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的語言如能做到準(zhǔn)確,鮮明,生動,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就可能獲得高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道:“水含珠而生色,山蘊玉則生輝?!庇形牟傻淖魑?,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自然容易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那么,在考場上,考生怎樣對文章的語言進行錘煉加工呢?可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推敲詞語求亮色
作文的語言,通常體現(xiàn)在用詞上。詞語生動、傳神、富有情趣,就能為文章增加不少亮色,尤其是那些用得好的關(guān)鍵詞語,更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輝。因此,考場作文錘煉語言,首先要在詞語的選擇上下工夫,力求所狀之物,繪聲繪色;所敘之事,有血有肉;所議之理,精辟透徹。
1.推敲動詞。俄國著名文學(xué)家阿·托爾斯泰在談到寫作時說:“在藝術(shù)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因為)全部生活都是運動的?!本藿车慕?jīng)驗之談的確是指導(dǎo)我們寫作的金玉良言。動詞是文章活的靈魂,動詞運用得妙,能增強文章的精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使文章富有文采。這方面,杜甫是一個典范,他的杰作《兵車行》里面有兩句詩:“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牽、頓、攔、哭,僅四個字就繪聲繪形地勾勒出了一幅撕裂人心的畫面,使得前兩句“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更加動人心魄。
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也是精心錘煉語言的典范,文中寫道:“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zhuǎn)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這段文字中,“嚷”“搶”“扯”“裹”“塞”“抓”“捏”等動詞,極其生動地點明了黑的人的粗暴、蠻橫、麻木、冷酷、殘忍、無情。
2.精心選擇色彩詞。色彩詞能增強語言的意境美、繪畫美。如杜甫的兩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笔膫€字寫了兩種鳥兒,一種植物,還有一鳴一上兩個動作,黃翠白青四種顏色,筆墨如此經(jīng)濟,文采如此富麗,與精選色彩詞是分不開的。
3.精選修飾語。仍然以上文《藥》中的那段文字為例。文中,“慌忙”“抖抖”“不敢去接”“躊躇”等修飾語十分傳神,華老栓的猶豫不決與恐懼的矛盾心理躍然紙上,由此也證明了“他的東西”的不尋常。
推敲動詞,精選色彩詞、修飾語,當(dāng)代作家岑桑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岑桑寫作散文《浣花溪抒情》時,最初開頭是:“來到成都草堂前的小溪,我便想起了好些杜甫的名篇?!彼粷M意這個開頭,便把它改為:“來到成都草堂前的小溪,許多出自杜甫的詩篇便從我記憶的深處浮了起來?!彼豢?,仍覺不滿,又改為:“來到成都草堂前面的小溪畔,那棲止在我記憶之巢的杜甫名篇,便好像一只只仙鶴飄然而起,拍打著雪白的羽翼,在我的心靈的空谷間往返翱翔。”最初是“想起了”,繼而是“浮了起來”,后改為“飄然而起”,意思都一樣。但是,岑桑并不滿足于達意,他努力用獨特的、盡可能美一些的、新鮮一些句式和語言來達意,使文章文采斐然。
上面講的只是錘煉語言的一些注意點。因為時間的限制,考場作文錘煉語言不可能像賈島那樣,“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但考生可以借鑒名家的經(jīng)驗,抓住重點,掌握一些常見的方法,有了這方面的經(jīng)驗與準(zhǔn)備,作文何愁沒有亮色?
