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鷹,西周玉器。高5.4厘米,寬7.6厘米,厚0.4厘米,重21克。玉質(zhì)為青色,因輕度侵蝕,略呈雞骨白色。玉鷹體扁平,作停立狀。長頸前伸,圓目,鉤喙,曲背垂翅,羽尾下收。兩面紋飾相同,皆以陰線刻出。曲背及頜處各有一圓孔,可供穿系佩戴。此玉鷹是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滕州市姜屯鎮(zhèn)莊里西村征集得來,現(xiàn)今珍藏于滕州市博物館。
據(jù)目前考古資料分析,西周時期的動物玉雕中,鷹不甚多見。傳統(tǒng)意識里,鷹是一種猛禽,而非瑞獸。它陰柔、兇狠、冷酷、肅殺,很少被用在裝飾品里。與之相比,龍、風、魚、羊、麒麟、蝙蝠等等一些動物則被認為是祥瑞,以它們?yōu)榧y飾做成的玉器,寄托著人們求吉祥、保平安的美好愿望。然而追溯到遠古時代,鷹卻是人們敬仰崇拜的對象。遠古時期自然條件惡劣,肆虐的天氣,疾病,部落廝殺常常會輕易地奪取人的生命。要想生存,就必須具有強健的體質(zhì),堅韌的毅力。在原始先民眼中,“鷹有敏銳的雙眼,鋼鐵般的利爪和強健的翅膀,翱翔在天空的鷹是自由、勇敢和力量的化身?!彼裕藗兂绨菟?,景仰它,以鷹為紋飾做成的裝飾品更能彰顯主人的勇猛和不可侵犯。從出土資料來看,紅山文化時期發(fā)現(xiàn)的精美的玉鷹,顯然寄托著人們渴望勇氣祈求被保護的愿望。
這件玉鷹造型奇特,采取局部寫實與夸張寫意相結合的手法,長頸前伸夸張有力,目圓睜,鉤喙彎爪,鷹背彎曲停立,整體寬度大于高度,在視覺上給人以沖擊力,其獨特造型,在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眾多玉鷹作品中實屬罕見。充分體現(xiàn)了西周時期人們對大自然造化的領悟,以及以物賦形,模仿形體而傳達神韻的技巧。玉鷹紋飾簡練,鷹身、翅、尾翎皆以陰線刻出,線條流暢,道勁有力。長頸以三組雙細陰線勾勒而成,排列整齊,線條清晰,使之生動而富有神韻。鷹身以西周獨創(chuàng)的一面坡粗線手法刻畫,線條較寬闊,優(yōu)美流暢,更富表現(xiàn)力和流動感。鷹身、鉤爪均裝飾云紋,體現(xiàn)了鷹飽滿的羽翼,雄健的身軀,生命的動感。
總的來說,
此玉鷹是西周時期的典型玉裝飾品,充分體現(xiàn)了西周時期的雕刻技法。西周的工匠們秉承了商代的傳統(tǒng),紋飾簡練剛勁,以陰線勾勒為主,或單陰線或雙陰線,并獨創(chuàng)一面坡粗線雕刻,正如《詩經(jīng)》里記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制玉工藝。玉鷹充分發(fā)揮了西周時期人們的聰明才智,凝聚著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汗水,其獨特的造型,簡練的紋飾,深邃的鷹文化內(nèi)涵,都成為我國玉器史研究的重要的實物資料。
參考文獻:
(1)《中國玉器》
(2)《紅山玉器與北方民族鷹崇拜》
·聲音·
過去,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忽略甚至破壞傳統(tǒng)文化,而今,國人在逐步了解自己文化的燦爛之處,剝文化的尊重也在加深……雖然“地球是平的”,地球村的概念在逐漸擴大,但是對從小看方塊字長大的一…蚓人來說,也許很雉駕馭西方文化,也很難深入理解,我們就是要立足本民族,放眼世界。當面對祖先璀璨的文化遺珍時,應該感到心靈的富足與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