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yī)”張悟本最近由天堂跌落塵埃。這位擅長用綠豆和長茄子治療各種疑難雜癥的“養(yǎng)生明星”,紅時紅得發(fā)紫,倒時倒得倉皇。從專家號開價2000元,且據說排隊已到2012年的盛況,到如今身份被質疑,老窩被端,不得不“閉關”避禍的落魄,對他本人來說,充分顯示了命運的不可預測性。
然而,認真反思張悟本走紅和倒臺的幕后原因,我們卻不能簡單地歸之于命運,其中偶然及必然的原因,我們還需說出個一二,以讓大眾明了真相,加深認識。
張悟本躥紅的歷史必然
養(yǎng)生其實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從遙遠的傳說時代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有皇帝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來尋求仙方、煉制仙丹,以使自己永葆青春、長生不老??梢哉f,自有人類起,人們就在努力探索延續(xù)生命的秘密?,F代人雖然無法追求長生不老,但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十分關注。加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營養(yǎng)攝入過剩,人到中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就變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而目前,這些疾病還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讓人們恐慌不已。最終,現代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不安和焦慮演變成了如火如荼的全民養(yǎng)生熱。
這就是張悟本躥紅的大背景。在這股熱潮中曾經風靡一時的“神醫(yī)”還有許多,譬如主張“小孩子不要打針、吃藥”“不要吃調料”的“劉太醫(yī)后人”劉弘章,和將紅薯奉為治癌圣品,認為“一天一紅薯,癌癥遠離我”的“地瓜王子”林光常。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有自己的一套學說,奉行中醫(yī)中“藥食同源”的理念,主張“食療”。照此來說,張悟本還算是小徒弟,只不過在大眾媒體的烘托下,他的光環(huán)較之前兩位更加光亮些罷了。
這些“神醫(yī)”之所以選擇中醫(yī)“食療”作為自己理論的支撐,并獲得了成功,還要歸功于中醫(yī)作為一種文化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特殊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一些常識,比如說,補氣要吃桂圓,補血要吃紅棗,著涼了喝姜湯發(fā)汗,上火了喝梨湯敗火,夏天喝綠豆湯消暑,冬天喝羊湯進補……可以說,這些常識都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且經久不衰的,它根植于我們的生活習慣中。這算是我們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它具有薪火相傳的生命力,哪怕是科學昌明的時代,這種傳承也并未消失。因此,盡管目前西醫(yī)仍占主導,但本土成長起來的中醫(yī)仍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此外,中醫(yī)源遠流長的歷史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對于人們來說,神秘的東西仿佛潛藏著仍未被發(fā)掘的魔力,人們更容易相信中醫(yī)有特別的功效。張悟本正是利用這一點,夸大了食療的作用,將綠豆、長茄子捧為“神藥”,仿佛包治百病。而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平常所吃的食物并不能代替醫(yī)藥,否則神農氏也就不用嘗百草了。并且真正的中醫(yī)也不是說我們所吃的五谷雜糧都是藥,被“神醫(yī)”們夸得神乎其神的“食療”也只是配合醫(yī)藥的輔助手段。
除了上述文化認識和傳統(tǒng)習慣上的原因外,更多的還有社會原因。雖然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經過多次調整已有了相當的進步,但看病難、看病貴依然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當你得了感冒去醫(yī)院動輒要花上百元醫(yī)治,且對于醫(yī)生的水平和工作態(tài)度未能百分之百放心的時候,當然更愿意去試一試養(yǎng)生專家說的既廉價又無副作用的“食療”手段,即使沒效果也吃不壞,有效果更是意外驚喜。更何況有13個頭銜的張大師還言之鑿鑿“世界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就吃飯給吃好了”。這樣,“神醫(yī)”很容易就得到了信徒。
