的伏羲廟。
卦臺山上的伏羲廟規(guī)模沒有西關(guān)伏羲廟大,但其歷史是最久遠的,在隋代就有其廟了。而最重要的是,這卦臺山是昔日伏羲氏“始畫八卦”的地方,因此它承載了一個文明的起源。我多次叩拜卦臺山,思緒也一次次被凈化。山下的葫蘆河形似“s”,緩緩而淌,一尾陰陽魚撲棱棱而起,激起千層浪……當年,伏羲深思了多久,才“看見”了這尾陰陽魚呢?當這條魚激靈的一瞬,先祖伏羲多日的沉思之門轟然洞開,他隨手畫下了代表天、水、山、雷、風、火、地、澤的八種形象符號: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于是,這尾“魚”以八卦的形式,給我們演繹深奧的智慧,演繹出64卦、384爻,成為中華文化之根。
在時間的始頭,這塊土地最先呈現(xiàn)出了智慧的光芒!
凌空而矗的卦臺山氣勢磅礴。從三陽川葫蘆河畔緩緩崛起的山勢蜿蜒而升,草木蔥郁,三折兩蕩著到了山巔。山巔之上,黃土堆夯的卦臺山高高在上。最早的時候,伏羲在這個山頭觀看天地變化,于是,后人把尊畏、敬仰之情融進來,在卦臺山上修建了伏羲廟,把伏羲供奉起來。日升日落,歲月反復,卦臺山巋然不動。伏羲高坐于我們心靈的最高處,千萬年來護佑著一方平安。
卦臺山腳下是一片片房舍,整齊、龐大,一襲青瓦。這是秉承西北傳統(tǒng)建筑的房屋,或“馬鞍架”,或“一坡水”,或“千百兩”,在陽光下,它們靜靜而立,顯得祥和而寧靜……伏羲的腳下,好一塊風水寶地啊!
天水城區(qū)西關(guān)伏羲廟規(guī)模最大,現(xiàn)有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有史可考的歷史為明代,廟內(nèi)所存明弘治三年(1490)《新修太昊宮門坊記》碑載:“前為口口傅公天和之所建?!睋?jù)《秦州直隸州新志》記述,傅公鼐天和所建伏羲行宮時在明成化十九年(1483)左右。伏羲廟原先并不稱伏羲廟,而稱太吳宮。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才改稱伏羲廟。至今,伏羲廟已經(jīng)進行了九次維修。院內(nèi)現(xiàn)存一株1000多年樹齡的槐樹和一株900多年樹齡的柏樹,被稱為“唐槐”、“宋柏”,專家據(jù)此推算,遠在唐宋時期,就應(yīng)有該廟了。
伏羲廟建筑格局為兩進三門式。大門上高懸“開天明道”牌坊,為清乾隆六年(1714)湟中觀察使楊應(yīng)琚所題。檐下懸有明嘉靖左副都御史胡纘宗書“與天地準”巨匾。門額榜日“太昊宮”。中間為穿堂儀門,上懸清代匾額“道啟鴻蒙”。穿儀門而入,就到了伏羲廟主體建筑——先天殿。蒼蒼古柏,虬枝蒼勁,先天殿在松柏掩映之下顯得莊重雄偉、氣勢恢弘。院內(nèi)最早有64棵松柏,依64卦序而植,如今僅存37株。這些柏樹樹齡都在500年以上,它們承載著遠古的歲月,從歷史中一路風雨而來。先天殿內(nèi)供奉著3米高的伏羲坐像。伏羲氏手托八卦,身披桑葉,整個造像顯得樸素而又氣宇軒昂。身披桑葉的伏羲坐像呈現(xiàn)出遠古先民所具有的樸素氣蘊,在向世人傳遞著聰睿、智慧的同時,又具有極強的親近感……先天殿頂繪有“先天六十四卦圖”,暗藏天機,向世人昭示著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雪落古廟,伏羲廟在蒼茫中愈是沉靜、博大,愈是深不可測。輕輕蜇足于伏羲廟,用心傾聽那從遠古而來的呼吸,覺得時間在這里凝滯不前了。一棵唐朝的古槐,一株宋朝的翠柏,默默地與你對視,而它的目光在不經(jīng)意間,就把唐時的明月和宋時的陽光拋灑至你的面前。
對先祖的遵從是對一種遠古文化緬懷和繼承的最好方式。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天水的民眾都要趕往伏羲廟焚香叩拜,祈福求安。近年來,天水市政府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2005年后,天水伏羲公祭大典升格為省級規(guī)格。1992年8月,江澤民視察天水時,欣然題詞“羲皇故里”。2000年,伏羲文化研究會在北京成立。2002年9月,經(jīng)國家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考察,確定天水為“中華始祖”祭祖基地。伏羲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了世界?!叭俗凇彪p目祥和而視,接受萬民的敬仰……
雪中的伏羲廟向世人呈現(xiàn)著精深的詩文,而這雪便成了最曼妙的注釋。其實,以天河注水得名的天水城,在這里,一場風雨也是注釋,一朵云彩也是注釋,四季更替的日月星辰都是注釋,注釋著羲皇故里這部古老、厚重的詩文……于是,我們叩拜伏羲爺時,就能感受氤氳文氣層層洗染我們的心靈,使自己的靈魂更加干凈。
我知道,這種根深蒂固的幸福和驕傲是羲皇故里的人們生活得滋潤而知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