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以往老師教什么,學生就記什么——不思考或少思考,教材上是什么樣的問題基礎,學生就只會解什么樣的題型,缺乏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等種種不良情況的存在。今后教學教師應當主動大膽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關鍵詞 數學教育 課堂的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教育
1 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
傳統(tǒng)的學習觀秉承了主動和客體分離的知識觀,以為學生的學習就是心靈對固定的外部實體的確切把握。而這種把握的最好途徑無疑是準確、完整地復述指定教材中的知識。于是,教育中的接受學習和記誦大策,大興其道。學習因而成為單純的認知行為。成為封閉的個體行為。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完全是被動的,是教師任意塑造的對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決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會怎么樣,學生既不是教師的四肢,可由教師任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師任意捏造,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教導,首先就要把學生當作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當作具有獨立性的人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連自己的知識也不能強加給學生。強加,不但加不進去,而且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想,導致他們的自覺或不自覺的抵制抗拒。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質是學生以原有的認識結構為基礎不斷建立和完善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認識過程來實現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自己的器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guī)律。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yǎng)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yǎng),這是別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變的,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guī)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比如,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開設了大量的綜合實踐課,提倡研究性學習,其目地就是要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他們主動地進入生活,體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主動地承擔學習的責任。
從認知學看,數學學習是每個學生在各個不同的數學世界里,主動進行分析,吸收的過程,這表明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詣的課堂氛圍,事實證明,學生受到教師的尊重,就會學習熱情高漲,思維變得活躍,同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創(chuàng)設學生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和情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需求,使他們建立起思維的意識,也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放開思路,勤于思考,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容易使學生疲累,生厭的灌輸式教學模式。
托爾期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活躍的成分,它是渴望獲得知識而積極參與的意向活動,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向,這種意向使得感知清晰,思路活躍,情緒穩(wěn)定、意志堅定,不利于學習的成功,而成功的快感又會進一步激發(fā)新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學生在產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就會變得“要我學”為“我要學”,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并產生堅韌的毅力,表現出高昂的探索精神。
興趣是愛好的誘發(fā)點,愛好是學習的動力,大量的數學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思維活躍,勇于探索,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2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多思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訴學生,否則學生只會忙于“收拾”,而應該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探索思維中獲得知識,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講課時多聯(lián)系實際,用有聲有色的生活中帶有數學關系的具體實例,努力挖掘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教學,并講述一些帶有趣味的故事,教學本身就是生活中一種科學游戲,數學老師如抓住這一關鍵,就會把課講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例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失出示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學生說得數,進而讓學生說題,教師說結果,并且不斷增加數的個數,教師依舊很快說出結果,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好奇心,當學生急于想知道竅門時,老師揭示這課的課題,學生帶著揭謎的欲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促進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講初中有理數乘方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給出一列數;1、2、4、8、32…、、讓學生觀察,這列數有怎樣規(guī)律?32后面的數是幾?提出這個思路后緊接著講述一個與此數列有關的故事,一個工人和老板商議打工的條件,工人對老板說:“你第一天給我1元錢,第二天給我2元錢,第三天給我四元錢…、、依此類推,后一天工資是前一天工資的2倍,那么這個工人到月底能拿多少工資?”從而為學生設下疑問?既引出本課的內容,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吸收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講合并同類項時,用類比的方法反問學生:“兩個蘋果加三個蘋果是五個蘋果梨嗎?”學生在笑聲中愉快地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數學老師要想在授課時激活學生的興奮點,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就必須完善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講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動實例。
實踐證明,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就要注意綜合運用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各種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獨立探索,發(fā)散求異的數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地想,勇敢地說,大膽地做,形成爭先恐后發(fā)表自己獨創(chuàng)見解的課堂氣氛,只要長期堅持這樣做,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代要求我們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點機會,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必須成為我們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