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闡述了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對計算機課程的自主學習教學設計。
關鍵詞 計算機 自主學習 教學
1 計算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個體為主體,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學習呈現(xiàn)自主、主動、創(chuàng)造三個層次并相互依存。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p>
2 自主學習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要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這是自主學習的課堂特征??梢?,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已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因此,要尋求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概括起來,自主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原則如下。
2.1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點對于教學設計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fā)還是從“以教師為中心”出發(fā)將得到兩種全然不同的設計結果。在教學設計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重視學生的需要、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減少教師的講解,加大學生的實踐,變單向交流為雙向交流。
2.2強調“情境”創(chuàng)設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某種意義;如果原有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和重組。
2.3強調協(xié)作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的理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與學是雙向互動的過程。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故步自封地閉門造車,也不意味著沒有師生交流、學生交流,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帶有主動性的同時又能融入友好和諧的協(xié)作氛圍。教師要設計出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在討論中獲得知識,而不是由老師給出問題的答案。
2.4強調信息的反饋作用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同時應設計好當堂訓練的題目,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教師可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
3 計算機自主教學模式設計
3.1學習主題(問題)的設計
在以學為主的學習中,學習是圍繞主題、問題的形式開展的,主題的確定非常重要,是進行成功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就是把按照邏輯呈現(xiàn)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待探究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結論最好是開放性的,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多樣化的,有進行探究學習的空間。例如,在“Word格式編排”這一章節(jié)中,我們就可以設計“為什么要使用樣式?”“樣式的使用在Word文檔的編排中有什么作用?”“怎么樣的格式編排才可以使文檔更加美觀?”等問題。
此外,老師還可以挖掘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結合點,從人、社會、生活等視野考慮學科的教學,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或是結合學習內容從生活中尋找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2情境創(chuàng)設
情境創(chuàng)設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科內容有嚴謹結構的情況(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科內容);另一種是學科內容不具有嚴謹結構的情況(如語文、外語、歷史等文科內容)Ⅲ。計算機課程屬于有嚴謹結構的情況,這就要求創(chuàng)設有豐富資源的環(huán)境,其中應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實例和有關的信息資料,以便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索。例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畢業(yè)論文的綜合排版”這一情境,學生需要按照要求對一篇畢業(yè)論文進行綜合排版,學生在排版的過程中需要使用Word文檔的“樣式”“段落設置”“字體設置”“目錄生成”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給學生需要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學生需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不僅能使學生順利地學習“Word格式編排”章節(jié)的內容,而且還對學生今后畢業(yè)論文的排版提供一定經驗和幫助,使課本的知識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
3.3信息資源的設計
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中,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作為學習的必要支持。信息資源的設計是指確定學習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在有局域網條件的計算機教室內,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信息資源的網絡平臺或者是FTP資源,指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解決問題。而在有網絡條件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互聯(lián)網來尋找有用的資源。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尋找資源、利用資源的能力。
3.4合作學習的設計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相互幫助為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彼此激勵、互相幫助的積極依賴,共同完成學習的任務。在比較復雜的內容里,我們可以使用分組學習、討論學習等方式加強學生的理解、拓寬學生的思路。此外,在學生進行操作之后教師還應該給予知識點的總結,使學生達到從實踐到理論的提升。
3.5多元化學習評價
多元化學習評價是針對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進行改革的產物,其宗旨是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不能僅采用標準化測驗的方式,而應采用多種途徑在非結構化的情境中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系列評價方法。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情境里,通過對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完成作業(yè)的效果,依靠教師的專業(yè)判斷,對學生學業(yè)成就進行整體的判斷。例如,在計算機課程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兩類反饋信息:(1)對學生所做練習題的評價;(2)學生做題出現(xiàn)錯誤,需要指導時的幫助信息。針對學生不同的錯誤,幫助信息不同,介紹利用Word排版的一般方法、技巧、學習策略和解題思路等,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避免直接給出答案,通過幫助信息體現(xiàn)分層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訓練。
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和構建新知,變“教師講明”為“學生自悟”,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探索和領會。這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當然,并不是說計算機學科的每一堂課都適合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定,二要看學生是否具備了自主學習該課程必備的知識和能力。教學應該從實際出發(fā),采取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目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大量應用,計算機教學如果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信息來進行教學,將會使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如虎添翼。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tǒng)設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4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