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任務之一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標準》同時指出,英語教學目標在各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即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首位,二者都遵循著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語言能力和智力同步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學習的原始動力。由于好奇心而產(chǎn)生的興趣能夠促使他積極地參與,而只要親身參與就能夠獲得成,功,有了成功感,自然會建立自信心。自信心促使他更主動,更自覺地參與,如此良性循環(huán),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持久的學習動力。
中學生正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力不強的時期,若只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味地灌、填,機械地講解,他們會覺得枯燥無味,不感興趣,因而學習上就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F(xiàn)在中學教學質量不佳,這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因為英語學習更需要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筆者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語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挖掘潛力,激發(fā)興趣;采用多種有效的手段與方法,吸引學生盡管趣味教學的模式多種多樣,但它們所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我就此問題談點自己的看法,以期和廣大同行商榷。
一、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這是每一位教師都知道的一句話。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各外重視,肯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可能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xiàn)象也是司空見慣的。
讓學生喜歡英語,對英語感興趣,就要讓學生對英語老師感興趣。我們首先就要尊重和關愛學生。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做學生的朋友,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和情緒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親可敬的朋友。即以長者的風范又以朋友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時時處處想著他們,關心他們,為他們的發(fā)展著想。
要學會用“欣賞”代替“指責”;用“理解”代替“批評”。如果發(fā)現(xiàn)課堂上有同學趴在那里,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不遵守課堂紀律,而是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采取的做法可能是,走過去輕輕地問:“是不是感冒了?要不回宿舍休息一下?吃沒吃藥?要覺得不舒服就先睡一會吧?!边@種理解關心的舉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語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英語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課堂上,要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學生可能聽不懂,但由于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未知的事物,他們希望得到認識和掌握,所以這也正是引起他們學習英語情趣的地方。慢慢的,當他們自己也能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時,心中自然會充滿學好英語的快樂感。從而激起更大的學習興趣。
老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英語老師可以把課本知識編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這樣更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課本中的內涵,最直接地貼近英語,不再感到是機械地讀,而是用英語同他人對話。是處于英語環(huán)境之中。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為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英語教師也可以發(fā)動學生自己編導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然后再分角色展示給同學們,給他們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們沉浸在導與演的相關情景中,必然促使他們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挖掘潛力,激發(fā)興趣
賞識教育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它能夠激發(fā)孩子的潛力。滿足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十六、七歲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變化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最大變化,最不穩(wěn)定時期,此時尚未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內的正向激勵能滿足孩子內心的積極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識。這種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會積累孩子的成功感,就會種下自信的種子,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每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說不定英語較差的學生也能成為第二個李陽。這就需要做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用積極溫暖人心的話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讓孩子的潛能象火山一樣爆發(fā)。這樣英語這門學科在孩子巨大潛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四、采用多種有效的手段與方法,吸引學生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直觀、形象教學及電化教學手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活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教育心理學認為,每當一種新事物的產(chǎn)生,人們總戶有一種強烈的獲取愿望,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xiàn)英語課的“愉快感”,要經(jīng)常變換教學方法,每上一節(jié)新課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電教媒體以其強烈的趣味性、多樣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聲、像、色于一體,動靜結合的生動直觀、內容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中,這樣一來使有助于實現(xiàn)“輕負高質”,并實施愉快教學。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只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再抓住契機“授人以漁”。讓學生具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熱情。達到“樂學”的境界,實施和完成《標準》的任務則如春風如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