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開始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讓無數(shù)觀眾灑下了感動的淚水。馮小剛導演曾表示,《唐山大地震》如果成功了,編劇有一半的功勞,這個“功臣”就是蘇小衛(wèi)。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定有一個優(yōu)秀的女人,而對蘇小衛(wèi)和霍建起這對夫妻來說,他們都在對方的身后。丈夫霍建起是國內知名導演,妻子蘇小衛(wèi)是知名的編劇, 1995年以來,他們攜手合作,妻子做編劇,丈夫當導演,以《贏家》、《那山那人那狗》、《藍色愛情》、《生活秀》,還有前不久在中國電影金雞獎和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上大放異彩的《暖》等電影,共同托起了一片璀璨事業(yè)的藍天。
青梅竹馬結良緣
蘇小衛(wèi),1960年出生于北京,霍建起大她兩歲,也是北京人。1978年,蘇小衛(wèi)考入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霍建起進了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與張藝謀、陳凱歌是同屆校友。1982年,蘇小衛(wèi)被分配到北京房山區(qū)師范學校當老師。一年后,霍建起進了北京電影制片廠當美工師。
1984年5月,蘇小衛(wèi)又順利考取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攻讀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他們在戀愛前,都曾就讀于北京景山學校,雙方的姐姐又是好友。小時候,蘇家姐姐就把家里的小飾物送給霍家姐姐?;艚ㄆ鹗莻€內向的人,缺少主動性,也不愛表達,照今天的擇偶標準,他的談戀愛能力根本不及格。蘇小衛(wèi)卻覺得霍建起忠厚老實、待人真誠,而且身上彌漫著畫家的氣質,也就喜歡上了他。然而,霍建起卻一直把她當作“鄰家的小妹妹”。1986年6月初,霍建起跟隨電影《遭遇激情》劇組去了西安。蘇小衛(wèi)開始思念心上人,展開信紙,一封接一封地給他寫信。遠在千里之外的霍建起收到這些情真意切的信后,非常感動。慢慢地他堅硬的內心融化了。
1987年7月,蘇小衛(wèi)拿到碩士學位后,與霍建起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霍建起坦言,自己的戀愛對象如果是個矜持的小女生,恐怕兩人早吹了;蘇小衛(wèi)則說:“其實我倆是同類人?!笔畮啄旰?,當蘇小衛(wèi)在霍建起家發(fā)現(xiàn)自家的“老古董”后,把這解釋為一種緣分。有個小細節(jié):戀愛時,蘇小衛(wèi)去霍建起家,發(fā)現(xiàn)他買的書當中,很多都與自己的相同,當時就想,要是結了婚,有相同的兩本其實是挺浪費的。于是不重復買書,也成了倆人需要結婚一起過日子的理由。他們雖沒經(jīng)歷過一見鐘情般火辣辣的激情,但好在都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同類:性格相容,秉性相投,想法相近。
兩年后,蘇小衛(wèi)生下了兒子霍亮。她休完產(chǎn)假后,北京電影制片廠分給霍建起一套近100平方米的住房,霍建起沒有和妻子商量,就把這套寬敞的房子讓給自己的父母住了。做出這一決定后,他不免有些忐忑不安。蘇小衛(wèi)知道后沒有一絲怨言:“孝敬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我怎么會不高興呢?!备改赴徇M了新居,霍建起一家三口擠在蘇小衛(wèi)單位分的一個筒子樓里。
馳騁影壇的夫妻搭檔
日月如梭,光陰荏苒。蘇小衛(wèi)在機關上班,霍建起在電影廠繼續(xù)當美工,生活樸素而充實。然而做了近10年美工師,霍建起有些厭倦了。他說:“其實,美工就是個搬家公司的包工頭?!蹦菚r,他看一部好電影,心里會不平靜,感嘆人家有成就;看一部差電影,會很難受,感嘆:“如果我有機會去拍,肯定比他強。”在蘇小衛(wèi)的鼓勵和陪同下,他找到了北京電影制片廠負責人,說出了自己的導演夢。禁不住霍建起的苦求,負責人表示:“我們不會阻攔你,但你得自己找劇本,拉贊助。”
1994年,霍建起正醞釀著拍一個故事片,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本子??吹綗┰甑恼煞蛟诙逊e如山的影碟中找思路,蘇小衛(wèi)很想幫他一把。時值殘疾人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qū)運動會報告團來到北京,一個小伙子吸引了蘇小衛(wèi)的目光:只見他衣衫整齊、精神抖擻,實在看不出哪兒有殘疾,可他卻無法保持正襟危坐,一會兒滑下去,一會兒又努力地坐起來,臉上始終掛著開朗、自信的笑容。善于把握細節(jié)的蘇小衛(wèi)一下子觸動了,直覺告訴蘇小衛(wèi),這個人一定有故事。
這個叫孫長亭的天津小伙果然沒叫蘇小衛(wèi)失望,他本是一個優(yōu)秀的足球前鋒,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踩響了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但他卻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艃浩屏藲埣踩耸澜缍膛苡涗洝K谷欢园恋貑柼K小衛(wèi):“我穿著長褲你能看出我是殘疾人嗎?我從沒覺得自己是殘廢人?!?/p>
于是蘇小衛(wèi)以孫長亭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劇本《贏家》。她自己的編劇之路也由此展開……
一個月后,她將劇本遞到霍建起的面前:“你看看吧,這是我的處女作,請多提寶貴意見?!?/p>
霍建起一口氣看完劇本《贏家》,激動地說:“老婆,這個故事寫得太精彩了!”
