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是迷人的,但最值得一去的地方還是成吉思汗陵,畢竟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大英雄,也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
毛澤東《沁園春·雪》一詞中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讓我深深地記住了成吉思汗,也讓“一代天驕”成為成吉思汗的代名詞。瞻仰這樣的英雄陵墓,自然也成了我的神往之事。
天人合一的震撼
剛跨進陵園的牌樓,我就怯住了,寂靜的陵道仿佛是歷史的隧道,豁然出現(xiàn)在我面前,一直通向成陵正殿,通向13世紀(jì)漠北草原的一個軍帳。
拾級而上,莊重威嚴(yán)。銅塑的成吉思汗躍馬橫槍破山而出,石階兩側(cè)及陵園周圍的蒼松翠柏簇?fù)砣绫?。我們走完臺階,剛好99級。蒙古民族崇拜蒼天,認(rèn)為主宰人間一切的天是由99個天組成的。成吉思汗當(dāng)年在克魯倫河畔拉起萬群牲畜的練繩,以99匹白騍馬之乳灑祭蒼天。99級臺階是吉祥福祿的象征,從遠(yuǎn)處望去,又似永不停息的河水,寓意著成吉思汗締造的蒙古這一“永恒的河”源遠(yuǎn)流長,永世長存。
在階梯盡頭的右邊,是阿拉坦甘德爾敖包,由十幾座小敖包和一座大敖包組成。最大的敖包在中央,敖包之間有兩棵樹,樹枝上掛著許多哈達。阿拉坦甘德爾敖包是為紀(jì)念成吉思汗而設(shè)立的。成吉思汗陵建成后,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蘇魯克大祭的祭天儀式就在這里隆重舉行。
繼續(xù)前行,巍然屹立在甘德爾草原上的三個相互連通的蒙古包式宮殿躍入眼簾,這就是成吉思汗陵宮。乳白的墻壁、朱紅的門窗、金黃的寶頂、碧藍的云圖輝煌奪目,獨具蒙古民族特色。成吉思汗陵宮不僅保留了草原上的蒙古包和成吉思汗八白宮的形狀特點,而且結(jié)合了漢民族建筑風(fēng)格,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成為現(xiàn)代蒙古民族的代表性建筑。在宏偉的陵宮屋檐正中,懸掛著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題寫的“成吉思汗陵”牌匾,閃閃發(fā)光。
陵宮正殿高26米,雙層屋檐;東、西側(cè)殿高23米,單層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從高處下望,整個大殿又像一只雄鷹,正殿像鷹的頭和身子,兩個側(cè)殿則似雄鷹展開的雙翼。三座巨大的宮殿像宇宙間三顆巨大的鉚釘,把靈魂和遺體鉚在一起,把歷史和現(xiàn)實鉚在一起,把永恒和瞬間鉚在一起,把精神和物質(zhì)鉚在一起。這陵寢為何會有這樣巨大的震撼力和粘合力?因為這是一種天和地的契合、生命和死亡的契合,這是東方古老的天人合一。
鐵木真?zhèn)髌?/p>
我不敢貿(mào)然闖入大殿,躡足而行,腳步越來越輕,仿佛踩在歷史的錦帛上。這里的草地與任何一處都不同,柔軟細(xì)密,青翠逼人,不容忽視地向來人訴說著往事。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鐵木真,他是一位叱咤風(fēng)云、顯赫一世的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在今蒙古肯特山區(qū)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給他起名鐵木真。經(jīng)過16年的征戰(zhàn),鐵木真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各部落,建立了強盛的蒙古汗國,各部首領(lǐng)推舉他為蒙古可汗,尊號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當(dāng)年金戈鐵馬征戰(zhàn)一生,率領(lǐng)蒙古鐵騎征戰(zhàn)亞歐,戰(zhàn)果顯赫,戰(zhàn)績輝煌,建立了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地中海沿岸、南抵印度河流域的帝國。
一直以為在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就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里面安葬著成吉思汗的尸骨。后來看到蒙古國也有成吉思汗陵的說法,意識到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只是蒙古民族祭奠、紀(jì)念英雄先祖的一個寄托。
公元1277年7月,成吉思汗病逝在西夏的六盤山避暑行宮,終年66歲,死后三天,西夏滅亡。 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biāo)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因此,成吉思汗死后遺體究竟葬于何處,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成吉思汗病逝后,其后代子孫為便于祭祀,在距葬地很遠(yuǎn)的蒙古高原上用與他相關(guān)的一些實物建立了八座白色的氈帳,世代祭祀成吉思汗。這就是以成吉思汗陵為主的八白室,即使是戰(zhàn)亂或遷居,八白室也隨同而行。所謂“八白”,是指八頂白色的蒙古包,分別供奉著成吉思汗與孛爾帖哈屯靈帳;吉勞(鞍轡)白宮和商更斡爾閣(珍藏)白宮等。清朝初年,八白室移至郡王旗,即今伊金霍洛旗。明朝天順年間,守護八白室的鄂爾多斯部進駐伊克昭盟,當(dāng)時濟農(nóng)額鱗臣任盟長,將八白室遷至他的領(lǐng)地郡主旗境內(nèi)供養(yǎng),并把安放八白室的地方命名為伊金霍洛。至清初順治年間,又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園。
