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銀監(jiān)會在四大城市試點消費金融公司開始,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拉動內需的手段進入我國。本文從美國運營消費金融公司的環(huán)境出發(fā),指出我國當前的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同時由于類似信用卡消費商品的存在,消費金融公司在我國運作難以實現(xiàn)期望的目標。最后提出我國應加強個人消費信用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以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在我國的發(fā)展。
關鍵詞: 消費金融公司;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個人信用制度
中國的GDP長期以來是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內需的貢獻不足,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下,以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遇到了未有過的困難,因此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拉動內需是解決中國經濟衰退的關鍵手段,中央提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戰(zhàn)略方針,并且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十大產業(yè)振興計劃的舉措都是為了調節(jié)經濟結構,拉動內需,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拉動內需的積極的手段走進了中國。
消費金融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為客戶提供小額、無抵押無擔保貸款。消費金融公司的業(yè)務主要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通過經銷商發(fā)放,僅限用于購買約定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一般用途貸款則直接向借款人發(fā)放,主要用于個人和家庭旅游、婚慶、教育和裝修等消費項目。
一、中美兩國消費信用環(huán)境的比較
消費金融公司能在美國發(fā)展起來與美國人的消費模式和信用評級機構,相應完善的法律制度等配套設施的分不開。首先,除了美國居民素有透支消費的習慣外,美國的稅收政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某些商品的分期付款利息可以從個人所得稅中提前扣除;個人的消費信貸也可以積累個人的消費記錄,這樣銀行就能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再次,美國擁有三大信用報告公司,擁有上億消費者的信用數(shù)據(jù),并且這些信用機構與銀行、商業(yè)企業(yè)、法律機構都可以隨時實現(xiàn)數(shù)據(jù)交換。最后,在針對消費者的隱私權、公平授信的方面,美國國會制定了信用管理法律,同時還制定了失信懲戒的機制。
我國居民長期保持著量入為出、重物質性消費、輕服務性消費的消費理念,特別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為了應付醫(yī)療、養(yǎng)老、子女教育的問題,即使是有錢也不敢花。
同時國內個人征信體系的欠缺及社會信用環(huán)境的落后,目前我國仍然采用的是官方征信組織,我國僅有央行一家征信評級系統(tǒng),消費信貸市場的配套機構如資產評估、信用擔保、貸款保險等外部機構還沒有很好地建立,消費信貸能否在我國發(fā)展還是有待考慮。
二、消費金融公司業(yè)務發(fā)展的限制因素
(一)消費金融公司出資人
《辦法》規(guī)定消費金融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要求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資金來源不能夠吸收公眾存款,可以從銀行借款或發(fā)行債券,主要的出資人應為境內外的金融機構和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認可的其他出資人。設立一家商業(yè)銀行的注冊資本金為10億元、設立一家分行的注冊資本金為1億元,并且商業(yè)銀行建設規(guī)律新機構在一年半左右實現(xiàn)盈利,那么商業(yè)銀行設立一家分支機構比花3億元人民幣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更加的有利。根據(jù)《辦法》規(guī)定出資人可為其他的出資人,也就是說銀行可以尋找商業(yè)伙伴,例如一些大型有實力的零售商。但是如此以來,該類公司的違約風險可能較高,貸款的發(fā)放對象主要針對的是低端貸款人,同時公司在建立針對消費者的貸款信用評級體系,貸后債務追償?shù)确矫娴墓芾沓杀据^高,在中國的信用體系不健全的環(huán)境中,企業(yè)能否承擔如此責任有待思考。、
(二)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群體受限
根據(jù)《辦法》規(guī)定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一般是有穩(wěn)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包括年輕人群、年輕家庭和家用電器需要更新的家庭。年輕人更愿意嘗試新型便捷的消費模式,但是對于一個居民儲蓄率較高的國家來說,突然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儲蓄習慣不大可能。同時,隨著中國將逐步步入“人口負債”的階段,年輕人的負擔更加的沉重,這部分人群對于促進總需求的作用不明顯。
(三)消費金融公司的業(yè)務與信用卡的相同性高