有愛妻撐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兩個月后,拍完這部戲,他瘦了十幾斤。
第一次當電影導演,霍建起經(jīng)驗不足,感覺很艱難;蘇小衛(wèi)每次一接到霍建起的電話,后脊背就冒冷汗,因為她知道肯定是遇到麻煩了。在她的鼓勵和幫助下,霍建起始終咬牙硬撐著。1996年年初,《贏家》一炮打響,看著銀幕上得來不易的《贏家》,蘇小衛(wèi)如釋重負,丈夫執(zhí)意要做的事,自己幫他完成了,凝結著彼此喜怒哀樂的勞動成果映現(xiàn)在銀幕上,成了共享的藝術。影片最終獲得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
有了第一次拍片的經(jīng)驗,霍導再往下拍就順利多了,蘇小衛(wèi)也豪情滿懷地投入到了電影劇本的創(chuàng)作中。她每寫一部,霍建起就接拍一部。
霍建起說:“在我最絕望的時候,小衛(wèi)的安慰是我唯一的曙光。”
到了2004年,霍建起被歸到“第五代導演”的行列里。蘇小衛(wèi)被調至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劇本中心,出任副主任。霍建起和蘇小衛(wèi)也被圈內人士及媒體記者稱為“最佳電影夫妻檔”。
《唐山大地震》震撼心靈
2009年,馮小剛找到蘇小衛(wèi),請她給《唐山大地震》寫劇本。
中國人最注重家庭的情感,災難給人帶來的隱痛,使經(jīng)歷它的人們有著深刻的記憶。在家里,蘇小衛(wèi)與霍建起一起靜心研讀小說《余震》,最終選擇以“親情”、“家庭”作為大主題,并把原著以女兒為線索,改為母親、女兒、兒子三人并重的敘事視角,以此表達“家在每個活著的人的心里”的故事內核。
接下來,蘇小衛(wèi)用半年時間把劇本趕了出來。在劇本里,蘇小衛(wèi)含著熱淚寫道:“23秒,32年。從唐山到汶川,兩次大地震都讓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通過劇本說的是,家其實還在,在每個活著的人心里,不管離開多遠,我們每一天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兩個親生骨肉只能救一個,那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做出有意識的選擇?!薄皼]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哪個男的能用命對我好啊”等一句句臺詞,說出來都那么有力而感人。
蘇小衛(wèi)把劇本交給馮小剛后,一直忐忑不安。于是,霍建起就瞞著蘇小衛(wèi),獨自找到馮小剛,告訴他,自己與蘇小衛(wèi)合作并多次爭吵不休的事實,建議馮導要修改劇本時,語氣和緩地征求她的意見,讓她感覺到他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最終劇本修改了8次。
央視《新聞聯(lián)播》播報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動全國各地觀眾的新聞,稱這部影片展現(xiàn)了“生命可貴,自強不息”的精神??赐赀@則報道,蘇小衛(wèi)和霍建起喜極而泣。事業(yè)再次走上巔峰的她向丈夫表示:“我始終是一個業(yè)余編劇,不會因為寫了《唐山大地震》就改變很多。寫了這個本子,我更加意識到親情及家庭的可貴……”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