張悟本躥紅的歷史偶然
其實,按理說,張悟本一無中醫(yī)背景,二無中醫(yī)學識,干中醫(yī)這行簡直是太不靠譜,成名更是遙不可及。但奇跡的是,偏偏張悟本就干成了。當然,這其中就不能缺少“后天”的因素了。
張悟本自稱“衛(wèi)生部首批高級營養(yǎng)專家”“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健康分會理事”“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員”,其簡歷中還如是闡述:“張悟本,出生于中醫(yī)世家,6歲開始隨父學醫(yī),食療臨床經驗二十余載。父親張寶楊同志,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yī)生。”而事實上,他原本是“北京第三針織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其父其妻均為該廠職工。
這么經不起推敲的背景,竟然能夠瞞天過海,直到張悟本已紅得發(fā)紫,綠豆價格都因他的緣故飆升數倍后,才得以真相大白。不能不說,“江湖游醫(yī)”張悟本確實有兩下子。
當我們審視張悟本的出名之路時,就會發(fā)現,他的伶牙俐齒功不可沒。
上世紀90年代,張悟本與妻子于志玲分別買斷工齡下崗。此后,張悟本賣過安利,隨后又在世紀勁德公司銷售鈣片。據張悟本自稱,他在世紀勁德公司擔任過5年“華北區(qū)經理”。
在他的這段搞營銷的經歷中,一副侃侃而談的好口才讓張悟本迅速發(fā)家致富。2000年左右時,他就擁有了私家車。
在張悟本成為“養(yǎng)生專家”后,雖然他的中醫(yī)知識是半斤八兩的游醫(yī)水平,但是他卻能為他的綠豆、茄子進行深入淺出極富吸引力的講解??催^他節(jié)目的人,都認為張悟本不但表達能力超強,言語繪聲繪色,更可貴的是隨機應變能力很強,有時候現場觀眾問到比較敏感的話題,他都能圓滿應對。
事實上,張悟本的能言善辯也成為了他進階的利器。2007年,朋友將張悟本推薦到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科技合作中心,合作中心總經理鄢良成為他的第一個“伯樂”。鄢良安排張悟本以“中醫(yī)專家”的身份到社區(qū)講座,“盡管當時張悟本并沒有接受過醫(yī)學教育,但他表達能力強,說起綠豆、蘿卜養(yǎng)生自有一套理論,很受社區(qū)居民歡迎。實際上我是給張悟本上課的,我單獨給他上過兩次課。因為他經驗有限,理論是講不清的,那我就把中醫(yī)理論講給他聽,教他這個東西該怎么講?!辈痪弥螅瑥埼虮驹谏鐓^(qū)火了。
在社區(qū)講座的過程中,張悟本憑借他的好口才,又被另外一個“伯樂”相中——從遇到張悟本那一刻起,一直從事養(yǎng)生類產品運營的唐燕飛就想包裝他。為此,唐燕飛專門注冊成立了“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同時他還是另外一家公司中奧縱橫的副總,該公司重點業(yè)務也是包裝張悟本,后來拍攝了張悟本主講的《大國醫(yī)道》。
而張悟本的運氣遠遠沒有結束。2009年,出版界策劃“奇人”賀雄飛也加入了這場包裝接力?!笆飞系谝火B(yǎng)生暢銷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橫空出世。后來,賀雄飛被媒體認為是張悟本一夜走紅的背后主要策劃者,他為張悟本做了更多的幕后工作,包括為張悟本的書起了響亮的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找權威的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并整合自己出版和傳媒業(yè)的資源,擴大該書宣傳,大力發(fā)行推廣。之后,仿佛一眨眼間,大家發(fā)現,周圍各大書店里最醒目的位置擺放的都是《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了。
張悟本真正紅到發(fā)紫,紅遍全國還是在2010年2月。2010年2月到4月,張悟本三上湖南衛(wèi)視,在《百科全說》欄目開講座。他在節(jié)目中喊出的“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y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飲食;最好的療效,是堅持!”也迅速成為粉絲們口口傳誦的名句。至此,張悟本的知名度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在這種接力棒式的“伯樂相馬”游戲中,“馬”只不過是“伯樂”博弈的棋子,或者是“伯樂”描繪藍圖的符號。棋子和符號固然有一些價值,好好用一下,便聲名遠播,暴利滿手;萬一砸了,沒什么,丟棄之,刪除之。避過風頭后,再重新找一枚棋子或一個符號,開始再一輪的“伯樂炒馬”的商業(yè)表演。
從張悟本不太長的發(fā)跡史可知,他本人或許賺了一些錢,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賺大發(fā)的一定是他背后的利益鏈條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但有一點他們似乎都失算了,那就是張悟本這顆新起的“養(yǎng)生明星”會如此快地隕落,速度之快使他們都還沒來得及扎緊自己的錢袋口子。