消費金融公司的功能同國內的信用卡業(yè)務有些類似,從貸款利率、還款期限、貸款額度貸款審核等方面進行比較。消費金融公司的利率按借款人的風險定價,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從發(fā)放貸款開始就需要支付利息,但是信用卡消費最長時間有56天的免息期,信用卡分期付款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續(xù)費;消費金融貸款還款期限可能為1年,信用卡是30天左右,商場分期付款最長為36個月;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的額度不得超過以往對借款人發(fā)放大筆貸款的最高額度,信用卡的額度一般從幾千到幾百萬的都有;消費金融公司對借款人的每筆消費進行貸款審核,如果她們在消費貸款公司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貸款公司則直接將該筆貸款劃給借款人,信用卡的發(fā)放則不需要對每一筆消費進行審核。信用卡業(yè)務相比消費金融公司更具有市場。同時在消費金融公司進入國門之前,境內已經有一些銀行推出了所謂“無擔保、無抵押”的小額貸款業(yè)務,渣打銀行的“現(xiàn)代派”、花期銀行的“幸福時貸”,基本上同消費金融公司的適用范圍類似。
三、消費金融公司發(fā)展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健全的消費信用體系
消費金融公司業(yè)務主要特點是貸款業(yè)務數(shù)量多、額度小、風險大、信貸風險控制成本高、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是消費金融公司對個人消費信貸風險實施有效控制的基礎和前提。例如,美國高度的貨幣電子化為個人消費信用檔案的登記提供了便利,個人信用表現(xiàn)包括第一次信貸消費后的每一次貸款、透支及還貸情況,都將由電腦統(tǒng)計入個人信用檔案。美國先后成立了三家主要的信用報告機構,并且資料可以相互的交換,整個信用報告受FCRA法案的監(jiān)管。由于這些信用機構的存在給貸款機構節(jié)省了對申請人信用的調查時間,大大提高了貸款的發(fā)放效率。目前我國個人信用檔案由中國人民銀行管理,有關個人的信息資料分布十分的散,主要在公安、稅務、銀行、工商等部門,政府應該將各個部門團結起來建立一個資源共享的系統(tǒng),使消費者的信息透明化,貸款機構則能節(jié)省個人信用收集成本。英國把借款人的個人情況劃分為六大方面:(1)職業(yè);(2)收入情況;(3)居住條件;(4)銀行賬戶情況;(5)家庭狀況;(6)借款方面信息。每一個方面下的小條款又被劃分為幾個小的種類或區(qū)間。如家庭狀況中所包含的婚姻狀況分為已婚、未婚和離婚,家庭成員數(shù)量分為1、2、3、4、5、6、7或8人以上等,每一個小的種類或區(qū)間對應著一個壞賬幾率,這樣就可以根據(jù)一項消費信貸的總體壞賬率來決定是否放款,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的經驗構建自己的個人信用體系,個人的信用資料可以包括:個人身份證明、收入情況、職務、家庭成員及其收入情況、個人納稅情況、個人的司法記錄、個人保險記錄、個人的貸款情況及其償貸狀況。
(二)加強授信管理
在客戶選擇上,消費金融公司要建立科學的客戶信用評分系統(tǒng),以有效控制信用風險。在審批方面,消費金融公司要實行實時審批,可采取的方式包括派駐審批人員到商戶現(xiàn)場進行審批,或者由審批人員在網(wǎng)上進行審批商戶傳來的消費貸款。在貸后管理方面,消費金融公司應仿照固定貸款管理模式,在消費者申請貸款獲審批同意后,直接將款項劃給商戶而不是給消費者,適時委托商戶對貸款用途進行監(jiān)測。為保障授信風險管理工作的標準化、流程化,消費金融公司應建立健全個貸管理系統(tǒng),形成流暢高效的運作機制和業(yè)務流程。
(三)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wǎng)和穩(wěn)定器,不僅是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提高社會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應對危機、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當經濟不景氣時,失業(yè)或收入下降的人群會比經濟景氣時顯著增多,若有比較完善的失業(yè)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機制,政府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使居民消費能夠保持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平上,也緩解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帶來的沖擊;其次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降低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強居民即期消費的信心,使居民放心大膽的減少預防性儲蓄,增加即期消費;最后,能夠調節(jié)居民收入差距,由于中低收入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居民整體消費意愿和能力。通過強化政府職能、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解決社保的城鄉(xiāng)與地域分割、完善社保資金征管機制等措施來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從而增加居民的即期消費的愿望,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在中國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勇.居民消費模式演變與消費金融發(fā)展策略[J].商業(yè)銀行,2009(1)
[2].郭慧等.個人消費信貸中美比較與借鑒.金融論壇[J],2007(8)
[3].羅爾豪、李振喜.消費金融公司闖入信貸生活[J].大眾理財,2009(8)
[4].顧列銘.消費金融公司的發(fā)展空間有多大[J].中國證券期貨,2009(9)
[5].施雁飛.消費金融公司能撬動多少內需[J].西部論壇,2009(9)
[6].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J].經濟管理文摘,2009(17)
[7].倫德爾·卡爾德.融資美國夢:消費信貸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黃小軍.美國消費信貸的發(fā)展歷史和現(xiàn)狀[J].國際金融研究,1999(5)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社會發(fā)展工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