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記者觀察》上連載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路德坤關于法院管理文化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是將硬性的“管理”理念注入法院文化軟件建設中,用文化的高度提升法官隊伍的素質(zhì),通過自我學習實現(xiàn)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讓文化建設帶動法官隊伍能力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最終實現(xiàn)司法公信力的整體提升。
其實,早在去年年初,就看到過《山西市場導報·太原法院文化周刊》中多次報道太原中院開展法院管理文化的一系列活動,比如52名黨風廉政建設監(jiān)督員的聘任、紀念“五四”青年節(jié)演講比賽、法院系統(tǒng)首屆運動會的舉行等,在浙江諸暨舉行的“賀龍杯”中國業(yè)余籃球總決賽上,中院籃球隊作為全國法院系統(tǒng)唯一的參賽隊伍一舉打進了前10名。太原法院在陽光下量刑,破題“同罪不同刑”以及“矯正式審判”挽救未成年犯等成功探索,無不展現(xiàn)出極具創(chuàng)新理念的大手筆。
不過說實話,雖然覺得法院管理文化的提法很新穎、很陽光、有深度,但轉(zhuǎn)念一想,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經(jīng)濟社會,提倡用文化提升素質(zhì)、實現(xiàn)自我管理,這是何其難啊。會不會是領導在作秀呢?直到前幾天,我代理的一個案子在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才深深地體會到法院管理文化建設真的已經(jīng)卓有成效了。
今年4月,我接手一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一審判決駕駛?cè)藙⒛迟r償傷者焦某4萬多元,劉某不服“精神損害賠償”,提起上訴。開庭前,我想這個案子情況簡單,二審法官一定會從速從簡處理。沒想到在法庭上調(diào)解時,主審法官雷晨不厭其煩的態(tài)度、溫和的語氣和善解人意的詢問,讓劉某壓抑了很久的情緒一下子控制不住,釋放了出來,這個40多歲的漢子竟然在法官面前痛哭流涕,訴說自己的委屈。他告訴法官說:“我是一個老司機,實際并沒有撞到傷者,可能是老太太看到汽車開到眼前,一緊張自己摔倒了,但交警隊認定是我的全部責任。事故發(fā)生后,老太太家屬不問青紅皂白又打了我。我家里本來經(jīng)濟就緊張,現(xiàn)在又要拿出幾萬塊錢,愛人每天生氣,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認為自己得了抑郁癥?!?/p>
聽到當事人的真情訴說和法官細心的安撫,我突然深深地自責起來:一直以為自己是知性女律師,在溝通中非常注重傾聽當事人的煩惱,但在本案中,卻是看似粗獷的法官走進了這位漢子的心里。很多時候,當事人產(chǎn)生民事糾紛并最終走到訴訟這一步,矛盾的關鍵不在于事情的是非曲直,而是心結(jié)沒有打開。通常情況下,法官都是重證據(jù)、輕感情,很少和當事人溝通思想,所以,有些案子判決雖然結(jié)束,但雙方的矛盾和心中的怨氣并沒有終結(jié)。
本案中雷晨法官的工作態(tài)度和方法著實讓我既驚且喜。雖然知道太原中院法院管理文化的創(chuàng)新活動之一就是“重調(diào)息訴”,但真的能將這種理念耐心地應用在素昧平生的當事人身上,充分尊重和理解他們,確實讓在場的人都非常感動,當事人、代理人以及被上訴人都被深深打動了,案件在和諧的氣氛中調(diào)解。
庭審后我久久沉思,雖然只是法官的幾句話,我卻看到了文化的盡善與和諧同司法的公正與威嚴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強大動力和耀眼魅力。心中感嘆,用文化這種形而上的無形力量來推動和強化法院管理,用文化教育人、感染人、引導人,其效果不僅僅是法官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更重要的是法官也在以自己的審判行為傳播著文化,將文化開明開放包容仁和的特質(zhì)體現(xiàn)在了每一起案子中,如點滴雨露,滋養(yǎng)著一花一草,一枝一葉。
“庭院秀色皆似有情物,河野風光更期無訟時”,多么美的意境和追求啊!太原中院加強法院管理文化的成果,已經(jīng)匯入了男子漢的滾滾熱淚中,刻印在了老百姓的心田里。(作者系山西中呂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