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德國的天氣依然十分寒冷。而德國的出版物市場,從表面上看似乎也是“春寒料峭”。在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的籠罩下,讀者購買圖書的欲望不強,以前經(jīng)常給市場帶來生機與活力的暢銷書,此刻也顯得“沒精打采”。
不過,當2010年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的大幕拉開時,人們的擔心頓時煙消云散。而仿佛“春之花”的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更為好像“秋之實”的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開了個好頭。
讀者熱情似火
2010年3月17日至21日, 2010年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德國舉辦。本次書展的展場面積為6.5萬平方米,參展的國家為39個,參展的展臺為2071個。與2009年相比, 展場面積不相上下,參展的展臺減少64個。然而,參展人數(shù)卻出人意料得多。書展的頭兩天,現(xiàn)場參觀人數(shù)超過6.1萬人次,與2009年相比增加3.4%;書展共5天時間, 現(xiàn)場參觀人數(shù)合計為15.6萬人次,與2009年的14.7萬人次相比,足足增加了9000人次。其中,出版從業(yè)者以及相關(guān)專家為4.5萬人次,與2009年相比也增加了2000人次。對于這個結(jié)果,主辦者一方表示“非常滿意”。與此同時,在以參展者一方為對象的“問卷調(diào)查表”中,有92%的參展者認為本次書展“非常成功”;在“下次是否還要參展”的問題上,同樣也有92%的參展者回答“下次還來”。
按照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的傳統(tǒng),每屆突出的重點,一是文學(xué)圖書、文藝圖書、兒童圖書和教育類圖書;二是幫助和扶持中小獨立出版社。然而,2010年在保持傳統(tǒng)特色的基礎(chǔ)上,又有新的創(chuàng)意:一是突出德國的音樂出版社;二是突出拉丁美洲的出版業(yè)。
在書展會場的第五大廳,集中了音樂出版社的展臺。像佩特斯出版社、鏡頭出版社等20多家著名的音樂出版社都在其中。萊比錫市內(nèi)有巴赫紀念館、門德爾松紀念館、舒曼紀念館以及萊比錫大學(xué)樂器博物館。本屆書展集中展示音樂出版社,也是對萊比錫從古至今都是“音樂出版都市”的重新確認。
為了紀念拉丁美洲獨立200周年, 本屆書展首次設(shè)置了拉丁美洲各國的共同展臺。阿根廷、智利、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馬、烏拉圭等9個國家參加本屆書展。這些國家都介紹了各自的代表性作家以及代表性作品。
此外,突出東南歐文學(xué)也成為本屆書展的熱點之一。萊比錫雖然是德國的都市,但與東歐諸國的聯(lián)系一直比較緊密。2010年,有來自巴爾干半島的13個國家的60多家出版社參加本屆書展,其中還包括波斯尼亞的出版社。
過去一直受到重視的青少年文學(xué)及少兒出版依然火暴,其參展的攤位占了會場面積的大約三分之一。本屆書展期間,舉辦了400多場朗讀會。按照慣例,舉辦了“萊比錫閱讀”,2009年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德國作家赫爾德·米勒等也參與其中,為書展推波助瀾。
“萊比錫聲明”拒絕剽竊
在德國2010年春季出版的新書中,文學(xué)圖書、文藝圖書、實用圖書、翻譯圖書都涌現(xiàn)出了優(yōu)秀之作。從2005年以來,對每屆參展的排名第一的優(yōu)秀作品, 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組委會都要頒發(fā)“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獎”。2010年,從所有參展圖書中選出了5部作品作為“最終候選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文學(xué)作品。
厄爾施泰因出版社出版的《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入選“最終候選作品”,特別引人關(guān)注。該小說的作者名叫海倫萊·貝克曼,年方17歲?!栋⒒袅_德爾·羅特基爾》從問世以來,好評如潮,很快擠進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幾位。海倫萊·貝克曼也因此被譽為“天才少女”,甚至有些大眾媒體認為她是“開創(chuàng)21世紀德國文學(xué)新局面的鬼才”。然而,很快就有文學(xué)評論家尖銳地指出,此前德國文壇有一部布洛卡用筆名“愛依雷恩”發(fā)表的自傳體小說《頻閃觀測器》,《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中有部分段落甚至整頁內(nèi)容與《頻閃觀測器》相似,剽竊抄襲的嫌疑很重。迫于輿論的壓力, 海倫萊·貝克曼只好承認在創(chuàng)作《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的過程中,借用了《頻閃觀測器》的一些構(gòu)思。由于《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已經(jīng)成為暢銷書,該書的出版商不愿意放手,千方百計想讓《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獲獎。在相持不下時, 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組委會組織專家,用《頻閃觀測器》與《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相對照,把后者剽竊抄襲的內(nèi)容一一找出來,最后確認《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屬于“內(nèi)容上的盜版侵權(quán)之作”。
當鑒定結(jié)果出來以后,德國著作家聯(lián)合會(VS)立即發(fā)表了“萊比錫聲明”,重申要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要無條件遵守著作權(quán)法。在這份聲明的落款處,德國許多著名的作家都簽了名。這樣一來, 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組委會就把《阿霍羅德爾·羅特基爾》從“最終候選作品”中排除出去。
最后, “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獎”授予了由洛沃爾德出版社出版的《我們幼年時代的浪漫》一書。該書的作者名叫格奧爾庫·克萊因,獲獎之前在德國就是小有名氣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