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高千古。來來去去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边@是明朝詩人梅之渙看到太白墓前的詩寫下的一首詩,以嘲笑那些附庸風(fēng)雅而又不自量力的人。
梅之渙因襲陳見,一味地謙謙然拜在李白名下,乃至就連后輩小子在李白墓前題個詩,都要譏諷,這也太迂腐了。其實,“弄斧”就應(yīng)到“班門”。這就像對弈找高手一樣,心存銳氣,敢于挑戰(zhàn),長進才快。強將門下無弱兵,高師手下出俊才。動不動就以傳統(tǒng)壓人,創(chuàng)新還有什么指望?
記得有一位作家說過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不同:中國人會避開成功者的長處來與成功者保持距離,而日本人則是用成功者的長處來引起自己注意從而慢慢地接近成功者,再學(xué)到他的技能超越他。作者說日本人的智慧令人驚嘆,而我認為,日本人不過是看到了中國“班門弄斧”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
“弄斧”到“班門”的人首先有一種勇氣。他們有對自己某一方面技藝的自信和敢于面對強者的勇氣,他們勇于承受奚落、打擊。而有些人甚至都不敢與人比較,以此來維護自己所謂的“自信”,實際上這種自信的本質(zhì)是自卑,他們不敢與外面的世界對比,有點像井底之蛙。因此,敢于班門弄斧是對自己充滿自信。
唐朝詩人白居易,年少時帶著自己的詩文去長安名流顧況家拜訪,當(dāng)時的他就有敢于“弄斧”的勇氣,雖然一開始受到顧況的調(diào)侃:“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當(dāng)讀到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時,顧況不由得大為吃驚,顧況又說:“有句如此,居京何難?!币皇前拙右子羞@種勇氣,他恐怕不會被顧況賞識,也就更談不上“新樂府運動”了。
有一個叫拉格朗日的外國人,他從十九歲時就和當(dāng)時數(shù)學(xué)界的靈魂人物歐拉通信討論問題,提出了變分法的概念,計算出了日地引力的抵消點,這一點后來被尊稱為拉格朗日點。正是拉格朗日敢于弄斧的精神,幫助他走向了成功。
“獻丑不如藏拙”常是才疏學(xué)淺者的擋箭牌;“下棋要找高手”不失為有志之士的座右銘。班門弄斧,需要的是一種勇氣;在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需要的是一種自信。班門弄斧,可以提高我們的才學(xué)。班門弄斧,可以給我們開創(chuàng)輝煌之路。
點評
本文打破思維定勢,摒棄班門弄斧不自量力的傳統(tǒng)觀念的藩籬,提出“弄斧”偏要到“班門”勇于進取的嶄新觀念,落筆不凡。行文中,縱橫捭闔,闡述了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弄斧班門”的不同理解,選取了梅之渙“因襲陳見”的迂腐,白居易“大膽平視”名流顧況的典故,拉格朗日“親密接觸”歐拉的逸事,來揭示“弄斧班門”的必要性。這些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精當(dāng)事例,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旁征博引,氣勢恢弘。
“‘獻丑不如藏拙’常是才疏學(xué)淺者的擋箭牌;‘下棋要找高手’不失為有志之士的座右銘”。語言簡潔明快,議論切中肯綮,見解不落窠臼,確屬觀點新、立意巧的上乘之作。
【指導(dǎo)并置評:李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