二、善用修辭添魅力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大大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用得好,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單薄為豐滿、化粗糙為細膩。寫作時,如果在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的同時,能夠巧妙運用修辭手法,無疑能給文章增添誘人的魅力。
仍以《浣花溪抒情》的開頭為例:“浮起了”比“想起了”更形象,是因為它運用了比擬、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抽象的記憶化為具體可視的水,而杜甫詩篇則如沉在水底的寶貝,一下子“浮”上了水面……作者第三次修改后,更具文采,這與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有很大關(guān)系。作者先把杜甫名篇比喻為自己所鐘愛的事物——一只只拍打著雪白羽翼的仙鶴,讓它“棲止”在他的“記憶之巢”,一經(jīng)浣花溪的觸動,它就“飄然而起”,在“心靈的空谷間往返翱翔”。這是在比喻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揮了想象和聯(lián)想,使想起詩篇的過程如同一幅形象、色彩、動作、姿勢都搭配得考究而又和諧的畫面,顯得靈動而有生氣,給讀者留下了非常鮮明的印象。
運用修辭手法,有時還要適當(dāng)協(xié)調(diào)韻腳,使文章錦上添花,如張歧的《信念——看帆板表演》: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只彩色的大翅膀。幽藍的大海給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給了它那么多驚險,于是它一會兒騰躍,一會兒打旋,一會兒傾斜。騰躍時,模樣像是歡樂;打旋時,模樣像是眩暈;傾斜時,模樣像是膽怯……
這段文字在語言的運用上很有特點,除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且用詞準(zhǔn)確、凝練外,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注意協(xié)調(diào)韻腳,如“板”和“帆”押韻,“箭”和“險”“旋”押韻,“斜”與“樂”“怯”也是押韻的。這些相同或相近的韻腳在文章中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在聲韻上前后呼應(yīng),使文章產(chǎn)生了一種音律美,讀起來韻味十足。
考生在寫考場作文時,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借鑒。運用比喻,語言會更加形象生動;運用擬人,文字則親切活潑;運用排比,語句韻律和諧;運用夸張,內(nèi)容不失幽默……
寫作時,恰當(dāng)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是使文章富有文采、增添魅力的一種重要手段??紙鲎魑臅r,考生應(yīng)當(dāng)盡量使思維活躍,并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把修辭手法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語言中,為文章添彩。
三、巧用名句增文采
名言警句短小精悍,蘊涵一定的人生哲理。名言警句,經(jīng)過了時間的考驗,具有鮮明的表達效果和一定的說服力。因此,考生平時應(yīng)注意詩詞名句、名人名言等的積累,考場寫作時,若能將之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豐富作文語言,增添文章的文采,彰顯文化底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的效果。
怎樣巧用名句增文采呢?
1.直接引用。如某考生的考場佳作《寂寞的意韻》,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寂寞是什么?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dāng)空、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吊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后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于是,我仰天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無法回答?!边@段文字,有五處引用了詩詞名句,以此作為文章情感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既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彰顯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2.化用名句。如某考生的考場佳作《千古心情》:“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針線,是游子身上的衣裳。夕陽西下,枯藤老樹殘陽斜照;小橋流水,風(fēng)兒吹散屋頂?shù)目|縷炊煙。鳥兒都歸了家,而腳下的路卻依舊連著天之涯。無邊無際的遠方呀,今晚我將會魂歸何處?孤獨的旅人,守望著滿月的寧寂與蒼涼,遙遠的家鄉(xiāng),母親是否依然佇立門前等候,溫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煙?”這個片段化用孟郊的《游子吟》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意境,將游子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表達得細膩委婉,典雅蘊藉,語言也顯得文采飛揚。