張悟本倒臺的時代必然
就在張悟本及其背后的利益群體賺得盆滿缽滿之時,張悟本倒霉了。首先他被質疑簡歷中所提到的出身“中醫(yī)世家”是假的,其父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yī)生”也是假的,他曾是紡織工人的身份也大白于天下。這無疑踢中了張悟本的硬傷。接著,各種各樣的“壞消息”紛至沓來,衛(wèi)生部在媒體座談會上否認張悟本為衛(wèi)生部首批的高級營養(yǎng)專家,有人披露北京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系根本未曾有此人入學;接著傳出有人依照張悟本的理論生吃泥鰍,結果身體里長出寄生蟲來;各大書店開始陸續(xù)自發(fā)將《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下架;6月2日,位于奧體中心的悟本堂被定性違章建筑,深夜遭拆除,理由竟然是悟本堂飛檐翹角的“小廟”風格與作為現代體育場館的奧體中心體育場風格不符……
曾經號稱“京城最貴中醫(yī)”的張悟本如今成了真正的過街老鼠,媒體一陣討伐式的曝光有如他輝煌時的盛況。他的書籍策劃人賀雄飛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現在張悟本不接受采訪,因為媒體都是惡意的。”
媒體是否惡意我們暫不討論,事實是,張悟本的走紅本就充滿著疑點,而我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充滿質疑喧囂聲的世界。
這是一個充滿質疑的時代。我們不相信章子怡的眼淚是真誠的,正如我們不相信在政府調控下房價會跌;我們不相信天上人間背后沒有官場黑幕,正如我們不相信《非誠勿擾》沒有刻意利用嘉賓炒作。
在這個物質世界膨脹、精神信仰缺失的時代,人們眼中沒有永恒的事實,也沒有恒久的真理,唯有不斷的質疑。所以我們看到,只要有人在太陽初升的清晨出現在新浪的首頁上,轉瞬間就會被質疑聲堆成一座問號山。叫板名人成為潮流,并且成為另一撥人出人頭地的絕好機會。
易中天、于丹、閻崇年出名了,又怎么樣?照樣有人出來叫板、挑戰(zhàn),甚至扇耳光。目的無非一個:借你的名用用。別說張悟本身上漏洞百出,就算他是鐵板一塊,同樣也會被借用來炒作?!栋殉猿鰜淼牟〕曰厝ァ窌充N時,模仿他的書成千上萬,都想借一借東風。張悟本倒臺后,有的出版商馬上開始策劃“揭秘張悟本”之類的選題了,據說有一本書已定名為《張悟本怎么了?》。
想出名的人太多了,張悟本最終被前赴后繼的追隨者踩在了腳下。有財大家發(fā),這便是商業(yè)社會初級階段的不二法則。
張悟本倒臺的時代偶然
張悟本之所以倒臺,也有這個時代的偶然性。
《澳門日報》評論張悟本“成也綠豆,敗也綠豆”,認為正因為綠豆價格瘋長,引起了農業(yè)部的關注,深入調查才知道與張悟本推崇綠豆湯有關。在筆者看來,張悟本應是“成也芒果,敗也芒果”,槍打出頭鳥,如果不是湖南衛(wèi)視(人稱“芒果臺”)最終將他捧到了頂點,又怎會有人看到他、嫉妒他、攻擊他?
人同此情,情同此理。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湖南衛(wèi)視。這個1997年才上星播出的中部小臺,扛著娛樂大旗一路走來,自改革以來鋒芒畢露,已經成為其他同行眼中的出頭鳥。有人總結,目前電視圈的格局是“一個西瓜(央視),三個蘋果(湖南、江蘇、浙江),滿地芝麻(各地方衛(wèi)視)”。但事實上,湖南衛(wèi)視的收視率屢超央視,令央視頗為難堪和不爽。從某種角度看,張悟本倒霉就倒霉在,選擇了湖南衛(wèi)視的《百科全說》做講座。
在張悟本的騙子身份被揭穿后,他接受了央視《經濟半小時》的采訪,試圖澄清、解釋,挽回敗局。然而,結果是,他陷入了更深的漩渦。隨后央視《新聞1+1》報道評論說:“劉太醫(yī)入獄了,林光常身陷囹圄了,如今,張悟本正在這條路上疾走狂奔?!苯又闶沁B篇累牘地對張悟本的揭露。權威的央視報道讓張悟本就此挽回比分的希望落了空,他的敗局至此已鐵定。有好事者由此猜測,央視是否要借棒殺張悟本,殺殺湖南衛(wèi)視的銳氣?并進一步猜測,如果當初張悟本選擇的是央視,最終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在中國,強勢媒體左右話語權。依此我們想象,如果再給張悟本他們一些時間,讓張悟本及其背后的利益團體撒的網再大些,與全國幾大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都搞好關系,最終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在中國,如果想要辦事,不給佛和菩薩燒香人就會出事。不妨再次想象,如果張悟本提前找到佛和菩薩燒了高香,在擔了虛名的主管部門備了案、溝了通,最終還會是什么樣的結果?
張悟本應該會有一段時間消失在我們視野里了。正如他濫用食療罪大惡極,而宣揚食療本身無過錯一樣,我們應當在批判他的同時,正視、反思,接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