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主要的健康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三化”:人口老齡化,疾病年輕化,醫(yī)療過渡化。這三個“化”一來,使病人數(shù)量大大增加,醫(yī)院人滿為患,醫(yī)療費用“三級跳”。所以百姓感到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就事論事,不從根本上解決,只是國家增加投入,多蓋醫(yī)院,多培養(yǎng)醫(yī)生,那解決不了。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才有可能扭轉這樣的情況,怎么樣才是根本解決呢?根本途徑就是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二十一世紀是:社會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本,健康以預防為本,預防以教育為本。從健康教育角度來看,只有進行早期的預防教育,我們才能把中國人的健康問題從根上予以解決。
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健康教育的各個問題。
★首先,醫(yī)學分四個階段:第一健康教育,第二預防疾病,第三醫(yī)療救治,第四疾病康復。
★其次,預防也有四個階段:原來就是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現(xiàn)在又加一個零級預防。一級預防是讓沒有病的人防止得?。欢夘A防是讓有病的人防止疾病加重或復發(fā),三級預防是讓急重病人防止發(fā)生并發(fā)癥?,F(xiàn)在一個最先進的理念是“零級預防”,“零級預防”防的是什么呢?不是防止人得病,而是讓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更高,體質更強,體能更強。你看同樣都是健康的沒有病,但是,你讓他跑100米,有快有慢;你讓他舉重,力氣有大有小:有的人容易得病,有的人不容易得病。而零級預防就是讓健康人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體質更強,體能更好,健康更上一層樓,以后更遠離疾病,這個就是零級預防。
拿抗洪救災做比喻的話,抗洪救災的零級預防就是植樹造林,一級預防就是筑高堤壩,二級預防就是抗洪救災,三級預防就重建家園了。與之對應,健康教育就是零級預防,它是最有效的了,因為它投入很少,效果很大。有研究表明,通過采取預防措施,一塊錢預防投入可以節(jié)省醫(yī)藥費8.59元,還能相應節(jié)省重癥搶救費大約100塊錢。
只有通過健康教育,我們才有可能實現(xiàn)二十一世紀健康新觀念:“二十歲養(yǎng)成好習慣,四十歲指標都正常,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輕輕松松一百歲,快快樂樂一輩子。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jié)省醫(yī)藥費,還造福全社會?!比绻麤]有預防,不可能實現(xiàn)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新觀念。
健康教育細說起來,還有四個
★第一個“三”是“三個一”健康教育必須讓人一聽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靈。
★第二個“三”是“三個近”:健康教育必須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貼近實踐。
★第三個“三”是“三個化”健康教育應該讓高科技傻瓜化,新觀念本土化。大專家平民化。高科技要是復雜化的話,沒有人懂,你弄得越復雜,越不容易懂,而”傻瓜化”后三言兩語就懂了;第二個是新觀念本土化,再好的外國經(jīng)驗,如果不和國情結合,不跟民情結合也沒有用:第三個是大專家平民化,或者說是草根化,也有人說是”說人話”。專家的話要讓大家能夠理解吸收,那才有效果。
★最后達到“三個字”:信、達、雅。“信”是科學性,很嚴謹:“達”是通暢、生動、活潑:“雅”是有文采,有人文內涵,有思想內容。
健康教育四個“三”,說來說去,健康的關鍵要素就是要有個好心態(tài),一個陽光、樂觀、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最重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說了,一個人的健康因素,父母占15%,環(huán)境17%,醫(yī)療才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其中合理膳食占13%,心理平衡占30%。
因此簡單說來,醫(yī)生不如養(yǎng)生,藥療不如食療,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好心態(tài)就是健康真正的金鑰匙,從百歲老人的調查也看得出來,100個百歲老人有100種活法,最后共同的、普遍的、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就是所有百歲老人都心態(tài)好,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隨遇而安。達爾文說適者生存,老子說適者有壽,適應社會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心態(tài),怎么樣能保持心態(tài)平衡呢?簡單說還是四個“四”。
★第一是弄懂“四個學”:以哲學認識世界。以醫(yī)學珍愛生命,以科學觀察社會,以佛學對待人生。用哲學來看世界,認識世界:用醫(yī)學來關愛生命;用科學來冷靜、理性地觀察社會;最后用佛學對待人生,博大寬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二是做到“四個像”:像心臟一樣工作,像蜜蜂一樣生活,像老子一樣思考,像嬰兒一樣睡覺。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像心臟一樣工作。我們現(xiàn)在工作確實很忙,壓力很大,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但是如果能夠像心臟那樣去工作,就不會感覺很累了。心臟的工作有什么特點呢?它非常有周密性、前瞻性、計劃性。心臟的工作非常和諧,所以血液流動如行云流水,沒有無效勞動,也沒有矛盾運動。因此完成同樣的工作量,心臟耗能最少,是最綠色的生活。研究表明,人工心臟要完成同樣的工作量,是人體心臟耗能的7倍之多。
我曾經(jīng)和金庸先生交流過,金庸先生真正是像心臟一樣工作,他樣樣都是慢生活。他說話很慢,動作也很慢。別看他慢,但是他考慮的很周密,很完善,很精細,很有前瞻性,他完成的工作其實比誰都多。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慢生活像心臟一樣工作的人。
像蜜蜂一樣快樂生活,藍天白云,親近自然,像老子一樣思考,大道至簡,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最后像嬰兒一樣睡覺,香香甜甜,無憂無慮。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四個像”,那心態(tài)自然就平衡了。
★第三是為人處世“四個道”為事精道,為人厚道,立身正道,立言大道。做事要學德國人,精細、精密,精確,只有這樣的話,事才能做成功:做人不能學德國人,做人不能精,越精越適得其反。做人要厚道,寬容、大度,愛心:立身正道,不能有任何歪的邪的:最后立言大道,考慮問題,思考一件事,說一句話,要從大局、整體、宏觀出發(fā)。要有前瞻性,而不要斤斤計較,雞毛蒜皮,整天糾纏著小事不放。如果做到這“四個道”,基本上事業(yè)也能成功。
★最后還有“四個讓”:讓文化滋養(yǎng)心靈,讓知識變成行為,讓健康進入生活,讓快樂流行全國。首先我們的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傳播一些簡單知識一該吃蘿卜還是白菜,是綠豆好還是黃瓜好,整天斤斤計較這些具體的事。健康是”道”不是“術”,因為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所以說第一我們做事情要有文化內容,不光是要有知識,更要讓文化滋養(yǎng)心靈:第二讓知識變成行為,健康教育必須知,信、行、樂。如果做不到知、信、行,加上樂,那再好,堅持不了也是沒有用:第三是讓健康進入生活,現(xiàn)在好多人在生活中沒有健康內容,每天從早到晚的忙,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什么都干了,就是沒有健康;什么都管了,就是不管健康,什么都愛護,愛房愛車愛珠寶,就是不愛健康。最后,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健康等于零。必須讓健康進入生活,讓它成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后,讓快樂流行全國,讓我們全國的人都快樂?,F(xiàn)在大家財富多了,快樂少了。我們稀缺的不是財富,而是一種快樂、平和,陽光的心情。
健康科普教育,讓文化滋養(yǎng)心靈,讓知識變成行為,讓健康進入生活,讓快樂流行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