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小麥“3414\"試驗不完全實施方案,在濟陽縣回河鎮(zhèn)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地上,進行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結果表明,每公頃施純N 454.55 kg.P2O5750.00 kg、K2O 148.00 kg為最佳施肥方案,小麥產(chǎn)量最高,達7 431.oo kg/hm2。 關鍵詞:小麥;測土施肥;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S512.10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8—0067—02
采用小麥“3414\"試驗不完全實施方案,在濟陽縣回河鎮(zhèn)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地上,根據(jù)作物需肥規(guī)律和土壤供肥性能,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研究出小麥最佳化肥施用數(shù)量、施肥品種、施肥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為小麥生產(chǎn)合理施肥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時間和地點
試驗于2008年10月-2009年6月在濟陽縣回河鎮(zhèn)南陳村進行。
1.2試驗材料
1.2.1試驗地概況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前茬作物為玉米,2008年9月26日收獲,秸稈全部還田,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土壤為潮土,質(zhì)地為壤土。試驗地耕層土壤養(yǎng)分含量為:有機質(zhì)18.1 g/kg,堿解氮79.8 mg/kg,有效磷19.37 mg/kg,速效鉀107.2 mg/kg。
1.2.2供試肥料中俄合資遼寧米高化工有限公司產(chǎn)農(nóng)用硫酸鉀(K20≥50%);云南紅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產(chǎn)顆粒過磷酸鈣(P2O5≥16%);山東禹城中農(nóng)潤田化工有限公司產(chǎn)尿素(N≥46.2%)。
1.2.3供試品種濰麥8號,2008年10月16日播種。
1.3試驗方法
1.3.1試驗設計采用“3414”試驗的不完全實施方案,從完全實施方案中,選取其中的處理l、2、4、6、8五個處理,另加習慣施肥處理,組成試驗方案,見表1。
1.3.2小區(qū)安排小區(qū)長9 m,寬2.4 m,面積21.6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四周設保護行。
1.3.3施肥時期及方法根據(jù)試驗設計的肥料數(shù)量,40%的氮肥、全部磷肥和鉀肥基施,施肥時間是2008年10月15日;60%的氮肥結合澆水,在小麥起身一拔節(jié)期一次追施,施肥時間是2009年4月2日。其它澆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一致。
1.3.4調(diào)查結果2009年6月12日各小區(qū)單打計產(chǎn),做好記錄。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植株性狀的影響
由表2看出,各處理基本苗為217.5—313.5萬/hm2,穗數(shù)341.O-468.5萬/hm2,且均以處理1最少,處理6最多;各處理單位面積莖數(shù)為592.5~985.5萬/hm2,單株分蘗1.9~3.6個,單株次生根2.0~3.7條,穗粒數(shù)35.5~41.7粒,均以處理1最少,處理4最多;千粒重在37.9-45.8g,處理1最輕,處理4最重;成熟期在6月6一10日,處理1成熟最早,處理6成熟最晚。
2.2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4產(chǎn)量最高,為7 431.oo kg/hm2,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處理l產(chǎn)量最低,僅為4 440.00 kg/hm2。由此可見,在小麥施肥時期、方法等管理措施一致的情況下,處理4的施肥比例最佳,N:P2O5:K2O為l:l.65:0.33。
3 結論
在本試驗條件下,以每公頃施純氮454.55kg、 P2O5 750.00 kg、K20 148.oo kg的處理效果最好,小麥產(chǎn)量達7 431.oo kg/hm2,N:P2O5:K20為l:1.65:O.33。在進一步試驗的基礎上,可以在山東濟陽區(qū)域內(nèi)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