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藏三省區(qū)交界處,羌塘高原北部高寒無人區(qū),天高地遠,莽莽蒼蒼。大的荒涼常孕育別樣的景觀,帶給世人不同尋常的收獲。
在這片蒼茫大地上,有一個由冰川滲流形成的高原內(nèi)陸湖。它東西長約37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一條天然形成的沙礫堤把水面分割成東、西兩部分。沙礫堤中部有一段很窄的缺口,把東、西兩面的湖水連為一體。站在附近的山峰上,遠遠地望過去,湖面就像是一條巨鯨頭東尾西地靜臥在冰嶺雪峰之中。沙礫堤像是鯨的鰓線,堤以東水面小,是鯨頭,以西水面大,是鯨的身軀和尾巴,人們形象地稱其為鯨魚湖。
近看,沙礫堤兩側(cè)盡管水體相連,景象卻大不相同。時值盛夏,成千上萬的棕頭鷗、斑頭雁、白鷺、灰鶴等在堤東的湖面上下翻飛,引頸歡歌。給我們做向?qū)У氖抢錾侥_下的一位名叫麻木提的老牧民,身子骨頗為硬朗。年輕時他常在這一帶游牧。他興奮地向我們介紹,每年春去夏來時,這些鳥兒都要飛到這里來筑巢、育兒女,直到秋深了,天涼了,才帶著長大的小鳥離開。他說著,兩只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劃?!拔疫€常見到野生動物在湖邊喝水、嬉鬧呢,有野驢、野牦牛,還有藏羚羊,成群結(jié)隊的,歡實得很……”麻木提呵呵笑出聲來,花白的山羊胡子在歡快地跳動著。再沿堤以西的岸邊一路走去,湖水中卻沒有任何生物,湖面上不見飛翔的禽鳥,走獸也早已把它遺棄。只見湖岸十二級階地靜靜地裸露著,面對空曠的天空。它逐步升高有如樓梯,記錄著水面一步步縮小的變遷。東半湖鷗歌鶴舞,熱鬧非凡,西半湖鳥獸無蹤,一片沉寂,對比再鮮明不過了!于是,人們又把它叫作陰陽湖。陽取其生機盎然,指東半湖;陰謂其死氣沉沉,指西半湖。
這湖的東、西兩片水域,何以陰、陽各異,“生”、“死”分明呢?是因為水源不同嗎?是因為湖床結(jié)構(gòu)有差異嗎?都不是,它們原本就是同一個湖!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再細細察看,東半湖有一條水流源源不斷地進入,是個開放的水域;而西半湖,除了和東半湖少量水體相連以外,再無別的水流進入,幾乎是封閉的。
麻木提告訴我,湖的東面是一座大雪山,雪山上有條玉浪河,那玉浪河和它沿邊的泉水、溪流順著山坡流下,就聚成了這個湖。東半湖有大量冰川融水流進去成了淡水湖,各種生物都能活,水下、水上都是生命。而西半湖光靠砂礫堤中間那窄窄的豁口跟東半湖相通,而這豁口水淺得才沒過膝蓋,那水的流通太有限了。年頭長了,湖水中含鹽量越來越高,湖水又苦又澀,便成了現(xiàn)在的咸水湖。
東半湖不斷吸收、接納新鮮水流,適時改進自身構(gòu)成,得以永葆活力;西半湖拒絕與外界交流,得不到足夠水源補充,最終成了一潭死水。這就是陰陽湖東、西兩半一“生”、一“死”的奧秘。
陰陽湖,展現(xiàn)兩種自然景觀;陰陽湖,昭示兩種人世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