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出國,回來時喜歡帶些洋玩意兒,諸如電子手表、新潮T恤等,分送給親朋好友。懂英文的拿到后一看商標: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不禁啞然失笑。這是不懂英文的朋友出國買東西常常落下的笑柄。然而,即使懂英文,在國外也未必不會買回“Made in China”的商品。
2003年,我到加拿大多倫多出差,住處附近有一家百貨商店。該商店很會做生意,每天推出一兩種特便宜的商品,如2元一打的雞蛋,8元一瓶的洗發(fā)液,18元一盒的蛋糕,20元一條的牛仔褲等。商店賠本銷售這些商品,并不是無限供應,每天限量銷售,每位顧客限購兩份,賣完即止。這樣做無非是為了吸引顧客,從大老遠跑來的顧客一般不會只買兩樣便宜的商品就走,他們還會買些別的東西,這便中了商店老板的“圈套”。
一天,我看見這家商店的櫥窗內貼出廣告:店內銷售兩加元一塊的電子表,欲購者請于明日早上9點在店側門排隊。在加拿大,一塊電子表的市場價為30加元,兩加元已經是超低價了。貪圖便宜,我第二天早上8點半就來到商店側門外,誰知門前已排了很長的隊伍,沒想到兩加元的電子表,對高收入的加拿大人也有這么大的誘惑力。
9點半,商店開門營業(yè),我排在長長的隊伍中間,心里暗暗祈禱不要錯過機會。終于輪到我了,一名中年售貨員對我說了句:“You are very lucky(你真走運)。”我立刻明白自己買到了最后一塊電子表。
走出店門,我仔細看了看這塊電子表,表面做工比較粗糙,反過來一看:“Made in China”幾個英文格外醒目。這塊中國制造的手表在中國也就值兩三加元,加拿大這家商店老板生意做得可真精,賣了乖還不吃虧。我心里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但又一想,在加拿大花兩加元是無論如何也買不到電子手表的,現在買到了,排1個多小時的隊也值得。如今,聽一些到國外旅游的朋友說,美國和加拿大到處都是1美元或1加元的“中國造”電子手表。
2004年秋,我到美國訪問考察,一心想為兩歲的女兒買一個具有異國情調且國內不易買到的玩具。在舊金山、洛杉磯跑了好多家百貨商店和玩具店,幾乎所有玩具都是“Made in China”,價格還比國內的同類玩具高出四五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Made in USA”(美國制造)的玩具,但全是美國兒童熟悉的卡通片里的怪獸,中國小女孩看了會害怕。
我一直不死心,路過紐約時,終于在一家玩具店里發(fā)現了一款歐洲城堡玩具。城堡外形逼真,做工比較精致,城堡里有國王、王后、公主、騎士等人物,這是最適合小女孩的玩具,我想國內肯定買不到,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了。
帶著這個用很大包裝盒包裝好的玩具,我從美國東部到西部,再經阿拉斯加到香港,然后從香港回到家,一路上受了不少累,在香港機場還為這個玩具付了200港幣的托運費。回到家中,我打開玩具包裝盒一看,還是一個“Made in China”。
2005年,我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在鞋店看中一雙Brooks牌旅游鞋,售價44加元。我覺得價格適中,式樣和做工也不錯,就要了一雙試穿。售貨小姐拿出好幾雙不同尺碼和顏色的鞋子,不厭其煩地幫我穿上、系鞋帶。試穿效果不錯,我決定買一雙。就在準備付錢時,我突然想起一事,忙問鞋子是哪里生產的。
售貨小姐大概很少聽到這樣的詢問,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確定我問的是產地后,她搖搖頭,說大概是中國吧。其實不用她回答,我已在鞋子內幫上看到了“Made in China”。
我對售貨小姐說,我來自中國,若要買“Made in China”,完全可以在國內買。售貨小姐說這里的旅游鞋絕大多數是中國產的,包括Nike、Reebok等名牌,若是韓國、日本產的,價格要貴近一倍。
售貨小姐的服務態(tài)度很好,隨后又抱出一大堆鞋子讓我挑選。我好不容易找到一雙價格、款式相同,又不是“Made in China”的Brooks牌鞋,商標上卻注明是“Made in Bangladesh”(孟加拉國制造)。
難道不想買“Made in China”而去買“Made in Bangladesh”嗎?我再次猶豫了,最后還是掏錢買下了這雙“Made in China”的Brooks牌鞋子。
在國外購物要想不買“Made in China”確實很難,即使這兩年國際金融危機,美國國會提倡抵制“洋貨”,“Made in China”也同樣暢銷。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