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月,談古文人
凄美迷離的月,常讓人想起佇立玉階楚楚動人的月下美人,讓人心中生發(fā)出一股憂愁。冷月青光,像一縷縷往昔的細線,任文人去編織,去延伸,去回味,去幻想。他們舉頭凝望柔情似水的明月,埋頭創(chuàng)作流芳百世的作品,回頭思念留在家鄉(xiāng)的家眷。歐陽修一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把浪漫的月色凝聚在筆頭,隨之流瀉出一股靈氣,讓人感慨萬千。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边@樣的月,曾給身處凄涼境地者莫大的溫暖,曾給孤獨者溫馨動人的鼓勵,曾給失意者無微不至的關懷。此時,懵懂的我才忽然懂得月的美、月的好。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論月,情系中華
亙古不變的明月一直脈脈地注視著華夏大地上的蕓蕓眾生,見證著炎黃子孫的偉大。
蒙著面紗的明月,創(chuàng)造了多少百聽不厭的古老神話;高雅脫俗的明月,成就了多少扣人心弦的唐詩宋詞;多愁善感的明月,營造了多少文人思緒的浪漫氣息。這個承載著古今文人騷客、邊陲將士、游子浪人情感的明月,是世間萬象的沉淀。
歲月的長河在月光下流淌,靜靜地、輕輕地、悄悄地流過我們的身旁。歲月在中華大地上刻下了清晰的印記,在歷史長河中激起了無數漣漪,這一切卻被月看在了眼里。
是月,記錄著人間的爭斗,商海的浮沉,盛世的繁華……
是月,承載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伴隨著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光輝歲月,像大繩一般把中華兒女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
亦是月,緊連著深邃的中華情,延續(xù)著無法割舍的血脈。
月若有情月長吟
月,承載著文化,凝聚著古老民族的萬千感情。
我曾無數次凝望那幾點疏星伴隨著的月,浮想聯(lián)翩,也無數次地被月勾起那雜亂的思緒,而我又總是在月的柔情里沉醉。
曾記否,有一種淡泊叫明月松間照;有一種鄉(xiāng)愁叫舉頭望明月;有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有一種思念叫月滿西樓;有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而更有一種祝福叫千里共嬋娟。
渾然一體的夜空,任由溫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傾瀉而下,仿佛是月下美人在彈唱著“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有情月長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