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肅隴東地區(qū)子午嶺深處的合水縣太白鄉(xiāng),民間修造石箍窯,要舉行合龍口儀式。
一處宅院,一般人家要在正面箍三至五孔石窟洞,富裕人家一般在正面箍五孔,左右各箍三孔,箍單不箍雙。窯洞箍成后,正面中間的窯頂口沿上要留一缺口,最后要用一塊石頭堵住這個(gè)缺口,這塊石頭叫“合龍石”。
合龍口要選擇吉日良辰。放合龍石前,首先在中間窯內(nèi)的香案上擺上文房四寶,寓為望子成龍;其次在中間窯頂上設(shè)一香案,擺上石匠方尺、鐵捶和果品。在合龍石上用紅筷子綁一個(gè)十字架,架上拴一本老皇歷和一個(gè)裝有五谷雜糧的紅布袋,袋上別七根鋼針,以示驅(qū)邪。窯頂上掛一條1.2丈長的紅綾。中間窯門口香案上放一個(gè)裝有五谷雜糧、錢幣、饃饃、面花、香煙、糖果、鏵鐵的五升斗。
儀式開始時(shí),石匠師傅先登梯上到窯頂,把窯頂打掃干凈,敬過魯班,隨后用一條紅頭繩和一條麻繩將地上的五升斗吊上窯頂,邊吊邊唱道:“吊金斗、吊銀斗,魯班名下合龍口?!蓖瑫r(shí)把五升斗內(nèi)的東西撒向四方,邊撒邊唱:
一撒東方甲乙木,
二撒南方丙丁火。
三撒西方庚辛金,
四撒北方壬癸水,
五撒中央戊己土。
撒前聚寶盆,
撒后搖錢樹。
聚寶盆上臥金牛,
搖錢樹上拴玉馬。
生兒中狀元,
生女坐繡樓。
撒完后說:“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在嗩吶、鑼鼓、炮聲和鄉(xiāng)鄰的歡呼聲中,石匠將合龍石放進(jìn)合龍口。
據(jù)傳,得到石匠撒下來的五谷和饅頭的人,來年會獲得糧食豐收,得到硬幣者都會發(fā)財(cái),得到針線者會成為繡花藝人。
合龍口儀式結(jié)束后,主人要用酒宴招待所有前來祝賀的親鄰和所有石工,對主持和親自合龍口的石匠師傅要以紅綾、煙酒等禮品答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