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標間”的故事讓人讀出了濃濃的情意。一個財力有限,能力有限的64歲的老人,為了讓自己的妻女住上更為舒適的房子,過上更為舒服的生活,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別出心裁地向地下要空間,進而以一己之力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與家人的幸福生活。這份親情令人感動,它讓人們看到了無奈面前親情的堅韌和家庭的溫暖;這份豁達令人欣慰,它讓人們看到了在艱苦的生活中也可以有笑聲,也可以有暖意。
當然,如果我們把幸福生活看成是必要物質(zhì)成本上的結(jié)果,那么也應(yīng)該看到,這個故事中的幸福有一些“苦中作樂”的味道。如果,老人可以向“上”獲得生活的空間,他何必向地下要房子——即使地下的房子再舒適,它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房子;盡管這樣的房子具有了房子的格局和功能,但是地下的特性決定了這樣的房子是缺少尊嚴的。所以,與無房相比,老人可以從地下“標間”中獲得相對的幸福;但是如果我們變換比較的坐標系,把地下“標間”同真正的商品房相比較,這種“標間”則魅力全無。
正是這種摻雜著辛酸的幸福,讓公眾產(chǎn)生了深刻的共鳴。因為,在高升的房價面前,住房壓力是普遍的,無論有多少專家指責是未婚女青年導致了高房價,是購房年輕化導致了高房價,房子依然是國人普遍需要的東西。無論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積蓄去實現(xiàn)購房的夢想,他們的內(nèi)心都有一個住房夢。他們也像64歲的老人一樣,期待著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寬敞的空間里,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里,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可是,這個夢想在不斷飛漲的房價面前,還只是一個不知何時能夠?qū)崿F(xiàn)的夢想。
由于公眾產(chǎn)生了共鳴,一個根本無法復(fù)制的,戲劇性很強的地下“標間”的故事,就成了公眾輿論關(guān)注的對象。一方面,他們通過這個載體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他們被這個故事所打動,他們感動于故事中傳遞出的溫暖和情意;另一方面,他們通過這個載體表達自己的意見:看看地下“標間”的故事吧,這個故事說明了現(xiàn)在的房價早已超過了普通人的購買水平,這樣的購房之痛已經(jīng)把那些無奈的人逼到了向地下要空間的程度。當一個新聞可以成為輿論焦點時,這個新聞背后的問題,一定是普遍和需要解決的。
地下“標間”不僅是一個普通老人眼中的房子,還是公眾眼中高房價時代的一個符號。通過這個符號,人們會看到住房之難;通過這個符號,人們也會看到控制高房價之必要。
(選自《揚子晚報》2010年9月2日,有刪改)
理解鑒賞
本文中,老人不愿成為“房奴”而“筑”房的舉動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也為當前居高不下的房價作了一個新的注腳。通過類比,把老人“筑”房的這一個體案例擴大為社會的普通現(xiàn)象——“房奴”、高房價。除此之外,上學難,看病貴,食品衛(wèi)生堪憂,環(huán)境污染等現(xiàn)象也一直存在。所有這些現(xiàn)象都應(yīng)引起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并采取切實的行動解決一系列事關(guān)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從而為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
思考探究
1.試概括分析老人挖地下“標間”“筑”房而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高房價”是我們這一時代的“符號”之一,請依據(jù)自己的觀察,說說還有哪些關(guān)系百姓切身利益且能成為“符號”的社會現(xiàn)象?并就其中某一“符號”現(xiàn)象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
3.對挖地下“標間”“筑”房而居的老人的這一舉動,你是怎么理解的?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趙景玉/供稿】
本版參考答案見下期