據(jù)記載,成吉思汗陵還有一段漂泊、遷移的故事。1939年,日本侵略軍侵入伊克昭盟境內(nèi),蒙古族漢奸德王企圖盜竊成吉思汗陵,在蒙古民族抗日愛國人士的共同呼吁下,國民黨政府出面,同年5月,把成陵遷移至甘肅榆中縣興隆山。后來,成陵又遷移至青海湟中縣塔爾寺,直到1954年4月5日,才遷回內(nèi)蒙古原址。兩年后,這里建起了這座宏偉的成吉思汗陵園。
陵殿內(nèi)外的世界
思緒從一個個故事、傳說回到了現(xiàn)實,我們繼續(xù)參觀,拾階而上,登入大殿。只見大殿正中擺放著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zhàn)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為寢宮,安放著四個黃緞?wù)种撵`包,包內(nèi)分別供奉著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放著一個大供臺,臺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里還擺放著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在成吉思汗陵東南角,有金頂大帳、側(cè)殿、選汗高臺、草原市場、文物陳列館、射擊場、賽馬場、摔跤場等。金頂大帳高13米,直徑18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宮,生動地再現(xiàn)了1206年成吉思汗登基時的情景。殿內(nèi)有成吉思汗的寶座和畫像,殿外有八輛戰(zhàn)車,車輪高2米,可供游人瞻仰觀賞。選汗高臺高8米,是歷史上牧民推選可汗時的仿古建筑。
大殿的南面是蒙古大軍出征前的祭天場所——蘇勒德祭壇,祭壇高15.4米,直徑54米,用雕刻著蒙古民族圖案的漢白玉欄桿圍建而成,是供奉成吉思汗所向無敵的戰(zhàn)神——蘇勒德長生矛的臺基。成吉思汗把蘇勒德看作是長生天賜的神矛,從成吉思汗時期就開始祭祀。成吉思汗哈日蘇勒德的祭奠與成吉思汗靈包的祭奠一樣,每年要舉行月小祭、年祭和龍年大祭等多次祭奠。蘇勒德祭壇中間立著高高的旗幡,蘇勒德長矛的纓子用99匹公馬鬃裝飾而成,是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和壓倒一切邪惡力量的象征。
行走在成吉思汗陵,我不禁心潮起伏,盡管這里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為他守靈,為他祭奠呢?一個民族沒有英雄是可悲的,任何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這么多人為成吉思汗守靈,為成吉思汗祭祀,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民族精神的拜祭。
也許,讓成吉思汗的安息之地成為千古之謎,本身就是對他的無限尊崇,是對他的無限敬重,是為了讓他的精神在無際的草原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永遠(yuǎn)在草原民族的心中長存。
相關(guān)鏈接
1.本地特產(chǎn):成陵風(fēng)干牛肉、鄂爾多斯蒙古族奶食、沙棘糕、沙蔥、鄂爾多斯羊絨衫、白瓜子、山羊絨、沙棗簾、葵花籽、發(fā)菜、海紅子、沙棗、沙果、酸毛杏等。
2.航空:成吉思汗陵距鄂爾多斯機場40公里,機場位于伊金霍洛旗布爾臺格鄉(xiāng),北距東勝區(qū)45公里,距新建康巴什新區(qū)18公里,東南距神東煤田中心礦區(qū)38公里,西南距成陵旅游開發(fā)區(qū)20公里。目前,鄂爾多斯機場已經(jīng)開通了到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地的航班。
3.鐵路:鄂爾多斯市是西北地區(qū)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之一,東西方向的大準(zhǔn)、準(zhǔn)東、東烏鐵路和南北方向的包神、包西鐵路貫穿鄂爾多斯,并與京包、包蘭等鐵路干線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目前,鄂爾多斯市東勝火車站已經(jīng)開通前往呼和浩特、包頭、神木等地的客運列車,并可購買包頭前往北京、天津、沈陽、西安等地的列車車票。
4.公路:鄂爾多斯市公路交通十分發(fā)達,109、210國道在這里交會,并與省道、縣道等一起組成了密布全市的公路交通網(wǎng)絡(luò)。東勝汽車站現(xiàn)有開往呼和浩特、石家莊、延安、神木、包頭等地的客運班車,乘坐方便快捷。
5.公交車:鄂爾多斯市區(qū)內(nèi)有七條公交線路,其中1、4路公交車經(jīng)過火車站,其他各路公交車都經(jīng)過汽車站,站點遍布全市,乘坐方便。
6.出租車:鄂爾多斯出租車多為桑塔納或捷達,起步價為5元,由于市區(qū)比較小,一般在市區(qū)內(nèi)行駛只需起步價。
7.周邊旅游
線路一:包頭—響沙灣—東勝(鄂爾多斯)—秦直道—九城宮—成吉思汗陵—世珍園—恩格貝—包頭。
線路二: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世珍園—鄂爾多斯草原—夜鳴沙—七星湖—恩格貝—包頭。
線路三:包頭—響沙灣—東勝—成吉思汗陵—神東煤?!t堿淖—巴圖灣—榆林。
線路四: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游村—城川民族學(xué)院舊址—河套人文化遺址—巴圖灣水庫—成吉思汗陵—東勝—響沙灣—包頭。
線路五:銀川—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游村—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區(qū)—包樂浩曉溫泉—百眼井—阿爾寨石窟—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qū)—蒙西工業(yè)旅游區(qū)—烏海。
線路六:呼和浩特市—黃河峽谷—油松王—準(zhǔn)格爾召—成吉思汗陵—東勝—響沙灣—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