這里講巧用名句,是個寬泛的概念?!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要使考場作文的語言生動活潑,新鮮有力,不能僅僅著眼于詩詞名句,還可以活用俗語、廣告詞、流行歌曲等。如:“該出手時就出手,好漢們有時間就對公共財物大打出手,風(fēng)風(fēng)雨雨鬧個夠……”“找點時間,找點空間,放下麻將,到基層看看;帶上私心,帶上雜念,走出酒店,到基層轉(zhuǎn)轉(zhuǎn)。廠里準(zhǔn)備了一些奉承,公司張羅了一桌好飯,家里缺點什么,跟廠長說說……我們不圖為國能做多大貢獻啊,當(dāng)一次官也不容易只賺個遺臭萬年!”(考場作文《不該獲取的》)這樣的作文套用歌詞,顯得新穎,且句式靈活,幽默風(fēng)趣,值得借鑒。時下,廣告詞、流行歌曲歌詞等深受人們喜愛。如果考生能在作文中準(zhǔn)確恰當(dāng)?shù)剡\用這些材料,定會為文章增色不少。
四、句式靈活有生氣
1.有位智者說:“走路的時候,兩條腿的姿勢有了變化,就可能是絕好的舞蹈;說話的時候,舌頭的方位有了變化,就可能是動聽的歌曲?!睂懣紙鲎魑臅r,使用靈活的句式,注意語言表述的變化,可使文章別有生氣,成就佳作。
1.不同的句式,有著不同的表達效果。如下面兩句:“杭州的春天是美麗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濟南的秋天是涼爽的?!薄吧系郯衙利惖拇禾炝艚o杭州,將藝術(shù)的夏天賜給瑞士,而把涼爽的秋天送給濟南。”這里,前一句是一般的陳述句,后一句是把字句,因為句式的變化,表達效果迥異。后一句不但生動活潑,而且富有情趣,具有感染人的藝術(shù)魅力。再如下面兩個語段:“夏夜人們不約而同地來到小溪旁,在輕柔的夜風(fēng)中納涼,在炎熱中為小溪為人們消暑,在干旱時小溪賜予人們甘霖。家鄉(xiāng)人民感謝你,小溪。”“古老而年輕的小溪?。∧阌迷鯓拥哪ЯΠ讶宓娜苏偌较ハ??不是動聽的言語,也不是誘人的微笑,只是默默地敞開溫柔的胸脯,在炎熱中為人們消暑,在干旱時賜予人們甘霖,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勞苦而淳樸的家鄉(xiāng)人民?!鼻耙徽Z段中,都是一般的陳述句,顯得平淡;后一語段,用了感嘆句、把字句、設(shè)問句,句式變化多樣,搖曳多姿,明顯增強了表達效果。
2.句式靈活,整散句交錯使用。整句勻稱,排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順耳悅心;散句自由,結(jié)構(gòu)靈活,講起來不受束縛,聽起來親切自然;整散結(jié)合,交錯使用,靈活搭配,就會使語言的韻律、節(jié)奏變化多姿,產(chǎn)生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整齊錯落美。如:“啊,柳梢翠綠,草色青青!這是愛心的蓓蕾!這是生命的亮色!這是90后的驕傲!這是祖國的希望!何翠青,我的好妹妹!你比我還低兩個年級啊,可你是我追求的至高境界,你永遠是我心中一道亮麗翠青的風(fēng)景線!”(《一道風(fēng)景線》)這段話的前兩句是一組對偶句,句子勻稱,對仗整齊,音韻和諧。中間四句是排比句,增強了抒情的氣勢。最后用兩個散句收束,好像在“齊步走”的隊列中變化出自由的舞步一樣,給人一種新鮮感。
考場作文如何注意句式的變化,注意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的靈活搭配呢?方法有多種,考生平時可以加以總結(jié)并嘗試。如:“我在失望中苦惱,又考砸了?!睋Q序后重復(fù)一次則變?yōu)椋骸坝挚荚伊耍以谑锌鄲?,在苦惱中失望?!本涫礁淖兒?,語言的韻味明顯大增。擴展到一個語段,語言變化多姿,會有怎樣的效果呢?看下面的語段:
清晨的時候,當(dāng)你穿梭在氤氳的霧氣里時,這好奇心便開始了。露水潤著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輕微的聲響,是什么在萌動?泡桐花紫色的蕊無聲地落下來,綿軟得仿佛一捏就會碎,輕柔得仿佛一吹便飛散,是怎樣的嬌羞躲在了里面?搖櫓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霧,又無聲地消失于耳側(cè),是誰在哼唱?待到薄霧消散,這一切又似乎從夢境中抽離,它們又到哪兒去了呢?
這段文字有設(shè)問句,有比喻句,有擬人、排比句,有對稱句,有陳述句,句式豐富多彩,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美。像這樣語言文采斐然、句式變化多端的作文,定能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獲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